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作者:韦力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4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75.5(5.9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3102244
  • 条形码:9787523102244 ; 978-7-5231-0224-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本书特色

☆一本书纵观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
源起:从巫到术士,再到从事教化人民的儒士;
→春秋:孔子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其弟子构成了儒家学派;
→战国: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孟子)和孙氏之儒(荀子),前者强调心性和内圣(性善派),后者强调礼法与外王(性恶派);
→秦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官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之争源起;
→魏晋:儒、道思想结合使得儒学的玄学化,经学衰落。王弼改变了被经学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注不破经”观念,经学思想次被解放。
→隋朝:统一南北后,大力发展儒学,寻觅孔门后裔加以褒奖。
→唐朝:儒、释、道三家平衡。颁行《五经正义》,使得对经书的注解义疏得到统一,儒家核心经典有了标准定本。佛教完成了中国化,使得儒家受到空前的压力。
→宋朝:受韩愈和李翱思想的影响,创造出了理学、道学观念。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文本身,直接探求圣人本意。到南宋时期,基本分为两大派别:朱氏理学与陆氏心学。
→金元: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跟随康王赵构南渡,是为孔门南宗;在元代儒学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治国总方针,失去了汉唐以来独尊的地位。
→明朝: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王阳明则发展和宏大了心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理念,使得一些观念得到了整合。后期王门后学的束书不观、空谈心性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实学的方法来强调经世致用。
→清朝:乾嘉以降,考据学大为兴盛,称为乾嘉学派。该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又一大学术高峰。先有吴派,后有皖派。因考据学的弊端,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晚清:因太平军的烧书之举,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本持儒家思想,出现了一批如唐鉴、倭仁、曾国藩这样的经世理学家,程朱理学在咸同年间再放异彩;为维新变法做相应的理论铺垫,康有为发挥常州今文经学派的疑古传统,全面否定古文经学派。☆一本书纵观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 源起:从巫到术士,再到从事教化人民的儒士; →春秋:孔子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其弟子构成了儒家学派; →战国: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孟子)和孙氏之儒(荀子),前者强调心性和内圣(性善派),后者强调礼法与外王(性恶派); →秦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官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之争源起; →魏晋:儒、道思想结合使得儒学的玄学化,经学衰落。王弼改变了被经学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注不破经”观念,经学思想次被解放。 →隋朝:统一南北后,大力发展儒学,寻觅孔门后裔加以褒奖。 →唐朝:儒、释、道三家平衡。颁行《五经正义》,使得对经书的注解义疏得到统一,儒家核心经典有了标准定本。佛教完成了中国化,使得儒家受到空前的压力。 →宋朝:受韩愈和李翱思想的影响,创造出了理学、道学观念。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文本身,直接探求圣人本意。到南宋时期,基本分为两大派别:朱氏理学与陆氏心学。 →金元: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跟随康王赵构南渡,是为孔门南宗;在元代儒学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治国总方针,失去了汉唐以来独尊的地位。 →明朝: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王阳明则发展和宏大了心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理念,使得一些观念得到了整合。后期王门后学的束书不观、空谈心性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实学的方法来强调经世致用。 →清朝:乾嘉以降,考据学大为兴盛,称为乾嘉学派。该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又一大学术高峰。先有吴派,后有皖派。因考据学的弊端,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晚清:因太平军的烧书之举,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本持儒家思想,出现了一批如唐鉴、倭仁、曾国藩这样的经世理学家,程朱理学在咸同年间再放异彩;为维新变法做相应的理论铺垫,康有为发挥常州今文经学派的疑古传统,全面否定古文经学派。 →民国:民族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现代新儒家学派形成。接续儒家的道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体系为本,援西入儒,融会中西,谋求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化。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等人。 ☆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书,广大读者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作者韦力先生是著名文化学者,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被誉为“中国当代藏书界Di一人”。 ☆本书以学派为线索,以时代为经,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首先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递变环节。 ☆硬壳精装烫金设计,富有品质感和收藏价值。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内容简介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已长久而深刻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以及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过程中。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目录

