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山深处的浪花

大山深处的浪花

作者:王燕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9(5.5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山深处的浪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621044
  • 条形码:9787514621044 ; 978-7-5146-2104-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山深处的浪花 本书特色

作者把家乡的山水、风土人情,以及血浓于水的亲情贯穿在乡愁的主线中。风格清新温柔,使读者在浓浓烟火气中感受到人间冷暖,传达出生活的温情无处不在,从而抒发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大山深处的浪花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所创作的一百余篇作品。本书作品均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及相关网络中。按内容分为“往事悠悠”“乡土风情”“亲情有声”“风景抒怀”“人生感悟”“成功励志”六部分。作者生长在辽东山区,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给予了作者一串串美好的记忆。这里有亲情、乡情,更有寄托于作者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部分精彩篇章将成为激励人生成长励志的座右铭。

大山深处的浪花 目录


**辑 往事悠悠

大山深处的浪花 002

拾起被遗忘的冬天 005

给远方的老师打电话 008

那年,我十九岁 010

班里来了个洋娃娃 013

牧野笛声 015

网友晓奇 018

我当画模 021

我当演员 024

远去的童声 027

善待的快乐 030

冬储的味道 032

第二辑 乡土风情

春来田埂野菜香 036

满乡灯节 039

童年的“二月二” 042

儿时端午 046

京租稻花香百年

——走近桓仁京租稻 049

听,乡村四季的声音 052

回忆杀年猪 054

盼望“走油”的日子 058

老家饸饹面 061

中秋,寻找流逝的月圆 064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 067

春访山花解乡愁 070

第三辑 亲情有声

今年的槐花没有开 074

父爱的泪花 077

姥姥的豆瓣酱 080

母亲与她的缝纫机 084

父亲的幸福生活 086

一套珍贵的运动装 090

夏日蔷薇静静地开 093

九宝宝的故事 095

姥姥家的庭院 098

第四辑 风景抒怀

将之饶州,静嗅草根下的氤氲书香 102

枫红之色,在佛顶山浸染 109

烟雨古巷醉江南 114

佛顶山,写不尽的风情 117

美丽的凤凰古城 122

浑江岸畔花意浓 124

寂寞江水映繁华 127

闲居听蝉鸣 129

在千山,邂逅一场*美的梨花雨 131

绿色的雪花 133

那抹古香秋色 135

第五辑 人生感怀

我为蜜蜂流泪 140

奔跑的人们,请留意身边的风景 144

凋零的柳花 147

秋季,要好生经营自己 149

判若云泥 152

莫做伤春杜牧之 154

享受孤独 156

鸡同猫说 158

做人当自强 160

冬来了,你储备好了吗? 162

雪野情思 165

第六辑 成功励志

震撼音符 永唱不休

——聆听《长征组歌》 170

血铸的文字,永恒的梦 173

真情讴歌民族魂

——散文《走进“大帅府”》欣赏 177

有些东西不能丢 182

端午,浪漫情怀唱大风 185

孝在当下,孝在不言中

——《传承·孝为先:新时代二十四孝》

微电影观后感 188

诠释升华,永恒存续

——雷锋纪念日有感 190

深谙爱国故事,点燃热血情怀 193

勤劳节俭 幸福绵延 195

生命如诗绽放 197

后记 199


展开全部

大山深处的浪花 节选

