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精)以罗马之名:缔造罗马伟业的将军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021559
- 条形码:9787557021559 ; 978-7-5570-2155-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以罗马之名:缔造罗马伟业的将军们 本书特色
历数15位名将及其职业生涯,重现古罗马的为将之道和军团的征战历程。
讲述罗马由城邦到帝国,由兴起到极盛*终衰亡的壮阔历史。
(精)以罗马之名:缔造罗马伟业的将军们 内容简介
罗马帝国的创立和维持都有赖于军事力量。罗马从一个意大利的小城邦发展成跨越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帝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率领军团作战的指挥官们,是他们采取的战略战术赢得了胜利,保卫和缔造了罗马。同时,他们也见证或影响了罗马军队和政治体系的发展进程。本书详细介绍了包括西庇阿、恺撒、贝利撒留在内的十五位罗马著名将领,探讨了他们征战的历程和取胜的原因,并以此追溯了罗马的兴起、扩张和衰落,从与迦太基的对决,到公元6世纪为了赢回帝国西部的*后一搏。
(精)以罗马之名:缔造罗马伟业的将军们 目录
序
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引 言 开端:从头领和英雄到政客和将军
1.“罗马的盾与剑”
费边与玛尔凯路斯
2 罗马的汉尼拔
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
3 马其顿的征服者
埃米利乌斯·保卢斯
4 “小型战争”
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和努曼提亚的陷落
5 “献身战争之人”
盖乌斯·马略
6 流亡的将军
塞多留和内战
7 罗马的亚历山大
“伟人庞培”
8 恺撒在高卢
9 恺撒战庞培
10 帝国“王子”
莱茵河另一边的日耳曼尼库斯
11 帝国副帅
科尔布罗和亚美尼亚
12 年轻的恺撒
提图斯和公元70 年的耶路撒冷之围
13 *后一位伟大的征服者
图拉真和达契亚战争
14 一位作战的副帝
尤利安在高卢(公元356—360 年)
15 *后的罗马人之一
贝利撒留和波斯人
16 尾 声
罗马将军的遗产
大事年表
词汇表
注 释
出版后记
(精)以罗马之名:缔造罗马伟业的将军们 节选
恺撒的作战(公元前58—前53 年) 在打败赫尔维蒂人后不久,恺撒就接到了包括埃杜伊人在内的许多高卢部落的求助信息,因为据说阿利奥维斯塔率领12 万名日耳曼战士发动了入侵。这件事有点讽刺,因为就在前不久,在恺撒自己的执政官任期中,元老院授予阿利奥维斯塔“王和罗马人民的朋友”这一头衔。16 但为了保护罗马的盟友和行省,恺撒说自己顾不上那么多,立刻前去对抗新敌人。虽然恺撒信心十足,但是却有商人和高卢辅助兵传言,日耳曼勇士身材高大、骁勇剽悍,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军中似乎士气低落。首先是保民官和其他高级军官受到了谣言的影响,很快恐惧就在普通士兵中弥漫开来,军队为了拒绝前进几乎要发生哗变了。
恺撒将军队中所有百夫长(每个军团有60 个百夫长)和其他军官召集起来,试图使其安心。恺撒*后说道,不管其他人去不去,他都会带着第十军团前去迎敌,他相信第十军团是可以依靠的。这番恭维立刻就赢得了第十军团士兵的支持。对于指挥官的信任,该军团的士兵表达了感谢,而其他军团的士兵很快就感到惭愧,不希望自己比其他军团逊色。恺撒**次展现了自己操控强烈的军团荣誉感的技巧,后来还多次展现过。恺撒从俘虏口中得知,日耳曼部队中的女预言家曾宣称,日耳曼战士在新月出现之前无法取得任何一场胜利,因此恺撒立刻发动了与日耳曼人的交锋。经过一场苦战,罗马军队取胜。这一次,新征募的军团没有充当后备军,而是加入了主战线的作战,这说明前一次的作战经历增强了这些军团的作战能力。在此次作战期间,恺撒试图让新军可以迎敌,他将老军团里能力出众的百夫长提拔为高级军官,安排他们到新军队伍里,并逐渐让新军接受战争的考验。17
一年之内相继彻底击败赫尔维蒂人和阿利奥维斯塔,意味着极大的成就。只要取得这两场战争的其中一次胜利,罗马官员通常就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显赫名声和丰厚的战利品。在两场战争中都取胜,则可以奠定指挥官在元老院中的显赫地位。然而对于牢牢掌握自己特殊的指挥权的恺撒来说,这仅仅是开始。一年后,高卢东北部的比尔及人攻击了另一个与罗马结盟的部落雷米人。作为回应,恺撒率军前去作战。起初,两军分别占据了一处有利地形,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位置去攻击占有地利的对手。对峙因比尔及军队粮食耗尽而结束——没有组建补给部门的部落军队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在与敌军距离如此之近的情况下撤退从来都风险巨大,比尔及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涣散地撤退,结果死伤惨重。