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唐宋八大家文选

唐宋八大家文选

作者:邓子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6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9(6.6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唐宋八大家文选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82374
  • 条形码:9787020182374 ; 978-7-02-01823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宋八大家文选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散文名作精选,搭配专家注释、评析,轻松阅读,开卷有益,适合大众阅读

唐宋八大家文选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他们用散体的句子,自由地抒写,给骈体文主导下沉闷板滞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张扬出强烈的个性,在各自的时代,文坛为之面貌一新。明代选定八家文章,加以标举,后代治古文者尊奉,学习效仿者较多,影响甚大。本书精选唐宋八大家精粹文章百余篇,加以简要的注释、精到的点评,为当代读者提供可信可读、精致可赏的版本。 唐宋八大家散文名作精选,搭配专家注释、评析,轻松阅读,开卷有益,适合大众阅读

唐宋八大家文选 目录

前言 韩愈 原道 原毁 杂说四首(之四) 师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蓝田县丞厅壁记 答李翊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 送区册序 送高闲上人序 祭十二郎文 毛颖传 送穷文 论佛骨表 柳宗元 牛赋 桐叶封弟辩 段太尉逸事状 对贺者 捕蛇者说 观八骏图说 种树郭橐驼传 童区寄传 梓人传 蝂传 三戒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鞭贾 愚溪诗序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城山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欧阳修 秋声赋 憎苍蝇赋 朋党论 怪竹辩 泷冈阡表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相州昼锦堂记 五代史伶官传序 释秘演诗集序 集古录目序 梅圣俞诗集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六一居士传 答吴充秀才书 祭尹师鲁文 与高司谏书 记旧本韩文后 苏洵 六国论 春秋论 管仲论 上欧阳内翰**书 苏氏族谱亭记 彭州圆觉禅院记 木假山记 仲兄字文甫说 名二子说 送石昌言使北引 曾巩 唐论 战国策目录序 南齐书目录序 李白诗集后序 赠黎安二生序 送江任序 寄欧阳舍人书 墨池记 秃秃记 道山亭记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伯夷论 原过 读孟尝君传 伤仲永 同学一首别子固 答司马谏议书 上人书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君子斋记 芝阁记 游褒禅山记 慈溪县学记 送孙正之序 祭欧阳文忠公文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书吴道子画后 书蒲永昇画后 日喻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宝绘堂记 李氏山房藏书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石钟山记 方山子传 答谢民师书 潮州韩文公庙碑 留侯论 记承天夜游 苏辙 墨竹赋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遗老斋记 待月轩记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书白乐天集后二首(其一) 巢谷传 六国论 为兄轼下狱上书 前 言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是和唐宋古文运动的发生相关联的。所谓古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韩愈在《师说》、《与冯宿论文书》、《题哀辞后》、《考功员外卢君墓志铭》等文中提出了古文这一概念,他把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与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骈文始于东汉末,盛行于南北朝,流行于以后的各个朝代,然而骈文一味地追求典雅工整,逐渐变成一种僵化死板的官样文体,不似古文那样散句单行,抒写自由,不拘格套。 唐代古文是伴随着儒道的复兴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从维护和巩固唐王朝统治的利益出发,韩愈提出了用儒家思想一统人心。而宣传和传播儒家的道统学说,骈文成为了阻碍,革除骈文陈腐的习气,初唐以来不少人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唐玄宗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继起,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尝试着古文的创作,成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至唐代中期,韩愈高举复兴儒学的大旗,并基于此推崇古文,反对骈体,力求改革文风。韩愈《题哀辞后》云: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学好儒道就得通达古文,道是目的,文是手段。不过在当时,韩氏的努力受到的非难和阻力还是不小的。德宗贞元年间,在韩愈的努力下,古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宪宗元和时期,柳宗元成为韩氏的有力支持者。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一种主流文体,这就是所说的“古文运动”。在古文创作方面,韩氏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二:一是文从字顺,一是唯陈言之务去。前者是通俗化的问题,后者是创新性的话题。遗憾的是,韩门弟子们的文章或惟求平易,或只图奇诡,成就不高,自韩、柳去世后,古文的地位又逐渐为骈文所取代。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古文的创作趋向衰落,骈文依然风行,其中有所谓“三十六体”者,指的是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所作诗文以俪偶相夸,故云。三人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讲究辞藻典故和声韵偶对,风格更趋向华美艳丽。