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营销管理
-
>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精装)
-
>
近代华商股票市场制度与实践(1872—1937)
-
>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
>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
多元与合作:环境规制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933728
- 条形码:9787568933728 ; 978-7-5689-337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多元与合作:环境规制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现代环境规制具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已经具有了治理的特色,即多主体、多手段、多方式的特点,通过不同主体在广泛参与,实现环境规制的灵活高效,是现代环境治理的基本趋势。本书对环境规制创新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规制创新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制创新的制度构造、环境规制创新对环境法发展的影响,分为基础理论篇、制度建构篇、体系变革篇。本书希望揭示环境规制创新的基本原理、制度架构与对环境法的影响,认识到环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提供知识上的贡献。
多元与合作:环境规制创新研究 目录
**篇 环境规制创新的理论基础
**章 环境多元共治理论
一、我国环境法实施的行政主导模式
二、环境多元共治模式的兴起
三、行政主导模式向多元共治模式演进的动因
四、走向功能互补的多元共治模式
第二章 合作型环境法理论
一、合作型环境法原理
二、合作型环境法产生的缘起
三、合作型环境法的模式
四、合作型环境法的机制
五、合作型环境法的实效性
六、结论
第三章 大数据条件下瓦动型环境规制理论
一、环境规制失灵的信息原因
二、环境信息作为一般规制工具的功能
三、大数据条件下环境信息的规制功能
四、大数据对环境规制模式的影响
第二篇 制度建构篇
第四章 政府环境规制创新
**节 环境守法导则:一种新型环境合作治理模式
一、威慑模式的局限性
二、环境合作模式的兴起与守法导则的产生
三、守法导则的合作性
四、守法导则的有效性
五、守法导则的制度要求
六、结语:认真对待环境合作治理模式
第二节 环境犯罪暂缓起诉制度:通过威慑实现环境合作治理
一、环境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的适用
二、暂缓起诉制度的适用背景
三、暂缓起诉背景下的环境合作治理
四、环境法实施中的威慑与合作的互动
五、我国环境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的出路
六、结论
第五章 企业自我规制法律制度
**节 管理导向的企业自我环境规制
一、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优势:系统全面
二、管理导向的企业环境自我规制的依据:软硬兼备
三、管理导向的企业自我规制的原理:合作理性
四、管理导向企业自我规制发生作用的条件:内外兼修
第二节 企业环境合规:自制与他制互动型合作治理
一、企业环境合规制度的兴起
二、企业环境合规制度的中国实践
三、企业环境合规制度的合作理性
四、通过自制与他制的互动实现企业环境合规
第三节 环保“领跑者”制度——超越合法的规制创新
一、环保“领跑者”的类型与特征
二、“领跑者”制度发展的原理
三、“领跑者”制度的运行机制
四、环保“领跑者”制度的完善
第六章 第三方环境治理制度
**节 第三方治理中的排污企业注意义务
一、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
二、排污企业的环境义务
三、排污企业在第三方治理中的注意义务
四、“泰州案”注意义务的判断
五、结论
第二节 第三方治理中的行政特许经营协议的强制终止
一、行政特许经营协议强制终止的类型
二、特许经营协议强制终止的原理
三、特许经营协议强制终止中的权利保护
四、行政特许经营协议强制终止的责任分配
第三节 第三方治理中的排污企业与第三方责任分配
一、第三方治理的模式
二、不同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法律属性
三、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
四、排污企业与第三方的内部责任
五、第三方治理内部责任对外部责任的影响
第七章 第三方环境规制
一、第三方环境规制的兴起
二、第三方环境规制的原理
三、第三方环境规制的制度要求
四、第三方环境规制的法治保障
第八章 侵权法的环境规制功能
一、规制法与侵权法对环境成本的配置功能
二、侵权法环境规制功能的再发现
三、侵权法发挥环境规制功能的条件
四、在《民法典》体系中利用侵权法规范实现环境规制功能
第三篇 体系变革篇
第九章 环境规制创新与环境法体系变革
一、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特点
二、环境法变革的基础
三、环境规制创新对环境法体系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多元与合作:环境规制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邓可祝,男,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安徽大学法律硕士,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法学、行政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法基础理论、政府环境责任、环境司法等。20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各类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四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2018年获中国法学会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奖”一等奖;2015年,获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主题征文二等奖;曾获“长三角法学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等其他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