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拿来主义

作者:鲁迅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7(5.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拿来主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30755
  • 条形码:9787220130755 ; 978-7-220-1307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拿来主义 本书特色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法捷耶夫 ★鲁迅能够在非常短小的篇幅内,融入非常厚重的内涵和犀利的观点,这很了不起!鲁迅是二十世纪亚洲非常伟大的作家。 ——大江健三郎

拿来主义 内容简介

  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拿来主义 目录

辑《二心集》

序 言·

“好政府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友邦惊诧”论

沉滓的泛起·

风马牛

柔石小传

改革

宣传与做戏

以脚报国

第二辑《南腔北调集》

题 记

我们不再受骗了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听说梦

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关于女人

谈金圣叹·

谚 语…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

世故三昧·

世家

关于妇女解放



论翻印木刻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第三辑《伪自由书》

前记

观 斗

崇实·

电的利弊·

赌咒…

从讽刺到幽默·

推背图

中国人的生命圈·

言论自由的界限…

大观园的人才

天上地下·

第四辑《准风月谈》

前记…

夜颂

“吃白相饭”

中国的奇想

“中国文坛的悲观”

秋夜纪游

爬和撞

……

漫画而又漫画

人生识字胡涂始

什么是“讽刺”?

一答文学社问

从帮忙到扯淡

论“人言可畏”

“文人相轻”

再论“文人相轻”

名人和名言·

几乎无事的悲剧

逃 名·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一为日本三笠书房《陀思妥夫斯基

全集》普及本作

鲁迅年谱·
展开全部

拿来主义 节选

  《拿来主义》: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所以“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和学问之类,是绝不相干的。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着力的一个。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