序言 章.儒学的产生及相关概念 一、儒、儒家、儒学./ 002 二、儒家创始人./ 003 三、儒家主体思想./ 005 四、儒家核心概念./ 008 五、初期分化·儒分为八./ 026 六、曾子学派·以孝为本./ 029 七、思孟学派:子思·强调中庸./ 032 八、孟子·性善论./ 037 九、荀子·性恶论./ 042 第二章.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 一、尊儒时代背景及原因./ 048 二、礼制的确定者·叔孙通./ 050 三、经学的先声·陆贾./ 052 四、从儒道之争到独尊儒术./ 055 五、经学的两大流派·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059 六、汉代古文经学的四次抗争./ 063 七、汉末今文经学的反击./ 068 八、郑玄遍注群经,会通今古文./ 073 第三章.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一、三国时代的儒学./ 080 二、王学郑学之争./ 083 三、易学的象数派与义理派./ 088 四、南朝经学派与北朝经学派的异同./ 091 五、南朝经学派名家./ 093 六、北朝经学派名家./ 097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注疏之学 一、南北两派儒学的统一./ 102 二、河汾学派./ 105 三、以音释义,训义兼辩./ 109 四、钦命诸儒共修《五经正义》./ 112 五、刊刻九经《石经》,平议《孝经》派别./ 115 六、盛唐三贤创新《春秋》学派./ 118 七、韩愈重立儒统./ 120 八、李翱·强调复性,开宋代理学之先河./ 123 九、晚唐五代儒学./ 125 第五章.宋代新儒学—理学 一、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129 二、荆公新学./ 133 三、温公朔学./ 137 四、元公濂学./ 142 五、横渠关学./ 147 六、苏氏蜀学./ 151 七、尧夫数学./ 157 八、二程洛学./ 161 九、程门四先生./ 167 十、道南学派./ 176 十一、湖湘学派./ 181 十二、金华学派·经史并重,传承中原文献之学./ 188 十三、永嘉学派./ 195 十四、永康学派·王霸义利之辨./ 208 第六章.朱陆异同:理学与心学的 一、晦庵闽学:朱熹·性即理./ 213 二、象山心学:陆九渊·心即理./ 220 三、勉斋学派·传承儒学道统./ 227 四、沧洲学派·播朱学于世间./ 233 五、西山学派·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间./ 237 六、九峰学派·数尽万物之则,尽天下之理./ 246 七、清江学派·与朱熹同撰《小学》./ 251 八、北溪学派·心为太极./ 254 九、木钟学派·朱子传《诗》《易》弟子,以理解经./ 259 十、鹤山学派·通过实践明心致知./ 262 十一、潜庵学派·以朱子说解《诗经》./ 266 十二、巽斋学派./ 270 十三、深宁学派·汉宋并采,研经究史./ 278 十四、东发学派·四明之学宗朱氏者东发为./ 286 十五、真氏西山学派·泛滥释老心学,归本朱子./ 289 十六、北山学派./ 296 十七、陆学在浙江的传播./ 300 十八、宝峰学派·私淑慈湖,以心理政./ 308 第七章.金元:儒学的衰落与衍圣公的确立 一、赵秉文·金朝斯文主盟./ 313 二、道统的北传./ 314 三、鲁斋学派·传理学于元廷./ 318 四、静修学派·刘因,圣贤,我也;我,圣贤也./ 322 五、草庐学派·吴澄,内主敬尊德性,外格物而致知./ 326 第八章.明初的朱学与陆学 一、曹端·月映万川,开明代理学之先./ 332 二、河东学派·以关闽诸子为法绳,以古圣贤为归宿./ 334 三、崇仁学派·南方朱学大宗,兼采陆学./ 337 四、余干学派·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 339 五、江门学派·奠基明代心学,静中养出端倪./ 342 六、甘泉学派·心与事应,天理自现./ 346 七、三原学派./ 350 第九章.阳明心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悟道及悟理./ 360 二、浙中学派./ 368 三、江右学派./ 385 四、泰州学派./ 414 五、纠正王学观念之偏./ 444 第十章.清初儒学:继承与反思 一、以崇儒重道为国策./ 464 二、心学余波./ 467 三、朱学的承继./ 479 四、反击理学,倡导实学./ 489 第十一章.汉代经学的复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一、惠栋:开创吴派,一尊汉儒./ 511 二、吴派嫡传名家./ 513 三、戴震:开创皖派,以考据达义理./ 521 四、东原著名弟子./ 526 五、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540 六、以今文经学论政./ 546 七、章黄学派:古文经学的反击./ 561 第十二章.晚清理学 一、艮峰学派:以居敬穷理来日新其德./ 571 二、湘乡学派:重礼,事功./ 574 三、养知学派:质疑经典释读,提倡事功理财./ 579 四、葵园学派:趋重考证,编校典籍./ 584 第十三章.现代新儒家学派 一、梁漱溟:开创“新孔学”,析文化三路向./ 591 二、熊十力:体用不二,倡导大同./ 596 三、冯友兰:以逻辑分析方式创建新理学./ 603 四、贺麟:以西哲观释儒,创建新心学./ 608 五、牟宗三:创良知自我坎陷说,倡三统并建./ 614 六、钱穆:天人合一观./ 619
展开全部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作者简介

韦 力 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著有《觅圣记》《觅文记》《觅诗记》《书楼寻踪》《鲁迅藏书志》《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等三十余部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