恺撒率军推进,开始系统性地劫掠所经过的每一个部落的领地。比尔及人用了一些时间才重新集结起主力部队,但是,一旦集结成功后,他们就趁罗马军队在桑布尔河附近搭建营地之时对其发动了突袭。恺撒对于这次混乱的战斗的描述是《高卢战记》中的著名段落: 这一来,恺撒就得在瞬息间做好许多事情,战旗要升起来——这是急须拿起武器来战斗的表示——信号要利用军号发出去,士兵们要从工事上叫回来,跑到远处去为壁垒寻找材料的人要集合拢来,阵伍要布列起来,战士要鼓励一番,还得把战斗号令发布出去。18 恺撒及其副帅—他们之前收到命令,在军营的防御工事搭建好之前不要离开自己的士兵—试图调整出某种战线的样子,与此同时,恺撒沿着战线骑马从一个军团奔赴另一个军团。 恺撒在鼓励了第十军团之后,向右翼赶去,他看到自己的部下正受到沉重的压力,第十二军团所有部队标志都集中到一个地方,军士们也都拥挤在一起,使自己的战斗受到了妨碍。第四大队的全部百夫长都已阵亡,扛标志的人也被杀掉,连标志都已失落;其余各大队的全部百夫长,几乎不是负伤便是阵亡,其中一个极勇敢的首席百夫长(prima pilus)塞克司图斯·尤利乌斯·巴库勒斯已经受了好几处重伤,无法再支持。其余的人都松下劲来,有些人由于自己身后失掉了掩护的人,就退出战斗,以避锋刃。另一方面,敌人却只管在正面从低处向上进攻,同时还冲击两面侧翼。看来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而且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恺撒在后军的一个兵士手中抢过了一面盾——因为他自己来的时候没有带——就向战线的**列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姓名,鼓励着其他兵士,吩咐他们把战线向前推,作战单位与作战单位之间拉开,以便更自由地运用剑。他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目睹之下,表现出自己即使身历险境时还骁勇善战到何等程度。敌人的攻势稍稍被遏止了一些。19 在战斗中,恺撒经常四处移动,骑马紧贴战线后侧巡视战况并做出反应—除了与赫尔维蒂人的战争中有记载恺撒步行指挥战斗之外,在其他战争中均没有这样的记载。在这次战斗中,诚如恺撒所说,“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因此指挥官亲自加入了战线。投身于战线中后,恺撒试图将低落的士气鼓舞起来。他大声地一个个喊着众百夫长的名字——他认识这些具体的人(因此之后可以奖赏他们),也喊着自己不太认识的普通士兵,命令军队重新排好阵形,并向前推进。恺撒借了盾牌,承认自己所处的情况非常危险,但他没有在任何地方提到自己参与了实际的战斗。相反,恺撒强调的是自己在激励军队和指挥军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传说,庞培曾手持剑或矛与敌人战斗,亲手杀敌或光荣负伤,但是恺撒没有这种传说。在玛尔凯路斯身上,以及一定程度上在庞培身上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传统,并没有出现在恺撒的指挥风格之中。在通篇的战记中,他身体上的勇武被视为理所应当,而他能够勇敢地应对危机、从不怀疑胜利终会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勇气则更加突出。在恺撒的叙述中,他的士兵纪律严明、坚定可靠、善于应变、勇往直前;无论是某位百夫长还是百夫长这个群体,都值得信赖,不惧危险。恺撒对于更高级别军官的描述则不一致。有时,高级军官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或者变得紧张不安或陷入恐慌,而百夫长和士兵很少会动摇。将军本人则始终冷静地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终的胜利。战斗中,恺撒紧贴着**线后方移动,从一个发生危机的地方来到另一个发生危机的地方。沿着战线,所有高级军官也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士兵并指挥战斗(虽然可能不如恺撒那么具有天赋),不过由于每位高级军官有自己固定管辖的一片区域,因此也不能随意四处走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恺撒承认自己没有预料到危机的发生,但通常会有另一位军官对危机做出反应。在与阿利奥维斯塔的战斗中,是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发现了日耳曼军队对罗马军队侧翼构成的威胁,并命令方阵的第三线士兵前去应对。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就是恺撒政治盟友克拉苏的小儿子,他“统率骑兵……比在行列中战斗的人行动可以自由一些”。20
桑布尔战役是恺撒打过的*艰难的战役之一。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场属于士兵的战役,获胜的原因就是罗马士兵的不屈不挠,不过将军和其他军官也在拼尽全力指挥战斗。恺撒设法稳住了由第十二军团和第七军团组成的面临巨大压力的右翼,不过真正化解险情的是拉比埃努斯。率左翼部队打退敌军后,拉比埃努斯占领了敌军营地,此时他发现了右翼部队的危急情况,于是派第十军团从后面直取比尔及人部队。
