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作者:唐爱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7934
  • 条形码:9787100217934 ; 978-7-100-21793-4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本书特色

立足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学术阐释,牢牢掌握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立足于唯物史观视域,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学术阐释,牢牢掌握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本书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原则,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构成性要素、核心逻辑、世界意义等方面。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该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现代性逻辑”,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独特现代性类型,详细阐发了这一新现代性类型的内在逻辑。此外,该书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比如,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驾驭资本的现代化模式;强调从中华民族意义叙事、社会主义意义叙事、人类社会意义叙事等三个层面,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提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问题域;论述把牢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话语权的基本思路;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目录

导言

**章 从中国奇迹到中国道路
**节 以中国道路解码中国奇迹
第二节 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界定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阐释
**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阐释
第二节 社会形态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元结构

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现代性逻辑
**节 新现代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解释框架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资本现代性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超越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代化类型
**节 从“小康式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
第二节 构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面现代化体系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叙事
**节 中华民族的意义叙事
第二节 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叙事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意义叙事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方案
**节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第二节 中国方案的哲学阐释
第三节 世界秩序及其中国方案

第八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权构建
**节 把牢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
第二节 把牢解读中国制度的话语权
第三节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阐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节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新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新现代性”(Neo-modernity),它是“现代性”的子概念。现代性是什么含义呢?不同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和现代化的解释是不同的。启蒙现代性理论认为,现代性是对从16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总结,尤其强调,理性、主体性、个体自由等是现代性的基本价值。经典现代性理论指出,现代性描述的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和特点,核心是对工业文明的制度、观念等总和的提炼。当然,还有其他相关理论对现代性的界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大致说来,对现代性的界定主要遵循了两个标准:“时间界定”和“性质界定”。可见,现代性是一个具有时间要求的性质概念。现代社会就是在现代时期内、具有现代特点的社会。作为现代性的特定类型,新现代性满足现代性的一般定义和普遍规定性,但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作为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和中国道路提炼出的现代性概念,新现代性有着更为具体的限定。我们认为,可以从“六个维度”把握新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  一是总体性维度。正如前文指出,现代化是全面的、总体的变迁过程,涉及国家生活的所有领域。新现代性的总体性涉及两个层面:**是“范围”。它涉及中国的所有地区、而不是局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第二是“领域”。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而不是某个领域的现代化。新现代性一般关涉“六个领域”: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二是时间维度。关于中国现代化起点和发展阶段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普遍认为中国现代化阶段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840年到1911年,晚清时期的现代化起步阶段;从1912年到1949年,民国时期的被动的、局部现代化阶段;从1949年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动的、全面现代化阶段。新现代性并不泛指近代以来的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而是有所限定的: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说,它的时间范围应该是1949年以来的发展阶段;从更为具体的意义上说,它的时间范围可以限定为1978年以来的发展阶段。新现代性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现代性。1956年,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进程,这构成了新现代性的基本属性。当然,新现代性的起点可以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因为,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现代化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一社会主义定向。从狭义的角度看,新现代性特指1978年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起点也构成了新现代性重要的时间维度。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解释框架,我们主要是从狭义角度界定新现代性时间维度的。此外,新现代性的时间维度还涉及对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考察。当代中国并没有完成工业化任务,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所以,用后现代性界定中国现代性阶段是不合适的;当然,由于全球化,后工业化现代性的诸多要素(知识化、信息化)在某些方面、以某种方式“介入”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是受后现代性牵引和引导的,因此,用经典现代性界定中国现代性阶段也是不合时宜的。新现代性的时间维度揭示出,当代中国现代化正处于(以后工业化为潮流的)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中后期。  三是空间维度。新现代性探讨的是在中国这一民族国家的空间范围内的现代化。从生产力角度看,与西方早发型现代化不同,中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起点低、底子薄;从人口特点看,中国人口有14亿左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现代化任务也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规模*大的现代化:从区域角度看,中国现代化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呈现着现代化的不同步性特点。  四是制度维度。任何一种现代性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的。新现代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新现代性的基本性质与未来走向。新现代性与经典现代性、反思性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等有着本质性区别,无论具体模式特点如何,它们都从属于“资本主义现代性”。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作者简介

唐爱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经典现代性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出版《意识形态的转型与自我调适》《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斯??韦伯现代性思想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等著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文章 100 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