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作者:吕拉昌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8.5(7.8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675089
  • 条形码:9787565675089 ; 978-7-5656-7508-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内容简介

随着城市逐渐成为创新活动产生的核心空间,我国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2018年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已成为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诸如城市如何创新?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城市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空间规律?城市创新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城市创新的联系与网络如何?城市创新的职能如何界定?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们以中国的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积十年之功,形成现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已在国内外杂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发表。本书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为题,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分析。研究视角由城市创新的发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创新格局,再到城市创新联系以及城市的创新职能。本书共二十二章,划分为六篇,**篇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并提出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第二篇探讨了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诸如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知识环境、城市舒适度和城市紧凑度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包括创新城区、城市的知识专业化、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城市创新重心、产业创新网络的内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联系与创新体系,包括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联系、三大都市经济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第六篇是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创新职能的概念,测度,分析了城市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对我国的主要城市的创新职能进行了测度。随着城市逐渐成为创新活动产生的核心空间,我国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2018年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已成为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诸如城市如何创新?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城市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空间规律?城市创新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城市创新的联系与网络如何?城市创新的职能如何界定?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们以中国的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积十年之功,形成现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已在国内外杂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发表。本书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为题,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分析。研究视角由城市创新的发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创新格局,再到城市创新联系以及城市的创新职能。本书共二十二章,划分为六篇,**篇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并提出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第二篇探讨了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诸如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知识环境、城市舒适度和城市紧凑度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包括创新城区、城市的知识专业化、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城市创新重心、产业创新网络的内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联系与创新体系,包括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联系、三大都市经济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第六篇是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创新职能的概念,测度,分析了城市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对我国的主要城市的创新职能进行了测度。
本书由吕拉昌及团队共同撰写,由吕拉昌教授设计编写提纲并组织撰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4197120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目录

**篇中国城市创新地理概述 **章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节引言 第二节创新与中国城市 第三节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第四节研究评述及展望 第二章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证 **节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概念及实证分析 第三节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案例分析:深圳、底特律、硅谷 篇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城市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 节创新基础设施概念及相关研究 节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第三节研究框架、方法及数据 第四节结果分析 第五节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中国主要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节城市人口与城市创新能力 节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能力测度 第三节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第四节结论 第五章城市知识环境与创业活动 节 引言 节 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 第三节研究方法、数据与指标体系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中国城市舒适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节中国城市气候舒适度与城市创新 节北京城市舒适、差异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第七章中国城市的紧凑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节引言 节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第四节中国城市紧凑度特征及对创新的影响 第五节结论与讨论 第三篇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城市技术创新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节 引言 节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城市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 节 引言 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三节结果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 节引言 节研究数据及方法 第三节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 第四节一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差异的尺度效应 第五节结论 第四篇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 第十一章创新城区特征及理论诠释 节一引言 节创新城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创新城区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结论与展望 第十二章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研究 节引言 节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期刊论体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水平 第五节知识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城市知识专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七节 结论 …… 第四节 北京市城市创新职能结构分析 第五节 北京市城市创新职能强度分析 第六节结论与讨论 十二章 中国城市知识创新职能 节 引言 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第四节 中国城市知识创新职能评价 第五节中国城市知识创新职能的综合分析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作者简介

吕拉昌,男,1963年生,陕西凤翔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兼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广州市民建常委。学术兼职有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省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开发与研究》等多种杂志编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