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包邮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作者:艾江涛 等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63.4(8.8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612817
  • 条形码:9787572612817 ; 978-7-5726-128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内容简介

9787572612817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
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更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前言

寻找手艺和手艺人

曾焱

“活”的技艺

2007年12月底,得知自己要参与封面专题《传家宝》,有一点小兴奋。这是一个关于传统传承的话题,而我的私心,是期待采访中能够看到自己3年前在一篇文章里转述过的情景:手艺人和手艺,“他们的指尖与内心深处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我对手艺和传承的话题发生兴趣,回想起来是在2004年夏天看了一个法国手工品牌展之后。除了昂贵的手工家居奢侈品,当时现场更有意思的部分,是法国文化部带来了50位“手工大师”的作品:老式钢琴修复、面具制作、皮革镀金、抄谱……以前从未见识过的古老技艺以及法国人对它们恋人絮语般的讲述都让我沉迷其间。那两年我在主写《三联生活周刊》的“话题”栏目,回去就做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古老手工的光荣和梦想》,有一段记述了我在现场的感慨:“一条围裙,一间作坊,一堆孩子,代代相传的秘密工艺,也许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会静静消失,只剩下家族的名字在作品之上,成为华美橱柜里陈列的古老印记……我对于欧洲手工艺人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这样一种版画的氛围里。”这次采访的另一收获,是让我了解到法国有个CMA机构,即手工业行会,专门负责清查保护法国的古老手工技艺,他们记录在档的手艺人当时公布的数字是3.3万名,涉及200多个传统行业。CMA一位负责人告诉我,1994年,法国文化与公共关系部创立了“手工大师”的称号,目的是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创作相结合的手工确认为国家遗产,通过国家行为来保护技艺拥有人,使古老手工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不至于消失。技艺拥有者如果愿意接受政府给予的“大师”称号,就必须做出庄重承诺:在3年内选收一名徒弟,将全部技艺相授,使之成为“活”的技艺。不过,法国政府对这种“手工大师”的认证特别慎重,我在2004年得到的数据是:全法10年间总共只授予了63人,平均每年不到7人。

《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通常是由几个记者合作完成。主持那期《传家宝》专题的是副主编舒可文,参加者除我之外,还有葛维樱、钟和晏、马戎戎、杨璐、李晶晶等人,她们各选了龙泉窑、富阳纸、上海顾绣等传统工艺,去到当地采访。我自己确定的两个采访对象是常州留青竹刻和宜兴紫砂。出刊后曾有人问我,周刊写到的这些手工门类是以什么标准挑选的?其实没有什么条框,印象中开会讨论时,主编朱伟好像只对我们提了两个要求:手艺本身要有传承的脉络;手艺当下的生存状态要有实地观察。以我的理解,文章需要的不是资料和转述,而是这一个“现场”:寻找到手艺传承人,让他们自己讲述代代相传的技艺、生活以及现实生存。

舒可文后来在她撰写的导言中把编辑思想阐述得很清楚。她强调传统技艺在现代复兴,其间可作为“传家宝”的实则是一种“精神底气”:

“虽然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一路衰败,但一线血脉在民间留存,在狂欢的物质迷乱中,传统工艺在民间复兴。清人石成金著有一本度人警世、‘保全性命于乱世’的《传家宝》,其中大小雅俗今天看来已经不堪为宝,而在那个狭仄空间中传承着的百工技艺在与现代方式的比对中逐渐呈现了一种传家宝的精神底气,这种工艺制品以其古老的手艺和传统的造型在工业产品为主要生活用品的生活环境中重新被定位,所以在价格体系中这些工艺制品也得到了相应的位置,变成了高档制品。”“春节时,我们像拿出传家宝一样,讲述工匠们述之守之的传承故事。”

舒可文在导言中也提及,1996年一些专家曾以《装饰》杂志的名义提出过一个倡议书——“中国手工文化及产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部分以传统方式提供生活用品,作为大工业生产的补充;一部分以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作为认识历史的凭借;一部分变为审美对象,成为精神产品;一部分接受现代生产工艺的改造成为有传统文化温馨的产品。”

