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黄庭坚—散文选评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42432
- 条形码:9787520542432 ; 978-7-5205-4243-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黄庭坚—散文选评 本书特色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历任叶县县尉、吉州太和县知县、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太平州知州等职。黄庭坚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名尤为突出,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黄庭坚的词,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被尊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千年以降,研究黄庭坚书法、诗词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对其散文关注相对偏少,以至掩盖了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的不斐成就和深厚造诣,曾有学者提出,黄庭坚散文当可列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第九家”。 《黄庭坚散文选评》一书编著者程效先生积十数年之功,独辟蹊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搜罗爬梳,对目前存世且有据可查的近三千篇散文进行研读、梳理、归类,精选出五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进行了注释和点评。程效先生乃当今国内研究黄庭坚领域里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注重从史料中追寻蛛丝马迹,对黄氏散文创作的品格与气节不拔高、不虚夸,更不主观臆断,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对黄庭坚散文创作同时又是书法锤炼的独特现象进行了剖析、褒扬,特别是对黄庭坚由官场扬名到两度遭贬前后文风渐变及书法成就愈加老辣达到巅峰状态的时代背景和心态坦然的从容气度,表达了高山仰止的崇高敬意,同时对某些寡廉鲜耻、为扬名未遂进而诬陷黄庭坚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小人进行了无情地鞭挞与嘲讽。特别是对黄庭坚散文创作中“短而精”“语出新意、平易晓畅和论辩明晰”的独特风格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可以这样说,《黄庭坚散文选评》一书的出版,填补了长期以来对黄庭坚散文系统研究的空白,揭秘了山谷文章为诗词、书法成就所掩但在文风极盛的北宋亦堪称风格独异和成果卓著的散文大家之真相。
黄庭坚—散文选评 内容简介
《黄庭坚散文选评》是一部研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号山谷老人、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散文作品的学术专著。黄庭坚在北宋文坛与苏轼齐名,享有“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的声誉,本书在对黄庭坚存世的2800余篇散文进行分析、梳理、归类的基础上,选出其中50篇具有代表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黄庭坚散文作品进行了注释和点评。山谷散文以短而精的小品文创作为主,强调语出新意、平易晓畅和论辩明晰,将经术、议论、情感和学理融为一体。其散章表现手法、方式不拘一格和丰富多样,特别是辞赋、游记、书札、 序跋、碑志、铭文和颂赞创作中不乏传世名篇。本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长期以来对黄庭坚散文系统研究的空白,揭秘了山谷文章为诗词、书法成就所掩但在文风极盛的北宋亦堪称风格独异和成果卓著的散文大家之真相。
黄庭坚—散文选评 目录
黄庭坚—散文选评 相关资料
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 读程效新作《黄庭坚散文选评》随感 题记:别人的书都是注解,你的心才是原文。 (一)黄庭坚与林语堂 2023癸卯年,一个孟冬夜。 微醺后,匆匆与程效道别,踏着月色,揣着他的新作《黄庭坚散文选评》。进了家门,直奔书房。 没有对程效的新书一睹为快,而是眼睛如雷达般在挨挨挤挤的书丛中搜罗着林语堂的书,迅即浏览《林语堂作品(精华本)》中的一篇文章“读书的艺术”。我在2014年读过此文,近10年来,时常引用文中几句话,包括提醒儿子。原文如下: “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 林语堂写过《苏东坡传》,他对“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应熟稔。急着找这句话,是因为《黄庭坚散文选评》里有这句话的正版出处,即黄庭坚写在儿子黄相书桌上的一段留言:“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见“小子相贴”一文)。我想看看博学的林语堂引语有无纰漏。 今天看来,林语堂的说法与源头有些出入,但也未必。对于其中的流变,程效在《黄庭坚散文选评》里进行了解释: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曾记录道,“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见《苏轼文集》)。 程效认为,“小子相贴”可能就是能见到的最早文字原版。后来见之于苏轼所记载的,可能是经黄本人提炼修改过的最终版本。 然也。