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作者:林志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35407
  • 条形码:9787576035407 ; 978-7-5760-3540-7
  • 装帧:70g书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本书特色

30个教育创意策略 防范问题于未然 1.德育特级教师林志超新作。 2.内容丰富,包含六大方面,从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再犯预防到捕捉奇迹、综合助力、教育协同多元化,讲述详细、具体。 3.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提供了30个创意策略,全面而深入地分享了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的措施,方法巧妙、有趣,一看即懂,一读即明,拿来即用。 4.文章结构精密,逻辑清晰精简,构思巧妙精细。 编辑推荐篇章: 消解负面情绪“六自”方法 “正面教育”促进自我约束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内容简介

德育特级教师林志超从“超前预防,防范问题于未然”“临界预防,消解问题于可能”“止犯预防,消弭问题于已然”“再犯预防,阻断问题严重化”“捕捉契机,促进改变有效化”“综合助力,教育协同多元化”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方面的30个创意策略。这些策略,均源自作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战经验,方便实用,利于一线班主任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立德树人的能力。学生问题,预防为主,教育及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目录

001 推荐序 预防问题行为的教育艺术
005 自 序 教育,是引领预防的艺术

**章 超前预防,防范问题于未然
003 积极心态形成“六有”因素
010 良好习惯培养“六步”策略
017 正确价值观之“六式”引领
024 促成自主管理“六方”协约
031 引领规范发展“六大”思维

第二章 临界预防,消解问题于可能
041 消解负面情绪“六自”方法
048 助力走出困境“六种”游戏
055 消融负面影响“六面”隔断
062 常规问题应对“六他”流程
069 应对学生伤害“六一”原则

第三章 止犯预防,消弭问题于已然
079 “四类问题”判别教育跟进
086 “四阶进程”化解冲动行为
093 “四策学会”调节内心矛盾
099 “四方助力”走出孤立无援
105 “四个深入”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章 再犯预防,阻断问题严重化
113 “阶段引导”实施危机干预
120 “直面问题”启迪学生自醒
126 “多面触感”促使走向友好
131 “柔和坚决”助力学生自控
137 “正面教育”促进自我约束

第五章 捕捉契机,促进改变有效化
145 “个辅时间”提升良好心态
151 “自我成就”促动个性成长
157 “淡然面对”静候自然生长
162 “激励潜能”成就*好自己
167 “持续强化”激励点滴进步

第六章 综合助力,教育协同多元化
175 协同教育“多方联动”机制
181 家庭履行“**责任”义务
187 教师尽职“温度教育”引导
193 班级活动“动态引领”跟进
198 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推进
展开全部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节选

