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张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24cm 页数: 208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4.5(7.6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7403
  • 条形码:9787030737403 ; 978-7-03-07374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了美国女性在追寻公平正义、实现自我解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她们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以及对人类文明愿景的设想和勾勒。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目录

目录
总序
绪论 1
**章 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 10
**节 美国左翼文学的概念与渊源 10
第二节 美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17
第二章 20世纪美国左翼女性文学概览 26
**节 左翼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运动 27
第二节 20世纪美国左翼女作家群像 32
第三章 意识觉醒与女性成长 40
**节 《大地的女儿》中性别意识的觉醒 41
第二节 “特雷克斯勒三部曲”中女性主体性的生成 55
第四章 女性经验与女性力量 69
**节 《姑娘》中的“姐妹情谊” 70
第二节 蒂莉?奥尔森作品中的母性主题 81
第五章 文化批判与智性思考 95
**节 《无所属者》中的身份危机 95
第二节 玛丽?麦卡锡作品中的焦虑书写 106
第六章 文化转向与族裔声音 123
**节 桑塔格小说的沉默美学与艺术革命 123
第二节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创伤与救赎 137
第七章 理论创新与社会关切 148
**节 当代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理论化发展 148
第二节 克莱尔?梅苏德《皇帝的孩子》中的现实关切 152
第八章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创作艺术 159
**节 斯莱辛格作品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159
第二节 麦卡锡小说中的讽喻手法 165
第三节 桑塔格《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叙事艺术 170
第九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美国左翼女性文学 175
**节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共同体思考 175
第二节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中国书写 183
结语 192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207
展开全部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研究 节选

绪论 左翼文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进步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是左翼文学的鲜明特征,但同时该特征也使人们在认识左翼文学时,往往会过度关注其政治性而忽略了它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左翼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社会主义文学、革命文学、工人文学、激进文学等术语也极易产生混淆。围绕左翼文学,有很多未尽的话题值得我们研究。 美国左翼文学是世界范围内左翼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美国文学中社会批判传统的演变,也反映出20世纪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依照学界共识,美国左翼文学经历了两个高潮期,分别是20世纪的30年代与60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左翼文学发展的**个黄金时期。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不但严重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而且在他们的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震荡效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激励之下,美国社会暗流涌动,酝酿着革命的风暴。一系列左翼文学刊物应运而生,如《群众》(The Masses)、《新群众》(New Masses)、《解放者》(The Liberator)等,约翰 里德(John Reed)、马克斯 伊斯曼(Max Eastman)、迈克尔 高尔德(Michael Gold)、约瑟夫 弗里曼(Joseph Freeman)等左翼期刊的主编和重要撰稿人逐渐成为美国左翼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许多作家的政治立场与文学创作主题与风格明显地“左转”,开始更多地关注底层生活,开始积极引介马克思主义,并将其视为能够有效阐释资本主义危机的政治文化思想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解放路径。西奥多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杰克 伦敦(Jack London)等自然主义作家的写作已经明显表现出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以欧内斯特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弗朗西斯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等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大量社会抗议的内容;约翰 多斯 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约翰 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克利福德奥德兹(Clifford Odets)等作家纷纷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阶级问题,号召无产阶级联合反抗以便维护自身权利。他们一度成为美国左翼作家群中的代表性人物,左翼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彼时的文学主流。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苏联国内的肃反运动、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事件的发生动摇了美国知识分子对苏联和斯大林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国内保守主义思想盛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了1939年,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中产阶级数量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以后,美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也进一步上升。为了巩固胜利果实,美国国内保守主义势力抬头,以“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为代表的“红色恐慌”弥漫全国。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之下,20世纪30—50年代,不少作家的左翼热情消退,梦想破灭,他们重新趋于保守,左翼创作也陷入低谷。60年代,冷战局面与核战争的威胁、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剧烈震荡,社会变革一触即发。赫伯特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诺曼 梅勒(Norman Mailer)、欧 布朗(O. Brown)、查尔斯 赖特 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保罗 古德曼(Paul Goodman)等哲学家、社会学家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演讲鼓舞了正酝酿着反叛情绪的青年一代,点燃了他们通过解放自我来实现解放世界的文化革命的热情。作为新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苏珊 桑塔格(Susan Sontag)等人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社会抗议活动中,也在写作中表达了青年知识分子在文化与美学领域的反叛情绪。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左翼运动作为一场政治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左翼思想反而在新左翼运动的洗礼中在美国扎下了根。新左翼价值观念在新的时期继续与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运动结合,表现出多元化、理论化的倾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一批新左翼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开始以大学为阵地,凭借坚实的理论功底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开启了学院派左翼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领域,新时期的左翼运动和左翼作家开始越来越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贫穷、战争、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等。