中国的诗歌散文等广泛流传的作品,不光有作者,有时还是全民创作的成果。举个例子,李白的“静夜思”,我们熟知的版本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实,据专家考证,在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中都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尚会被如此“再创作”。相信,黄山谷的名言也大抵如此,因为这句警语太形象了、太有影响力了。 (二)黄庭坚的兰与蕙 我是《黄庭坚散文选评》的第一批读者。 写作过程中,程效会预告我下一篇写什么。每写完一篇都会第一时间发给我,我也会漫无天际地谈感想。“书幽芳亭记”曾诱发我感想泛滥。 “书幽芳亭记”好句成串,起始便是:“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这种开宗明义的写法,痛快!有点类似讨论经济学问题。先讲清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定义,再说GDP、经济增长。一般人说的股票、债券,那不是“投资”,请勿提及。 兰花为“四君子”之一。自屈原以来,文人雅士都有些偏爱。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书幽芳亭记”首段全是为人称道的名句:“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读完前一句,我脑海闪过孔老夫子的一句话:“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读罢后一句,口齿留香,顿生幽思,开始向往“竹下研墨碧,兰前酿茶香”的高士生活。 在“书幽芳亭记”中,黄庭坚对兰与蕙进行了区别,“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啧啧,以“君子”与“士大夫”之别,类比兰与蕙,这个黄山谷乃史上最早分辨兰蕙差别之文人也。写到此,很自然地联想起一人,她便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苏蕙,前秦时期的女诗人,以创作回文诗《璇玑图》而闻名。 黄庭坚写过一首诗《织锦璇玑图》,说的就是苏蕙:”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山谷或许还看过《璇玑图》,写过回文诗;东坡犹擅长此道,起码写过7首。 苏蕙,字若兰。“兰”与“蕙”集于一身。黄鲁直,你咋区分她是君子还是士大夫。全不是,因为她是个女文青。嘿嘿。 (三)黄庭坚与王定国 《黄庭坚散文选评》里有几篇文章,一看名字我就有抠着一字一句读完的冲动,像“王定国文集序”“黄几复墓志铭”。 读这类文章,我的重点不在黄庭坚的原文,而在于程效的评注。 之所以这样,其实是想满足自己探秘欲。王定国、黄几复,这两位在北宋算不上大名人,后者在史书上甚至岌岌无名,但他们却因别人的“口吐莲花”而在史上留下千古不能磨灭的印记。就像李白《将进酒》里的岑夫子、丹丘生;特别是高适《别董大》中的董大,一句流芳千古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人不想探究大琴师董庭兰其人都难。 Δ 修水的黄庭坚纪念馆 熟悉王定国,是因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王定国即那个“琢玉郎”,宇文柔奴就是那个皓齿里飘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酥娘”。 对于《王定国文集序》的评注,程效完整阐释王定国的一生风光——出身名门,好使性子,就像一听说林黛玉没有玉,就摘下自己的“通灵宝玉”狠狠摔去的怡红公子。通诗词、书画,还晓音乐,与王维、阮籍、嵇康等同类。 而知晓黄几复,得益于黄庭坚的《赠黄几复》诗中的超一流级经典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个有点像那个不知名的小官吏——施酒监写的《卜算子·赠乐婉》:“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读罢,不由得击节赞叹,全没有了当初“施酒监大名不知,乐婉生卒年不详”的些许遗憾。 黄几复,南昌人,与黄庭坚是发小,同科乡试中举,在岭南为官10年,后不幸英年早逝,令山谷哀恸不已。 还有一篇“书梵志翻着袜诗”,与此类似。对于王梵志,我略知一二,感觉他像皎然、寒山、赵州禅师一样,有智慧,目光如炬,看透了世间苟且。不信,且看他的诗句:“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程效补充延伸了我的认知,他认为《红楼梦》的“馒头庵”就出自王梵志的诗句:“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信夫! (四)黄庭坚与东郭居士 曾有知名学者指出,黄庭坚散文当列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第九家”。 《黄庭坚散文选评》里有两篇文章——“东郭居士南园记”“写真自赞”,甚合我意,尤为喜欢。先端上“东郭居士南园记”的两个精彩句子: “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 Δ 作者夫妇在黄庭坚纪念馆 对于“东郭居士南园记”这篇文章,程效认为文中若隐若现的导游似的人物,既非单一的作者黄庭坚,亦非单一的园主东郭居士,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组合体。 他的看法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篇散文《方山子传》,那位满身充满神秘色彩的大隐士——方山子,就是苏东坡非常熟悉的故人——陈慥。陈慥其人,即被苏东坡取笑过的那个惧内的家伙:“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东坡写方山子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在”写真自赞“的评注中,程效借助《金刚经》中所谓的“四相”之“三相”作对应解读。我不谙佛学,仅感兴趣黄庭坚也是王维的粉丝。 