北宋初期,因学李商隐得名的西昆体风靡一时,其间也有反对者,代表人物有柳开(947—1000),以提倡韩、柳古文为己任,他在《应责》云:“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提出了道统与文统的合一,因其文章质朴枯涩,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继柳开后,提倡复兴古文的还有姚铉、穆修等,穆修不顾流俗的诋毁,在京师刻印韩、柳二人文集数百部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许,但创作成就并不高。其后又有石介(1005—1045),撰有《怪说》三篇,对西昆体表达了不满,口诛笔伐,不遗馀力。石介反对西昆体的浮华淫巧,讲究文风朴素,但矫枉过正,文体怪诞诋讪,流荡猥琐,号称“太学体”。太学,是京城的*高学府,即国子监。石介曾任国子监直讲,其主张在太学生中影响很大,太学体的风行,既无古文的平实质朴,又乏骈文的典雅华丽,也不是一种健康的文体。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穆修、石介等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其重任就落到了欧阳修身上。欧阳修在《记旧本韩文后》一文中,叙写用心振兴古文的苦心,也是以继韩愈之学为己任的。欧阳修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时,通过科举考试,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排斥和抑制西昆体及太学体,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本传),在他锐意改革的努力下,以西昆体和太学体为代表的不良文风遭到重创,失去了其影响力。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云: 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 濯磨就是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以期有所作为。仁宗天圣至嘉祐(1023—1063),凡四十馀年,在欧阳修的着意引导下,在朋友及门生诸如尹洙、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的支持下,读书人强化修养,黜华崇实,儒道得到重视,古文又得以复兴。 元明以来,对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编选和评批开始盛行。元代后期有位名叫朱右的人,选编八大家文章为《六先生文集》,其中三苏父子合并为一家,称六先生,实则为八家,这是已知较早对唐宋散文八大家的称呼。朱右(1314—1376),字伯贤,一字序贤,自号邹阳子,其先河南偃师人。以《书经》应进士举,不得志。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萧山县主簿等,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召至京师预修《元史》,特旨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著有《白云稿》。《白云稿》卷五有《新编六先生文集序》,自云年将五十,以教授孩子读书之馀,取八家全集,编辑成书。自序云:“文所以载道也,立言不本于道,其所谓文者,妄焉耳。”主文以载道之说,又云:“其所成就,实有出于千百世之上。故唐称韩、柳,宋称欧、曾、王、苏,六先生之文,断断乎足为世准绳而不可尚矣。”所选是以载道为本,全书凡十六卷,收韩愈文三卷六十一篇,柳宗元文二卷四十三篇,欧阳修文二卷五十五篇,曾巩文三卷六十四篇,王安石文三卷四十篇,三苏文三卷五十七篇,共计三百二十篇。其书对八家散文在明以后的评选和风行是有影响的,惜清代中期已不存。 明代中叶以来,文坛上掀起了复古风,著名的有前后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即文章以两汉及其以前为学习对象,诗歌以盛唐作家为楷模。对此,也有持不同观点的。在文章方面则有唐宋派,这是嘉靖年间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文宗欧曾,诗仿初唐”(《明史·文苑传序》),他们既推尊三代两汉文,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唐顺之编有《文编》,凡六十四卷,选取周至宋代的散文,分体编排,其中唐宋只选八大家之文。唐氏自序(嘉靖丙辰)云:“然则不能无文,而文不能无法。是编者,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强调的是作文的法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故是编所录,虽皆习诵之文,而标举脉络,批导窾会,使后人得以窥见开阖顺逆、经纬错综之妙,而神明变化,以蕲至于古。学秦汉者,当于唐宋求门径;学唐宋者,固当以此编为门径矣。”作为提供习作文章的范本,偏重于技巧的运用。其后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进一步确定了八大家散文的地位。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著有《白华楼藏稿》、《茅鹿门集》。《唐宋八大家文钞》凡一百六十四卷,录八家散文一千三百七十六篇,较朱右所选,多了千篇。茅氏自序(万历己卯)云:“予于是手掇韩公愈、柳公宗元、欧阳公修、苏公洵、轼、辙、曾公巩、王公安石之文,而稍为批评之,以为操觚者之券。”其中每家前有引言,略为评议,每篇文章前又有评批语一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世传唐宋八家之目肇始于是集,考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坤盖有所本也。然右书今不存,惟坤此集为世所传习,凡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每家各为之引说者。……其书初刊于杭州,岁久漫漶。万历中,坤之孙著复为订正重刊,始以坤所批《五代史》附入欧文之后,今所行者皆著重订本也。自李梦阳《空同集》出,以字句摹秦汉,而秦汉为窠臼;自坤《白华楼稿》出,以机调摹唐宋,而唐宋又为窠臼。 茅氏所编,参照了唐顺之选本,其书明代多有刊刻。李梦阳为前七子领袖,所谓“以字句摹秦汉”,是追求形似,“以机调摹唐宋”,是追求神似。茅氏编本的行世,进一步扩大了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影响。其后编选评批本陆续问世,如钟惺《唐宋八大家文钞选》二十四卷,是据茅氏辑本编选的。另有署名归有光辑《唐宋八大家文选》八卷,有日本明治十二年(1879)刻本。按:钟惺是明代竟陵派的领袖,与其前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一样,反对前后七子,主张抒写性灵,推崇苏轼作品,均以小品文闻名于世。 明人推崇唐宋八家散文的用意及行为,入清仍在发酵。就选本而言,有孙慎行《孙宗伯精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六卷、储欣《唐宋八大家全集录》五十一卷和《唐宋八大家类选》十四卷、汪份《唐宋八大家文分体读本全编》八卷、孙琮《山晓阁选唐宋八大家文》二十卷、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三十卷、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十九卷等,其中多属清康熙至乾隆时编选出版的。