……

同事葛维樱和杨璐在浙江富阳蔡家坞实际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蔡家坞自宋代就以出产供皇帝祭祖的“元书纸”闻名,她们的采访对象蔡月华是手作“元书纸”的第19代传人,他和妻子当时也是蔡家坞唯一还在制作“元书纸”的人。作为一个恪守本分的手艺人,这对夫妇的生存现状是这样的:每天早上4点起床,4点半开工,一天忙碌下来的出纸量在1200张左右,每被老板收走一张纸,这家人可获利0.55元。他们有古老手艺,但是砌不起三层小楼的住房,那是做卷帘门生意的村民才有可能达到的富裕程度。这样的手艺传承还能够延续多久?这是葛维樱她们提出的问题。

2014年5月,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周刊分派我做封面报道《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在王世襄的弟子、明清家具鉴赏家田家青家里采访时,我在一个案几上看到几件竹刻,用棉袜仔细包裹着,其中一件臂搁正是范遥青落款的作品。田家青看我对他用棉袜包裹藏品有点惊讶的样子,解释说,北京气候干燥,竹制品用棉袜包裹不易产生裂纹,比什么方法都管用,这些都是王先生教他的。我向田家青老师打听范遥青的近况,想起几年前采访几位手艺大师的情形。范遥青老先生倔强、沉默,生活在边缘。而另一位采访对象徐秀棠老先生,通达、圆润、不乏见地,家门外有人捧着现金排队等他一把壶。两位老人用不同的方式在留住手艺。而我期待找到的,“指尖与内心深处的某种特殊联系”,在2008年那个1月,始终没有进入现实。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目录

记忆

?唐以金:匠人匠心

?关中皮影“三剑客”

?富阳纸的传承难题

?邰立平与凤翔木版年画的兴衰

温度

?杨福喜:挽起传统弓艺

?李永革:修故宫的人

?紫砂徐门

?漳州布袋木偶雕刻:徐竹初传奇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

?海上顾绣与戴明教的传人

?龙泉四老

?手艺人鹏师傅:让陶艺和生活合二为一

?手工艺的景德镇时光

?郑尧锦:给沉香另一重生命

?甘而可:漆器之器

?李小平:把一支笔做好

新生

?饶家人:元青花复烧记

?贡斌:复原真纸体系

?柯璀玲:一个裕固族手艺人的身份书写

?张参忠:恢复庐州木雕

?木版水印:复制的艺术

附录:作者名单
展开全部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节选











内页:










































唐以金:匠人匠心

71岁的农民唐以金以一已之力,实现了一个古民居异地重建的当代“神话”。

初心

已经第四天了,连日来倾泻而下的暴雨昼夜未停,仿佛在桂北的天空中撕开了一个大窟窿。穿城而过的灌阳河如同一条吸饱了水伺机窥探的水龙,浩浩荡荡的触须直逼河畔。71岁的唐以金忧心忡忡,这个面色黝黑的干瘦老头儿一脚深一脚浅地来回穿梭在河岸边查看险情,溅起的泥浆弄脏了裤脚也浑然不知。11月的南方冬季阴冷潮湿,他只穿了一件唐装棉布衫,脚踩军绿色解放鞋,衣衫单薄却不觉得冷。

唐以金的古民居修复工地就在灌阳河西岸,小型的倒灌已经出现。奔流不息的灌阳河古时曾是连通桂林西北地区的水路主航道,沿岸分布着13座古码头,20多架水车灌溉着万顷良田。随着岁月变迁,河岸边昔日的辉煌印迹早已消逝。如今的西岸旷地上,却奇迹般地矗立起一座座青砖青瓦飞檐翘首的古民居,这是唐以金默默耕耘5年异地拆迁修复而成的心血之作。如愚公移山般执着的老唐,终其余生,仍将继续。

对于我们的到来,唐以金的老伴黄让英似乎并不欢迎,把手里的扫把簸箕敲得梆梆作响,用我们似懂非懂的方言尖厉地数落着老唐。或许是当着外人不好发作,又或许是对本应安享晚年却跟着自己受苦的老伴多有歉疚,面色讪讪的老唐并不回嘴,只沉默地点燃了一支烟。烟头的微弱光亮在桂北晦暗的天色中忽明忽暗,恰如老唐此刻阴郁的心情。他眉头紧锁地猛吸了一口烟,闷闷地说:“现在是我这么多年来*低潮的时段。”

唐以金对修复古民居近乎执拗的坚持并不是偶然,而是年轻时就埋下的种子。地处湘桂走廊的桂林市全州县,在2000多年的楚越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唐以金的家就在灌阳河东岸的全州县邓家埠村,自幼家贫的他16岁就跟着老匠师们学习木砖瓦工。在老匠师手中,再平凡不过的木料和石块也能变成建筑精品,精湛的技艺让唐以金深深着迷。尽管后来转行现代建筑,唐以金仍对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走街串巷讨生活的几十年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本能地留心当地的老建筑,每每看到老房子被盗被卖,就心疼不已。