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讲,当代语境下的左翼运动和左翼思潮都呈现出多元、混杂、国际化的局面。 作为一种立场明确、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学样式,美国左翼文学并未得到充分关注。除了《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外,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左翼作家及其作品都难见踪影。这种情况在冷战局面结束后有所改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斯坦贝克、帕索斯、高尔德、詹姆斯 托 法雷尔(James T. Farrell)等左翼作家的文学地位不断攀升,但总体而言,美国左翼文学及其研究仍然留有很多空间和话题。 如果说美国左翼文学是被边缘化了的文学类型,那么左翼女作家就处于边缘中的边缘的位置。长久以来,她们的思想和创作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不少左翼女作家不但积极参与了美国左翼文化运动,她们的创作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影响力和艺术价值。然而,挖掘这些被湮没了的声音,重构左翼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笔者不但遭遇了资料收集的困难,更面临取舍的难题,而取舍的问题首先同左翼女性文学的界定这一基本问题相关。左翼女作家并非一个标志鲜明的固定群体,而是松散的、复杂的、多样性的女作家的集合。她们在批评思想、文学创作、政治活动等领域均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为左翼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她们在现实生活中身份各异,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认同程度不同,甚至自身的政治立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她们相信个体命运由社会力量决定,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社会批判的内容,有激进的风格,也有对女性群体生存状况的揭示和思考。她们的写作整体上构成了激进的女性写作传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丰富了美国左翼文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试图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学术态度来认识和界定左翼女作家这一文学群体和美国左翼女性文学这一文学流派,并更倾向于把它们视为一个动态发展与变化着的女性创作集体和一个开放的体系,指称所有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以社会正义与性别平等为出发点,对女性个体和群体生存状态进行思考并力图找出解放路径的所有女作家的创作。在具体研究中,一方面,本书力图勾勒左翼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展示左翼女性创作群体的特征和写作态势,挖掘其文学创作与社会语境以及历史背景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本书选取左翼女性文学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探讨其主题、修辞手法、美学特征,评点其艺术和审美价值,呈现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文化思想、美学风格与文学品质。 左翼女性文学的定义内含双重的限定:左翼的(意识形态的、文化态度的)以及女性的(性别的)。它不是意识形态的批评,也不是女权主义的批评,而是指代所有具有激进文化态度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左翼女性文学关注以社会正义为出发点的左翼文学作品中性别意识的投射,其目的并非是确立女性作家的写作范式,也不是简单以控诉阶级与性别压迫为旨归,而是要立足女性独*经验,确立女性作品在反映社会关切与个人意识等方面作为艺术形式的连续性和合法性,从而为多元文学景观的形成贡献独*视角。 参照美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发展简单划分为“旧左翼女性文学”(20世纪20—50年代)、“新左翼女性文学”(20世纪60—70年代)以及“当代左翼女性文学”(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美国左翼女作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在家庭生活、社会运动、自我发现等领域内发声,她们的写作形成了一种想象的连续性,某些类型、主题、问题和形象在她们的书写中反复出现,延续和发展了女性书写的历史,改变了无产阶级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男性传统。 阶级意识与女性权利是20世纪左翼女性文学的重要关切,也是我们切入这一研究领域的恰当视角。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左翼女性文学以控诉和反抗为主要基调,阶级意识的觉醒与性别意识的觉醒交融在一起。女性成长的实现一方面表现为她们对女性传统身份的拒绝和排斥,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她们对女性群体力量的依赖和信任。对女性身份的重新审视使她们愿意肯定和凸显自己的女性特质,并将女性特质本身作为反抗和排斥男性霸权的手段,将其作为获取平等和尊重的必要条件。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桑塔格等为代表的左翼女性作家一反前辈作家对集体身份和女性共同体的依赖,与彼时正处于发展高潮的女性主义运动和激进的女性主义主张有意保持距离,她们走出性别身份的桎梏,转而以文化革命和美学革命的方式来表达左翼女性知识分子的主张,利用自身已经获得主流知识界广泛认可的有利条件,发挥她们在左翼文化运动中作为精神导师的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左翼运动的衰退,左翼女作家更多地走进大学的围墙,她们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未来,指向左翼思想的理论化建构和发展,或梦回过去,对左翼思潮进行历史性反思和回溯。无论采用何种姿态,她们的核心关切仍然是社会各阶层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此外,美国左翼女性作家的创作也走向理论化、现实化和多元化,尽管作为整体的左翼女性作家的组织形式或者集体行动并不明显,但她们的作品还在清醒地表达着作为整体的美国进步女性对西方左翼文学传统的反思和继承。 美国左翼女作家身上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话题,对她们的发掘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化美国20世纪政治思潮与文化思想研究。美国左翼女作家一直对社会主义思潮、女权主义运动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她们对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究来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立场和她们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执着和坚守。左翼不只是一个标签和符号,它还是一种内化了的批判精神,美国左翼女作家用独立的姿态表达了自己介入生活,甚至引领和重塑思想和文化的胆识和抱负。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包括女作家在内的美国左翼作家的创作确实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局限性:美国无产阶级运动缺乏坚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缺少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更多地局限在文化领域,虽短暂性地(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叶)唤起了民众的政治斗争意识,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被知识分子当作解释美国经济和政治危机的一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视角;美国左翼作家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文化身份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接受度也存在巨大差异,他们的“左”倾立场受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极大影响,具有不彻底、不坚定、不持久等特点;一些美国左翼作家的创作存在重于解构而弱于建构、以哲学思考代替政治判断、说教意味浓厚、人物类型单一、艺术价值不足等弱点与缺陷。这也是左翼文学常常被人诟病为政治宣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事实提醒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左翼文学这一庞大体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批判性鉴别,挖掘美国左翼文学的独*价值,确立美国左翼文学经典和传统,以便纠正一些固化认识和片面理解,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左翼文学的认知。 左翼文学本身是极具包容性的、国际化的文学形式,它在当下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态势。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批评体系的背景下,挖掘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丰富内涵与谱系特征,辨析左翼女性写作在社会价值重构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可以有利于我们建构跨时空的思想史和文学史坐标,为世界范围内的左翼研究、女性研究、底层写作、历史研究等提供借鉴。 在美国,对左翼女作家和左翼女性文学的关注是在20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