在之后的夏季时光里,罗马军队一直在镇压比尔及部落。公元前56 年,由于没有遇到强大的部落联盟的威胁,恺撒将部队分成几部分,分别在高卢的不同地区作战。当年恺撒取得的*显著的成就可能就是在海战中击败了居住在如今布列塔尼的威尼提人。这一年,恺撒有点为政治所忧心,因为三巨头同盟一度似乎要土崩瓦解。恺撒与庞培、克拉苏在山南高卢的卢卡匆忙开了一次会,会议还有一百余位想要赢得三位巨头支持的元老陪同参加。正是这次会议才使恺撒平息了庞培与克拉苏之间的争执,那两人同意一同担任下一年的执政官,并设法将恺撒的指挥年限延长至10 年。21恺撒在高卢的作战与庞培在近东的作战极为相似,两人都享有绝大多数罗马总督所无法拥有的大量资源以及行动自由。而且,两人也都得到保证不会有新的同执政官突然前来取代自己的位置,因此可以从长计议,而不必汲汲于眼前的胜利。至少以罗马的标准来看,两人所打的仗都合情合理,而且是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利益——恺撒在战记中拼命强调这一点。发动这些战争的目的是保护罗马盟友或罗马本身的利益,或只是维护罗马的权威。没有对罗马的强权展现出应有的尊敬的独立民族是犯了傲慢之罪,因此是罗马潜在的威胁,理应接受罗马的教训。拉丁语动词pacare 意为“平定”,是罗马人对于用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的一种委婉说法,这个词在《高卢战记》中也时常出现。罗马军团就这样在高卢境内侵袭着,直到部队抵达了西部的大西洋、北部的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以及东部的莱茵河。
与多数罗马战争不同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恺撒和庞培能够自己决定去哪里作战,而不受元老院的指挥。元老院绝大多数的元老也都承认,两人的征战对罗马有益。不论这些元老对两人取得如此之大的个人荣誉有多么憎恶或嫉妒,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元老院对这两位指挥官几乎没有控制权。然而,即使是政敌也不禁对军团所取得的成就欣喜不已。有一次,恺撒因在与日耳曼部落首领谈判期间对该部落发动进攻而涉嫌失信——这一指控并非无中生有,即使在恺撒自己的记述中也有一些证据。小加图在元老院发表了演讲,建议将恺撒交给日耳曼人处理,但小加图这么说,可能只是想证实自己铁面无私的名声,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提议不可能付诸实践。即使是小加图,也从未质疑过恺撒在高卢发动的战争是否真正符合罗马的利益。正如庞培在东方的作战一样,恺撒的政敌任由他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利益去赢得战争,待其回到罗马、成为普通公民时再与他作对。22
恺撒有意识地想让自己在高卢的征战显得令人瞩目,因为他一直关注着罗马的舆论。公元前55 年,恺撒修建了跨越莱茵河的桥梁,并在《高卢战记》中饱含情感地描写了这个工程的细节,因为这样的工程壮举是值得称赞的,堪比在野战攻城中的胜利。恺撒穿过这座桥,成为**位踏上日耳曼的土地与日耳曼部落作战的罗马将军,虽然事实上日耳曼人避免与他作战,他*多也不过是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能够抵达敌军领土的能力。第二年,恺撒重复了此举,向日耳曼部落强调罗马军团有能力随心所欲地完成这样的壮举。在公元前55 年和前54 年,恺撒还曾率军渡海远征不列颠,那是一个神秘的岛屿,几乎都不属于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恺撒称,自己之所以发动这次入侵,是因为在他看来高卢人近几次在与罗马军队作战时受到了不列颠人的援助。这有可能,但援助的规模肯定不会太大。苏维托尼乌斯给出了另一个动机,他主张恺撒入侵不列颠是因为那里富产珍珠,而恺撒对珍珠极为喜爱。不过*关键的一点是,恺撒和其他罗马人一样,渴望取得其他指挥官从未取得过的成就。不列颠是神奇之地,那里的居民乘坐双轮战车彼此战斗,有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高卢人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不再这样战斗了。不列颠东南部的部落正式向恺撒投降,恺撒则令其每年向罗马进贡,虽然这笔贡品是否缴纳过我们无从得知。更重要的是,元老院为庆祝此项成就宣布举行一次感恩祈祷仪式,为期比历次都长。虽然两次远征的结果都几乎是灾难性的,因为多数舰队在暴风雨中受损或报废,而且似乎军队要滞留在不列颠岛上了,但这些都不重要。在现代许多评论家看来,罗马军队在出征不列颠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是匆忙上路,甚至可以说是因鲁莽而涉险。但没有迹象表明,与恺撒同时代的人也持这种观点。恺撒大胆的程度并不超过大多数领军的元老,但可以肯定恺撒要成功得多。23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