大山深处的浪花 雨季来临了,窗外雨声勾起了我心里的浪潮。那曾经的战栗与激昂,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六年前,我在乡政府工作的那段让人难忘的经历。 雨下了一天。傍晚,天像一口黑锅扣了下来,电闪雷鸣。乡政府的会议室里正在开紧急会议,气氛严肃安静。 “各位,今天的雨下得很急,看样子不会停下了。接到上级通知,这几日有持续性大范围的降雨。我们要分头到各村去,没有极特殊事情,谁也不要离岗,包村坚守。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年轻的乡党委书记斩钉截铁地说。 那日,我们下班都没有回家,简单准备些雨具就直接下到各村组去了。我们一组四人中只有队长孙哥这么一个男士。到了小南沟村部,我们开始向村干部询问险情,并一一下去排查。我们先到村东河边看看水势;又去了几家坐落在山脚下的养鸡场看看;*后又到沟里的几户人家走访,顺便在一农户家吃了些烀土豆就算解决了晚餐。忙完已经是大半夜了。 我们包村工作小组一行每人都很疲惫,总算安排完眼前的工作任务,便回到了村部暂时歇息。村部值班人员顺便找了几床被子,我们就在一间办公室住下了。孙哥蜷缩在一个沙发上,我和丽姐、小芳三人把几张办公桌合并在一起当作床铺。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尽管我们都躺下了,但是没有睡意。淋湿的衣服还裹在身上,更主要的是我们在待命,不知啥时电话铃声就会响起。躺在我身边的小芳更是一点睡意也没有,她的两只乳房涨得像两个石头,疼痛难忍——她在哺乳期,孩子不满周岁。奶水湿透了衣裳,泪水写在 她脸上。 天刚蒙蒙亮,电话铃响了。“西岔那边山洪暴发了,我们赶紧去!”队长孙哥接完电话忙说。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路上的积水走到那里,西岔在小南沟村偏僻的山沟里,那里是一个村组,二十来户人家。 到了那里,我们看见山洪携带着沙石咆哮着奔涌直下,气势汹汹。岸边的树木在摇晃着,有的已经被洪水冲刷得见了树根。我们逐户排查,并命令危险地段的住户马上转移。在村防洪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大部分农户都顺利转移到亲属家去了,唯独有户姓赵的老两口说啥也不肯离去,并说:“我们都在这里住大半辈子了,没事。”我说:“据气象部门报道,这次洪水是百年不遇的,况且你们的房屋已经好几十年了,您看那山戴帽说明什么?不是还要下雨吗?这是很危险的!” 好说歹说,大爷被说通了,可是老大娘还是死活不走。 “这可怎么办呢?”望着这位固执的老太太,我们真是愁坏了。眼看着雨还在下,河水还在猛涨,极有可能随时发生滑坡泥石流。我和丽姐、小芳互相递了眼色,随即纷纷给老人穿鞋、穿衣服,硬把老太太架了起来。尽管老太太嘴上还在拒绝,但是还是随着我们走了出来。我们蹚着没腰的洪水,搀扶着老人一步步离开那里。 安顿好老人后,我们又组织村民一起装沙袋护堤坝。我们一边指挥,一边与村民们一起热火朝天地干着。雨还在继续下着,我们全身都被雨水淋透,浑身上下无一根干纱。但是我没有感觉冷,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此情此景让我激动,让我震撼。我暗暗勉励自己:坚持!奋战!因为我是一名公务员,群众需要时就应该冲在前面,完成自己的责任担当与社会使命。 我们在那里坚守了两天两夜,奋战了两天两夜,尽管村西岔山坡上有两处房屋被山洪冲毁了,但是无一人伤亡。大片农田由于防护得当,没有被淹没。我们终于战胜了洪魔。因为那次奋战,我落下了胃病,小芳的孩子也从此终止了母乳喂养。 又一个雨季,那缕音韵穿越心中,让我回到了激情的岁月。眼前那山涧的洪流仍在飞奔咆哮,激起了我心中朵朵浪花! (发表于《辽宁日报》2016 年7 月13 日,《桓仁县报》2016 年7 月1 日,标题改为《党员干部就应冲在前》) 拾起被遗忘的冬天 作为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记忆中的冬天总是很冷且很漫长。我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却又一次触摸到了久违的小山村,还有那温暖的土火炉。时光渐行渐远,雪落,无痕亦无声。三十年过去了,总让我想起那*寒冷、*温暖的季节,想起那个年代,那里的教学环境。 北风呼啸,白茫茫的雪野看不到哪儿是道路。一位姑娘头上裹着的方格围巾落满了雪花,她踏着没膝的积雪艰难地行走着。无论怎样,她都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村外那所学校走去,因为那儿有孩子们在等着她。这位姑娘就是三十年前的我。 记得我刚当民办教师那年,校领导把我分配到一个山沟教学点里任教。那里有二十多名孩子,两个年级的复试班。