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作者:李怡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96.0(7.5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824840
  • 条形码:9787522824840 ; 978-7-5228-2484-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内容简介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相适应,实体经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因此,关注到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主义风险传导、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赋予”我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探究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本书整合了从经典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性流派的资本积累理论,突出了在一个较稳定的增长结构中,经济循环、技术创新、制度体系间需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要获得利润率合理提升与高质量增长,需要遏制过度金融化、推动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共荣,需要技术范式升级与经济循环过程畅通,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创新和熨平流通,长期为“稳增长”提供保障。并且,成功发挥作用的经济制度,总是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推进社会主义本质实现间达到有效统一;就振兴实体经济而言,有效制度既要在供给面激励创新,又要在需求侧扩大市场规模、改善分配格局,达到可持续的供需高水平动态均衡。这些发现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演进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理支持,体现了经典理论的生命力。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目录

**章 引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振兴实体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一 中国实体经济占比、投资与盈利水平简况 (一)实体经济占比走势 (二)实体经济积累动能发展趋势 (三)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 二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积累结构性矛盾 (一)传统技术范式下投资产出效率的下降 (二)多种成本提升对利润份额的挤压 (三)价值实现困境强化经济循环的负反馈 (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偏差 (五)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多目标和强约束 三 振兴实体经济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一)理论逻辑:工业现代化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 (二)国际经验:对前沿技术的控制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三)历史实践: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振兴实体经济的基本逻辑第二章 资本积累结构:经济、技术与制度协同演进的框架 一 经典资本积累理论视域下实体经济长期增长的矛盾 (一)《资本论》体系中的资本积累理论 (二)经典积累理论的核心议题与中国稳定积累结构的目标 二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调节学派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解释 (一)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稳积累预期的制度体系 (二)调节学派:劳动过程、制度体系与再生产过程的配适 (三)两学派的理论比较及其与中国学者的研究互动 (四)资本积累的制度研究在中国实践中面临的突破空间 三 资本积累结构视角下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制度布局 (一)积累当事人:市场主体的理性投资能力 (二)积累的动能:再生产矛盾的协调与竞争政策 (三)积累的系统条件:货币体系价值稳定与信用扩张的协调 (四)积累的系统条件:政府的协调能力与政治共识 (五)资本循环与再生产条件:生产要素供给体系 (六)价值生产过程:技术类型与劳动管理制度 (七)价值实现过程:*终产品需求结构 (八)资本周转条件:金融与行政管理 四 经济循环、技术创新、制度体系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释义第三章 实际资本积累与金融资本积累共生与分离的矛盾关系 一 理论逻辑:资本积累“两重化”的发生过程及其影响 (一)生息资本积累超越实际资本积累的过程 (二)金融资本膨胀对实际资本积累的矛盾作用 二 历史经验:金融资本主义产生与运行的历史
展开全部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作者简介

李怡乐,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我国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修复机制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资本积累动能研究:经济、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视角》等;参与出版《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等学术专著、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教材。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马克思经济学视角下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研究”(17CJL002)、“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18CJL008)、“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大举措研究”(23AZD016)等。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及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等重要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