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在卫城

作者:陆建立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在卫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639748
  • 条形码:9787549639748 ; 978-7-5496-397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卫城 本书特色

作者生在卫城(慈溪市观海卫镇,又称观海卫城),长在卫城,家乡观海卫点滴印记犹新,那卫城的街弄、卫城的山水、卫城的人物、卫城的故事,还有卫城外的足迹,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作者以或怀旧、或讴歌的笔触,写出了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度和民众的和谐。文笔生动优美,具有可读性。

在卫城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散文集,为浙江散文学会《风起江南》散文系列之一。全书分四卷,**卷是一座城的深度,第二卷为想起两棵树,第三卷为流动的石头,第四卷为寻找京剧名丑韩金奎。

在卫城 目录

**卷 一座城的深度
一座城的深度
黑与白,古镇之绝唱
湖光潋滟杜岙村
倒爬岭记
追寻双河堰
潘岙的三个瞬间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洞山寺的春天
高山寺的境界
仰望伏龙山
塘角的记忆
东门老街
街头郎中
古镇棉农
游子回乡
相聚在杜湖
站在桥头看风景
一个城的味道
杜湖之笔记
悦读散章
第二卷 想起两棵树
怀念犁铧
平淡的虾潺
家乡的散戏
咸菜滋味
想起两棵树
祭灶的幽默
立夏吃豆
房子的事
那一份牵挂
这是送给你的*好礼物
沐光斋记
一本珍贵的签名书
第三卷 流动的石头
流动的石头
虚静湖记
在德天瀑布前
猢上划桨人
在砚瓦岛上
细雨中种下一份牵挂
第四卷 寻找京剧名丑韩金奎
追溯杜家桥村抗倭史
寻找京剧名丑韩金奎
百年路工访书人
上海滩成名的话剧导演
姜彬百年祭
革命先驱周朴农祖籍考
慈溪“四勾城”的前世今生
民间文学的情结
延续文脉与乡魂的地名
弥漫优雅味道的女人们
非藉秋风声自远
跋:寻找一座城的味道——南志刚
后记:书写卫城里的风景
展开全部

在卫城 节选

一座城的深度 一直以为,以海取地名的地方就在海边,更何况是一个叫观海卫的地方,想象中,站在*高的山巅上,或者爬上城镇的几十层高的楼顶,远眺之下可以观海。来卫城者,不见海涛拍岸,多唏嘘不已,叹道已经看不到大海了,大海与古镇有了距离。 生活在卫城多年,偶然驾车去海边拍拍日出,看渔民扬帆出海捕鱼;或邀上四五个好友,去杭州湾海涂拾小海鲜,晚上烧点海鲜下酒,也算惬意的日子。生活在这个地方,我想搞清楚卫城里的山水历史,真的有点难。于是,摸索了许多年,知道了这个镇的人文历史,这深度远远比大海还深。 一 搬进卫里家园已经有十多年了,算得上一个地道的卫里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总归有自己的思考。我住的小区在波光粼粼的护城河畔,隔河之遥是古镇*繁华的商业中心城隍庙,楼下的南市路新开张的音像书店、家私广场、家纺服饰、婚纱摄影、发型设计室等琳琅满目,晚上霓虹灯、发光字、灯箱等也光彩夺目,时有新店开张,爆竹声声震天响。站在窗前,往北一公里外有座卫山,山脚下有一个称作卫山风景区的休闲地方,已成了市民晨练的好处所。卫山虽然举目可见,孩提时也常常念叨在口,记忆却未曾光顾,凝望之下,不觉心驰神往。那时,我非常自豪的是,终于成了一个城里人了。 我出生地的老家,是离观海卫五里外的洋浦畔,属于观海卫*西面的一个村落。以前那一条弯弯曲曲流向杭州湾的洋浦,是慈溪、余姚两邑的分界线,这条大浦,害得洋浦对岸上的余秋雨难分是慈溪人还是余姚人。三十年前,我印象里卫里很遥远,向东步行,卫里离村约五里,向西离余秋雨的故里桥头也五里,向南古镇鸣鹤场距离也有五里,又称场里。这卫里、场里两个特殊的地名,加上少年的懵懂,就喊作了“胃里、肠里”了,好像都是一个人的肚里货,身体里离不开的两块肉。 那时,通往观海卫的只有一条铺满沙石的乡村公路,听说是昔日上海滩大亨、乡贤虞洽卿所造,也就是现今观海卫到宁波的国道。公路两旁种满郁郁葱葱的白杨树,耸然挺拔,看起来高入云霄,树杈上常有乌鸦、麻雀筑巢,忽而扑腾飞入天空。沿着公路,我们一步步走到了卫里。早年的观城车站,简陋得仅是三间小屋搭起来的,往胜利桥走,两边还是绿茵茵的稻田,过了架在护城河上的胜利桥,就是进城了。在卫里的食品店里,我们买了些饼干、糖果之类的吃食,这些食品在我们村庄里是看不到的,买了多少,我也记不清楚了。当时,依稀记得卫里的模样:有一幢二楼的饭店,非常气派,还有日杂百货商店……我们是农村里来的孩子,站在饭店门口,只伸了一下头看里面有什么,而不敢跨进门槛。来去一趟卫里,往返要大半天,这毕竟太遥远了,一年也来不了几次。 小学是在村里读的,就在村里的一座破旧陈家祠堂里,还是一、二年级混合的复式班。后来,盖了村校,就像模像样开始读书,同班有四十几个同学,认识了些字,才知道场里、卫里不是人的肚里货,它们的由来,可大书特书了。教语文的翁老师偶尔讲些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故事,场里、卫里的来历,终于略知一二:卫里是明朝信国公汤和建的,场里早在宋朝置盐场起名的,二者相差几百年。 20世纪80年代初,我考入卫前初中。那一年学校里分快慢班,我还算幸运上了快班。卫前的地名寓意就是卫里的前面,那地方本来有座山,筑卫城需要磡石,遗留下来一池七八亩大的石孔潭。大家在同一班级里一起读书,相处融洽,三十年后,我们的同学里出了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战友某空军副团长、一个市文联的主席。三年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观城高中,村里小学里出来的就剩下我一人。这是观海卫地区唯一的高中,地处东门街,街市热闹。学校里有座古色古香、口字形的明清古建筑,我们课余在卫城的周围逛街,登浪港山,爬烽火台,寻紫霞洞,城里街街弄弄几乎都留下足迹。我感谢出生在城里的几位同学,他们带着我找护城河东北角的城墙遗址,听街上老辈人讲卫城二总兵、三十六街七十二弄、金头十八穴等传说,听听这些名字,就可以嗅到某种幽深的历史气息,卫城的历史值得我长久地阅读。 P2-4

在卫城 作者简介

陆建立,1965年生,浙江慈溪人。注册策划师、作家、地方文化研究者。作品散见二十多种文学期刊上,入选多种书籍和考试阅读试卷。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等著作十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