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意去,教师们只好轮换去那里教学。 教学点坐落在村头的山脚下,两间由石头黄泥砌成的房子便是教室了。院子中间有一个木柱小篮球架,就算是学校的标志。室内一块凸凹不平的黑板要分成两部分使用,分别教两个年级的课程。学生的桌椅是参差不齐的,都是中心校区淘汰下来的旧桌椅,教室前面的砖坯砌成的炉子既是取暖用具,又是教师的讲台。在这个教学点上,冬季是教师们工作*艰苦的季节,因为每天都要冒着严寒往返十多里的山路。 为了御寒,深秋就得把教室的四扇窗户修理一番,玻璃碎了就用塑料布代替,然后用窗户纸糊上缝隙。教室的温度就取决于火炉了,火炉是用砖坯砌成的,吊上炉筒,烧大柴取暖。 记得有一次,大队派一位老石匠为学校砌炉子,我看他年纪大了,就给他当上了“小工”。为了让黄泥有黏度更结实,我们在黄泥里加了些稻壳皮。另外,为了使炉面更加结实耐用,老石匠还用了些特殊的泥巴抹在炉面上,待半干后用瓶子擀炉面,这样炉子就更加坚固光滑了。我当时把炉子的规格,怎样用砖,还有炉膛里的隔层用多少块砖等事宜,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准备日后自己也能砌上这样的炉子。 刚入冬,家长们便陆陆续续向学校送大柴了。教室后面的空地就会堆出满满的、整齐的劈柴棒子,因为那里是山区,是不缺少柴火的。 冬日的火炉*吸引孩子们了,我和孩子们会把从家里带来的铝制饭盒里的饭菜放在炉子上面烤热,用来做午餐。一到下课,孩子们趋之若鹜,蜂一般拢向火炉,伸出两只小手,目光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看着炉子上的“美餐”。记得班里有个男孩子,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人靠年迈的奶奶做饭吃。有段日子奶奶生病了,他经常吃不上早饭,哭着上学,我时常把我带的“二米饭”、菜饺子等分给他吃。这个男孩子很懂事,他长大后还记着那些小事,经常到城里给我送些自采的山货美味。 旷野皑皑无垠,在寒冷的世界里,那暖暖的火炉旁有“白雪公主”的梦幻世界,也有“拇指姑娘”的阳光天堂。青春懵懂的岁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富有诗意。那雪,像白色的火焰,在巍巍老秃顶子山下飘落、燃烧,又似洁白的花朵,在荒凉的山间乡野晶莹绽放。 往事如烟,长萦我心间。而今,我生活在鳞次栉比的楼群里,在繁华却冰冷的城市里,望着遥远的雪野,还会想到那雪的温度,那浓浓的生活味道…… (发表于《本溪日报》2016 年1 月15 日) 给远方的老师打电话 终于找到王老师的电话号码了,我期待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王老师是我读中学时的班主任。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算一算,王老师已近古稀之年了。自打王老师去外地工作后,我就只见过他一面,还是很多年前,在县城车站偶遇。那次,他是因一项“专题调研采访”回家乡的。因为时间匆忙,我们也没聊上几句话,就分别赶车了。 之后,我又幸运地在博客里见到了王老师,我们也成了博友。王老师博学多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曾留学国外,会多个国家的语言。他做过某报社编辑、房地产策划,从事过物流管理等多种职业。老师的文笔极好,他的博文都是诗词,用诗词表达生活,用诗词抒发对世事的感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古体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也尝试着写起格律诗句了,那时老师也时常为我点评留言。博客成了我学习的第二个课堂。我为老师写了“流光难忘怀,清韵顺风来。故纳鱼和掌,经纶满腹才”这个诗句。老师回复:“三十载记叹流光,难忘情怀弟子强。不语苦悲寻创业,景犹在目助英梁。”

大山深处的浪花 作者简介

王燕,辽宁省桓仁县人,教师,中共党员。曾任村小校长,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本溪市诗词学会会员。百余篇作品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部分作品入选各种文集并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