这类选本的盛行,与科举有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茅坤选本“大抵亦为举业而设”,意指《唐宋八大家文钞》是为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习用而评选的,明代是如此,清代也是如此。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又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等。是就四书五经取题,据题立论,诠释经书义理,不能自由发挥,格式严格,限定字数,其重要体裁特征就是对偶。古文是与时文相对的,就如唐宋时与骈文的关系。入清以来,大力提倡古文的是桐城派文人,桐城派是清代*大的散文流派,也称桐城古文派,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此派“三祖”,师事、私淑或追随者,多达千馀人,主盟清代文坛前后长达二百馀年,其影响一直延及近代。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著有《望溪先生文集》等。戴钧衡《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咸丰元年)云: 六经四子,皆载道之文,而不可以文言也。汉兴,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之徒,始以文名,犹未有文家之号。唐韩氏、柳氏出世,乃畀以斯称。明临海朱右取欧、曾、王、苏四家之文,以辈韩、柳,合为六家,归安茅氏又析而定之为八,而后此数人者相望于上下数百年,若舍是,莫与为伍,自是天下论文者,意有专属。若舍数人,即无以继贾、马、刘、扬之业……我朝有天下数十年,望溪方先生出,承八家正统,就文核之,亦与熙甫异境同归。 熙甫即归有光。方氏为桐城派的奠基人,继承明代唐宋派的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王兆符雍正癸卯序)。桐城派至姚鼐,影响更加强大与广泛。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人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官兵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著有《惜抱轩全集》等。姚氏编有《古文辞类纂》,凡七十五卷,依文体分十三类,选文约七百篇。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其后选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这是代表桐城派古文观点的一部选本,颇为流行,以至出现了所谓“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 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这与唐宋古文载道是一脉相承的。桐城派提倡古文,虽与时文(即八股文)相对,但二者多有相通之处,如在思想内容方面均恪守孔孟之道、程朱义理,在艺术手法上,主张彼此互相借鉴。方苞编选有《古文约选》,有感于时坊刻绝无古文善本,“乃约选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刊而布之,以为群士楷”(序例),又编有《四书文选》,将古文与时文相关联,而不是排斥其一。李元度序《古文笔法百篇》云: 古无所谓古文,自韩退之氏以起衰自命,力矫俪偶之习,始杰然以古文鸣。古文者,别乎时文而言也。近代选家如茅鹿门、储同人、汪遄喜之徒并有评本,识者谓未能脱尽帖括气习。然余论古文之极致,正以绝出时文蹊径为高;而论时文之极致,又以能得古文之神理、气韵、机局为*上乘。明之震川、荆川、陶庵,昭代之慕庐、百川、望溪,皆以古文为时文者。功令以时文取士,士之怀瑾握瑜者宾宾然争欲自泽于古,有能导以古文之意境,宜莹然而出其类矣。 《古文笔法百篇》是清光绪年间李扶九选编的。此序提及的茅鹿门、储同人、汪遄善即茅坤、储欣、汪份,其选本详前。震川、荆川、陶庵即归有光、唐顺之、张岱,前二者为明唐宋派成员,张岱为明末清初人,以小品文著称于世。检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七有《兄百川墓志铭》,云:“兄讳舟,字百川……入邑庠,遂以制举之文名天下。慕庐韩公见之,叹曰:二百年无此也。自以时文设科,用此名家者仅十数人,皆举甲乙科者。以诸生之文而横被六合,自兄始,一时名辈皆愿从兄游。”知慕庐、百川即韩菼和方舟。韩菼(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清康熙十二年(167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怀堂文稿》、《诗稿》等。由此知,不论是古文的提倡与实践者,还是古文的编选者,均强调了士子撰写时文时,能济以古文的技巧等,是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的。明清以来,以时文标准选编、评点古文的选本有不少,其中所选多以唐宋八大家文章为主,这类选本的盛行,其初衷是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猎取功名的读书人提供一个范本,以韩、柳为代表的八大家的创作,用散行的句子,自由地抒写,尚通俗,主实用,给俪偶文体主导下沉闷板滞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并能张扬出强烈的个性,为后代文人所追慕,八家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及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与古代主要为士子提供习作的范本不同,如今的选本,主要还是以品读赏析为主。通过品读古人的作品,一则可以增广见闻,诸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化、语言、宗教、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可以体悟人生,通过品读古代的作品,可从中获得或多或少的启迪。诸如面对着得与失、进与退、升与黜,咀嚼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其间执着、自信、坚毅不时流露,这在韩、柳二氏文中表现得较突出。又如审视社会,解读人生,发论堂堂正正,洋溢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正义感,这在宋六家文中可感受到。至于如何能做到善于处世,保全自身,这也是宋人文章中常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本编选录的散文作品凡一百十七篇,相对于八大家现存的篇章,数量是有限的。在品读与赏析中,既可窥见八家文章面目之一斑,又可增广见闻、感悟人生。至于各家行文的具体风格及特色等,已散见各篇评析中,此不赘。 邓子勉 2020年5月23日
展开全部

唐宋八大家文选 作者简介

邓子勉,文学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出版有《宋人行第考录》、《樵歌校注》、《宋金元词籍文献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