消解负面情绪“六自”方法 负面情绪,源自学生日常交往和生活中的不顺畅,以及学习上面临的诸多挑战。若负面情绪长期积淀得不到消解,会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成长。辛弃疾曾作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很多事情,亦不随自己的意志而转移,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释放负面情绪是关键。“自我麻木—自我满足—自我强化—自我宣泄—自我求助—自我反思”是消解负面情绪的“六自”方法。 自我麻木法,远离干扰 负面情绪产生的生理性,与引起负面情绪的情境是互相关联的,改变情境可以消除负面情绪。如转移到轻快、明亮的环境中,以舒缓、柔和的视听触动感观,或以更适合、喜欢的味道摄入,直接的感觉输入可以有效地自发调节情绪并引导自我麻木,远离负面情绪的干扰。 远离干扰源的自我麻木法,是消除负面情绪*简单且较为有效的方法。当你对某个人、某个场景感到沮丧或是愤怒时,只要你赶快离开,负面情绪一般就会消失大半。当学生有负面情绪时,有经验的老师会带着学生去操场,一边走一边聊。大多数老师带着学生回来时,学生的负面情绪基本已经消除了。初中生小Q一次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妈妈批评。为了不跟妈妈起冲突,小Q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听音乐。爸爸叫他吃晚饭时,面对一桌子好菜,小Q对妈妈的厨艺送上了赞美,妈妈开心地笑了。高中生小X在寝室跟室友经常闹矛盾,睡眠不好,成绩下降得厉害。后来,在老师的协调下,闹矛盾的一方回家住,远离了干扰,两人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 有了负面情绪,身边若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去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操场一角、图书馆等安全的地方),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让自己不被任何嘈杂的事干扰;看一场自己喜欢的喜剧电影或一则欢乐视频,让欢笑带走自己的悲伤;听一场自己喜爱的音乐剧或听一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让自己沉浸在视听观感中,慢慢放松;选择一本能让自己沉浸其中的书,把自己融入到某种情节中,去感受精彩、体会思想;选择去旅游,去空旷的原野给自己的心灵放一次假,去刺激的游乐场尽情释放,去喧闹的商场购买心仪物品,用短暂的麻木来忘却负面情绪。 自我麻木法,即远离干扰源法,这种方法集自我命令、环境调节、自我舒缓、自我提醒、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控制甚至自我催眠于一体,在人的大脑出现负面信息、心中涌起负面情绪时,花费一些时间去做一件有趣或是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完成这些事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有效远离负面情绪干扰。 自我满足法,情绪转移 当远离干扰源后,若情绪尚无法平息,我们就需要把负面情绪进行转移。出于某些原因无法直接向引起负面情绪的对象发泄时,此时我们需要将这种情绪转移到另一个媒介上,从而化解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压力,这是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卫机制。 负面情绪和细菌、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传染速度也非常快。加利??斯梅尔的心理学实验证明:20分钟之内,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作为教育者,引导学生把负面情绪进行转移,可以尝试这样几种方式: 一是物品治愈法。吃东西、购物等,永远是*治愈的。一些女生在情绪不好时狂吃东西、狂购物就是一种情绪转移。曾有一位寄宿的低年级学生,晚上想念妈妈,老师带他看看动画片,吃点儿零食,小朋友的思念就被转移了,累了就睡着了,之后就忘记想妈妈这件事了。 二是“寻弱比较”法。经常有孩子在学业不理想受到父母批评时,他总喜欢拿出一个比他更弱的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从而来搪塞自己的“过失”。撇开努力与上进的态度,从情绪的转移角度,这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有时甚至要鼓励学生用“寻弱比较”来转移自己的情绪。 三是自我安慰法。学生遇到考试失败或被人冤枉,可以用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我可以的”“我没事”“我会被理解”等,伴随自然的表情和姿势,来增加自我愉悦的体验。 四是精神胜利法。“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当你的学生说这话的时候,请不要嘲笑他,他以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在转移自己的情绪。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可以“那你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来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负面情绪转移。 自我满足法,即用物品满足或激励语慰藉心理层面的需求,以一种媒介进行负面情绪转移。这种方式可稀释自己的负面情绪,舒展心胸,释放压抑情绪。 自我强化法,运动缓解 自我强化法,即强化生理机能,采用运动的方式从源头上让情绪消失。行为主义治疗常用放松训练,如做一组简单的锻炼,下楼溜达一下,去操场上跑一圈,实质上都属于强化生理性的一种情绪调节法。 运动,不仅是机体上的强化,更是心理上的强化。运动能分散注意力,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消除,不断地运动能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缓解不同的负面情绪。学生L出现学习上的焦虑,一到考试就出现心慌、出汗、心跳加速等,伴有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师的帮助下,L选择每天慢跑两圈、做一做体操、周末去游泳等,让自己身心舒缓、放松,后来其学习焦虑得到了明显缓解。学生W伴有经常性的愤怒情绪,老师安排小W去参与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具有发泄性和消耗性的体育运动,快速消耗和发泄,让W的愤怒情绪迅速消除。学生H较为胆小,遇事惊慌,老师安排他在激烈运动中接受考验,淬炼自我。H参与的运动是足球、篮球和排球等大球项目。为应对场上多变的情况,H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经过一年多的训练,H遇事紧张的症状得到缓解,不再惊慌失措,学习上也进步不小。若学生有抑郁行为,则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运动项目,不然会使抑郁者感到难以进入状态从而更加悲观自责;*好选择简单、易于操作的如快速跑、登山等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远离抑郁的困扰。 