2009年10月,当卖沙的老主顾在闲聊间告诉唐以金,自家村里的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由于湘桂铁路扩建将被拆除时,老唐便坐不住了,坐着运沙车就赶到了永岁乡的和好铺村。和好铺村曾是古代南来北往商贾贸易的集散地,如今却成了不得不搬迁的夹心村:公路擦着村后走,铁路贴着村前过。由于缺乏资金,当地文物部门对村里这组尚未被列为文物的古民居也无力保护,只能任由拆除。老唐风尘仆仆赶到的一瞬间,就被眼前的恢宏与精致震惊了。

让唐以金惊艳的古民居群落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尤以该村清代先贤蒋仁禄建于嘉庆三年(1798)的家宅、和好铺学馆及蒋子麟宅三座建筑*为精美。蒋仁禄家宅为硬山顶穿斗式建筑结构,是整个古民居群落的核心,附属建筑则分别坐北朝南、坐南朝北散布在主建筑两侧。走进这座三进四院的大宅院,大门前设前院,一二进间以排扇门隔断,二三进间则竖立着蜈蚣形隔断墙,中开月亮门,屋内精雕细琢的雕梁画栋,堪称桂北地区的古建精品。

当唐以金赶到时,高铁建设指挥部的挖掘机已经铲掉了古宅门楼的一角,精美的雕刻瞬间被碾为粉尘。这一挖也如同在唐以金的心上捅出了一个窟窿,穿堂风吹得心里凉意四起。老唐当场横下心来,拿出自己打拼多年的积蓄也要将古宅买下来异地重建!指挥部只给他三天时间考虑,时间一到全部铲除。辗转反侧的老唐不顾四个子女的强烈反对,誓要揽下这桩惊世骇俗的“闲事”。

唐以金的古民居异地重建计划一经抛出,就立刻在和好铺村里炸开了锅。村民们议论纷纷,世上哪里还有这么“愚”的人?虽然老唐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申自己的初心,但村民们始终半信半疑。居心叵测的文物贩子趁机散布的谣言,裹挟着人们的疑虑在整个村子里不断发酵。一时之间,不少人甚至怀疑老唐的真正目的是骗买文物。

短短三天时间里,腹背受敌的唐以金殚精竭虑排除万难,逐一拜访了拥有古民居所有权的20多户村民,*终艰难地买下了这组古民居。有些村民虽然嘴上同意了,但心里的疑虑并未消除,他们偷偷地把木构件藏起来,甚至不惜把这些珍贵的雕花当柴火烧了。

纵然知道村民们私底下的小动作,老唐也无可奈何,因为更艰巨的任务还在等着他——赶在三日之期前,把整组古民居的图纸抢绘出来、正常情况下,绘制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古民居群落图纸,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但老唐硬是在三日之期的*后一天完成了整个平面图的绘制。

“说老实话,人的一生就只有那么久。当社会需要你挺身而出的时候,不做,愧对先辈,于我也是一辈子的遗憾。”6年后身陷低潮的老唐坐在火塘边抽着烟,花白的头发越加稀疏,精神头也不似往年足。但回忆起当年的决定他仍然不后悔,老派的他笃信因果循环:“冥冥之中这座宅子的先辈在看顾着我哩。”P2-6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相关资料

东方美学,匠心传承。传承,是使命,也是信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方审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他们是谁的传承人,他们又是谁的榜样?“书籍文本之外,恰恰是那些古老的技艺支撑着我们的文化记忆。它们的更新延续,事实上也在检验着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时代在变,生活愈发回归本质,现在来看,更早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重要的,也许它并不高大上,却可能通过时间的锤炼,让我们收获长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是超越时代的。”“一个人如果一生专注于一件极简单的事情,并不用刻意设置目标,日复一日,他就可能达至绝活。”“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1种蕴含东方美学的代表手艺,藏着中国人独特而细腻的浪漫。

讲述中国传统手艺的传承故事,以及守艺人在漫长岁月里不灭的热情。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普通本) 作者简介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专注于文化、文学领域的热点报道,合著出版《匠人匠心》《追寻三星堆》《唐朝的想象力》《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诗经地理》等。
葛维樱,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兼长社会、文化、人物报道。现为出版人。著有《守破离》《日本风物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