前一段时间,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王维、杜甫等大唐文学明星一一出现。说心里话,我也挺仰慕“高富帅”的王维。学历高——状元郎,颜值高——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出身名门——爹妈都是世族后代,谙熟音乐——李龟年是他的知音。他本该封“诗圣”,却非要捡个“诗佛”玩性灵,有趣有料。 在唐代,那个名声并不甚响的杜甫,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一生甘做李白骨灰级粉丝,梦李白、赠李白、怀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可人家李白最惺惺惜惜的是年长些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窃以为,李杜之间毕竟年齿相差逾双位数,虽曾有“醉眠秋共被”的情意,但彼此写诗风格和行为做派似有些龃龉,故李白一生只给杜甫回诗3首。以此鉴之,小字辈的杜某对老李略有“单相思”之嫌。 (五)黄庭坚与苏东坡 “元祐文章,世称苏黄”,二人诗歌齐名,书法同列“宋四家”。 吾友程效,是黄庭坚故乡人,也就是江西修水县。1982年,程效考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中文系,受过系统化的文史教育,科班毕业。对于家乡两位文史巨擘——黄庭坚、陈寅恪,他研究和关注了30余年,也经常为我答疑解惑,如兄如师。 在我们谈话中,除陈寅恪外,苏东坡和黄庭坚一直是我们谈论的重点。程效写过三本黄山谷著述,我认为,《黄庭坚故事》《黄庭坚散文选评》只是《黄庭坚传》的一个支脉。 Δ 陈寅恪的祖屋 在《黄庭坚散文选评》里,跟苏东坡有关的文章有5篇,分别是“上苏子瞻书”“跋东坡论画”“跋东坡水陆赞”“跋东坡墨迹”“题东坡字后”。程效认为:苏黄彼此正式订交,正是以“上苏子瞻书”开始的。 Δ 惠州的苏东坡雕像 对于苏黄的友谊,我更喜欢程效在《黄庭坚传》里引用的一首诗《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黄对苏仰慕、关爱、劝告之情,跃然字里行间。 对于苏黄的书法,《黄庭坚传》有引用,程效在《黄庭坚散文选评》中的“题东坡字后”一文再次提及,亦然有趣。一次,东坡、山谷师徒酒酣耳热之后,互相调侃起彼此的书法。 苏曰:黄九,你的字虽然劲爽可观,但有时笔锋偏清瘦,犹如树梢挂蛇。 黄反唇相讥:大苏的字名满天下,但有时酒醉后用墨偏重,就像石压蛤蟆。 “石压蛤蟆”怼“树梢挂蛇”,哈哈哈,如此高人论道,此中有机锋! “题东坡字后”中还对苏大学士有一段描述:“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哈哈哈,笑死我了。如此性情中人,爽歪歪至极,仿佛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昨日重现。 (六)秦桧是修水人的外孙 吾国好像有一个不成文传统,评价一个文人的学养,诗歌散文写得再好,都不是主要尺度,终究要看学术著作,尤其考据之类。 所以以诗歌闻名的闻一多考证出:伏羲是个葫芦、女娲是个瓜。文字犀利,“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还写了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浅吟低唱着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写了个小册子《经典常谈》。 Δ 黄庭坚故里 程效勾陈历史碎片的功夫了得!在《黄庭坚散文选评》里,他根据“王纯中墓志铭”记载,考证出“奸相”秦桧是修水人王纯中的外孙。王纯中在修水没有列入修水乡贤名录,可能受累于他那个害死岳飞的外孙。 据说中国有几大姓氏是不通婚的,秦和岳就是其中一对。通婚尚且受辱,何况还是亲外公。当然不能载入史册,即使他王纯中是堂堂的进士,做过几任州县的长官,又如何?因人而废言也。 其实,秦桧是个可怜的读书人、背锅侠,也曾做过教书匠,他有感而发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似乎至今仍为师者津津乐道。 (七)黄庭坚与李清照 对于黄庭坚的词,我读过一些,最爱其《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寻春无迹,无果追问,巧转借问黄鹂,叹春、惜春之情,飞出纸面,美得窒息! Δ 修水风貌 当然,对于黄庭坚,乃至苏东坡,婉约派大词人李清照站在“词当合乐”的视角,或多或少是看不上眼的,她在《词论》里评价黄庭坚词“尚故实而多疵病”。 在此,我斗胆引用黄庭坚《苦笋赋》的结尾语,回敬李易安:“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说这话,也是给程效听的。他此番在故纸堆里搜罗爬梳,从山谷存世的2800余篇散文中,精选出50篇佳作进行注释和点评,算是功夫未负有心人,但愿他能给《黄庭坚散文选评》添个姊妹篇,拟暂定名《山谷词鉴评》。 李太白道:“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深圳读书月再添一缕书香,程效新作《黄庭坚散文选评》发行 “舌尖上的经典”——《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新书在深发布 老舍散文奖得主秦锦屏新作《万木生芽》在深首发
黄庭坚—散文选评 作者简介
程效,1959年10月出生,江西省修水县人。毕业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中文系,曾在江西省委机关和深圳市南山区委机关工作,现为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山区关工委讲师团讲师、深圳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撰有《权力的制约》《黄庭坚传》《黄庭坚故事》《大冲村史》《潇湘雁旅》等十余部著作,加上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和2000多首格律诗词,总计200多万字,并获多种奖励。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