运动,是自我强化的*佳方式。研究表明,人的运动量超过某一程度时,体内便会分泌内啡肽,它能让人欢快,能进一步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起到强体健心的作用。 自我宣泄法,情绪释放 自我情绪宣泄,是把积淀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学生消极情绪的目的。宣泄法不仅对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情绪反应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心身性疾病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生活中,有很多“不解”的现象,可以从情绪角度解释。我们常说,“好孩子”的性格好,受到刺激会容易走极端,而“坏孩子”坏事一大箩,却大大咧咧,抗压能力超强。从情绪释放角度分析,“好孩子”规规矩矩,很多情绪需要压抑着,什么事都得记在心里,久了会导致抑郁,严重了还会走极端。而“坏孩子”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会随时释放情绪,释放过了就忘了,利于解压及舒缓心中的积郁。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情绪宣泄也衍生出很多策略:角色变换的空椅子技术,引导大哭一场或大骂一次的情感暴发宣泄,有刺激内啡肽释放的冥想,更有到心理宣泄室进行暴力释放等。小D跟同学闹不愉快时,就会咬自己,于是她的手臂上留下了一些疤痕,小D的爸妈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小D长大后并没有改善,时常会躲在房间里偷偷咬自己。一次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D不开心,她在准备回房间时被电视里的恐怖片吸引了,看完电视,被吓得颤颤发抖的小D,跟妈妈交流起了剧情和心得。那一次,她没有回房间偷偷咬自己,原因是她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良性自虐”的自我宣泄。所谓良性自虐,是做一些让身体“感受到威胁”的事,如吃非常辣的食品、洗个非常烫的热水澡、看恐怖片或悲剧片、玩密室逃脱等,在不断的“自虐”过程中,感观非常“痛苦”,但大脑知道正在经历的事情没有真正的危险。这种“思想高于身体”的感觉,会让人感受到愉悦,从而快速消除负面情绪。 自我宣泄法,是勾连了痛苦与快乐之间的逆向联系,用痛苦来刺激人体释放“快乐素”,并快速驱除“负元素”,让负面情绪宣泄,从而达到心态平和。 自我求助法,社交慰藉 大部分负面情绪积淀的源头来自孤单感和无助感,因孤立无援而悲从中来,好友、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会避免个体陷入“内卷化”,使其能重新从过于自我的世界中剥离出来,真切地感受到接纳与爱。 所谓“多求者,多助”,求助“心理热线”、投递“心灵信箱”等,亦能缓解、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倾诉的对象,会让负面情绪得以快速释放。出身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缺失经常性的拌嘴、争吵、交流、交心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遇到困难时,会把事情窝在心里,纠结、烦恼,陷入内耗而不能释怀。 学生小A是个怪脾气的男孩,一不顺心就生闷气,有时会好几天,甚至几周对别人不理不睬,以至于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贪吃的插班生小N出现后改变了小A,刚刚插班的他理所当然地成了小A的同桌。小N有一个偷吃“辣条”的坏习惯,为了让小A帮忙隐瞒,常常拉小A到操场、走廊尽头等较为隐蔽的地方去吃辣条。小A为了回请他,也给小N带来了辣条。没想到这个行为不仅拉近了小N与小A的距离,让小A学会了跟同学交流;辣条的刺激更让小A的闷气不在。其实,小A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两条宣泄途径:一是社交慰藉助力情绪释放;二是吃辣条的“良性自虐”。良好的交往,为学生提供了把心中不解和感受得以释放的途径。积压久了的不平或不快会让性格更偏激,会让人“变形”。说出来,释放情绪后,也就放下了。 *能缓解负面情绪的是“助人+自助”式交往,把自己的情绪或是不满,向对方倾诉,去获得理解和共鸣,不仅实现了情绪上的释放,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 自我反思法,正视情绪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说明改变认知,实现自我反思,是消除情绪的关键。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行为,积极地去改变认知,是消解情绪的重要路径。日常教育过程中,老师或妈妈说批评孩子是为孩子好,这本是一个“真理”,可为什么大多孩子都不能接受?那是因为孩子不能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认知上的不认同,伴随相反的行为反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让孩子知道老师或妈妈为什么生气,从而明白是自己做得不好;若老师或妈妈不批评,不制止自己继续犯错,那么错误就会更大,从而影响自己成长。那么,批评是有意义的,是为“我”好,改变认知之后,孩子就会改变心态。 情绪,因人的个性、认识、环境甚至想法的不同而改变。正视情绪,引导学生学会向好处想:一是困难或责难也许是好事,利于自己成长;二是回想前一次遭遇的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说明一切都会过去;三是明确自己的定位。既然自己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就不能拘泥于当下的小事,感恩一切拥有。学会宽心,遇事先往好处想,往好处做,会越做越好。反之,则会越做越糟糕。 在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掌控自己,不被不合理信念吞噬,在情绪爆发前,适当给自己预留反思时间,避免因为情绪问题错失好的心情,影响自己健康成长。 情绪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负面情绪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会让我们的机体负荷增加,造成伤害。“六自”方法提供了消解负面情绪的路径,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提高学生的活动效率,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健康成长。

大夏书系·教育艺术: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 作者简介

林志超,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等杂志封面人物。致力于学生行为问题艺术化教育的研究,获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资助,课题成果获浙江省一等奖。在《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近200篇文章,著有《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