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的突变

国家的突变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4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1.4(6.0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的突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24364
  • 条形码:9787520724364 ; 978-7-5207-2436-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的突变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关注经济的大众读者英国工业革命真正的起因是什么?明治维新为何使日本绝处逢生?中国改革开放背后的动力源泉是什么?作者通过对各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三个国家在崛起之前都曾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国民在应激压力的作用下激发出了超常的创造力和爆发力,形成了巨大能量,为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动力。 北大国发院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终身教授伍晓鹰推荐

国家的突变 内容简介

百年沧桑,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大后起国家,一百多年来经济发展此消彼长。本书的上篇讲述了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下篇讲述了日本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如旭日东升,中国则一步步夕阳日下。1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10年起GDP总量就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经济却步履阑珊、踏步不前。120多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消长,怎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天地翻覆呢?作者从资本投资角度,深入探究百年来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此起彼落之谜,对中国现今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国家的突变 目录

上篇 英国:手工业者的荣耀

**章 工业革命前奏 003

虐猫与天罚 005

黑死病(鼠疫)从天而降 007

欧亚商路被阻断 009

安汶岛屠杀:英国东印度公司另谋生路 010

“印花布热”:重击英国纺织业 011

第二章 工业革命真正的诱因 013

飞梭:手工业者的绝地反击 014

孕育工业革命的土壤 017

闻风而动的资本 021

技术进步的真实推手 023

李约瑟难题的谜底 024

工业革命大爆发的逻辑链 025

中篇 日本:开港突变中的崛起

第三章 人口大国的陷阱 029

古老大国梦碎甲午 030

清军无心应战 033

清政府的“文国主义” 034

清朝贵族的没落和职业军人的缺失 035

清军混杂的武器装备 037

军人体格差异 038

大国魔劫 039

治大国需用大器 040

为“科举”鸣冤 041

第四章 大清帝国:无奈的超穷政府 045

清末税制的症结 046

“绝对贫穷”的佃农 048

租税悖论:平等中的不平等 050

偷税漏税无底洞 053

大清“税改” 054

“诸子均分”的磨盘 055

杯水车薪:晚清工业化投资中的地主资本 056

被榨干的超穷政府 058

财富大量“失血” 059

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060

赔不完的款 062

天灾和人祸 065

被吞噬的财富总量 068

备战力不从心 069

买得起马,配不起鞍 072

第五章 日本崛起背后的应激压力 075

明治维新背后的开港压强 076

日本:海啸般的开港 080

生存危机不断发酵 084

中国:平静如水的开埠 085

第六章 日本突变:东亚格局重塑 091

走上穷兵黩武不归路 092

兵器研发和情报工作 094

颁布《征兵令》和常备军体制 095

全力扩充军备 096

在“瓜分世界”中分*后一杯羹 102

天量的军费支出 103

政府先吃螃蟹 106

工业投资:人均11倍的巨大差距 107

“制度”并不万能 114

丈量“制度” 116

躲不开的中央强权 119

后发国家经济崛起的“三驾马车” 120

下篇 “中国奇迹”的背后

第七章 中国经济腾飞的40余年 125

路转峰回,沧海桑田 127

悲凉的起点:崛起前的中国 128

大逃港:中国改革开放背后的应激压强 130

苦涩的辉煌:中国式“重投资主义” 132

牙缝中挤出来的财富 134

星火燎原的乡镇企业 138

“北漂”和进城潮 140

国企改造“三级跳” 141

民营企业顺势崛起 145

“肉烂在锅里” 147

中国式“原始积累” 148

手机、网络、电动车 151

单相封闭中的“野蛮生长” 15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角色 156

资本自由化和投资保护主义 162

中国的经济泡沫 170

中国还有楼市泡沫吗? 174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失业” 177

中国经济是否会急刹车? 179

政府先吃螃蟹 106

工业投资:人均11倍的巨大差距 107

“制度”并不万能 114

丈量“制度” 116

躲不开的中央强权 119

后发国家经济崛起的“三驾马车” 120

下篇 “中国奇迹”的背后

第七章 中国经济腾飞的40余年 125

路转峰回,沧海桑田 127

悲凉的起点:崛起前的中国 128

大逃港:中国改革开放背后的应激压强 130

苦涩的辉煌:中国式“重投资主义” 132

牙缝中挤出来的财富 134

星火燎原的乡镇企业 138

“北漂”和进城潮 140

国企改造“三级跳” 141

民营企业顺势崛起 145

“肉烂在锅里” 147

中国式“原始积累” 148

手机、网络、电动车 151

单相封闭中的“野蛮生长” 15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角色 156

资本自由化和投资保护主义 162

中国的经济泡沫 170

中国还有楼市泡沫吗? 174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失业” 177

中国经济是否会急刹车? 179


展开全部

国家的突变 节选

封闭经济体系突然被开放后,本国经济会受到巨大冲击,不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习惯,甚至风俗传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世纪,中日两国相继开港通商,日本所做的努力中国几乎都做过,而且有些还比日本的时间更早。不同的是,中国开埠后承受的压力与日本有着天壤之别。对当时中国的百姓来说,“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等今天看来无比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数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来说影响和冲击并不大。 如果把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比作体形硕大的恐龙,那么这些磕绊,对它的躯体来说几乎无关痛痒。因此,对当时的中国百姓来说,所谓列强压境、被迫通商、洋货引进都只是遥远天边的一个传说。地还照种,土布照织,洋布再好也用不起。 我认为,中国百年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开港之初的应激压强太小。百姓在对外开放中受到的生存压力相当微弱,即便洋务派大臣们“压力山大”,但是只要多数百姓无动于衷,洋务运动也依然难成大气候。 清末,虽因人口膨胀、人均耕地和人均口粮迅速下降,但远没有到需要像日本一样破釜沉舟的境地。这曾让1816年英国使团大为震惊:“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令人惊异,对生活必需品的满意和享有,说明政府不可能是糟糕的。旧的阶层的中国人看来比同一阶层的人和欧洲人都更整洁,破衣、脏衣甚至旧衣服都不常见,所有兵站都用石灰粉刷、涂上颜色,十分整洁,而且维修良好,农民住的都是整齐的砖砌房屋而非泥舍,寺庙美观而且很多。” 事实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95年的甲午战败。 再来看日本。在1859—1867年的8年中,被“开港”对日本人来说如同海啸,这些进出口数据表面上只是一些冰冷的数字,而在当时却是脆弱的平民百姓的不堪之难。 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安藤良雄先生,把上述这种摧毁日本幕末封建体制的外贸压力称为“经济炸弹”。它所造成的冲击,对于日本来说,用灭顶之灾来形容也不过分。日本民族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拼命游出进口商品的惊涛骇浪,要么等着被开港的海啸淹没。因为日本列岛四周环海,无处可逃,也没有避风港。

国家的突变 作者简介

郝一生,198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政史系,同年考入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曾任经济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任助理研究员。曾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1984年参与筹备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莫干山会议),因《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文入选并参会,1985年参与并创办《中青年经济论坛》杂志,于1985—1989年担任责任副主编。1985年受包头市政府邀请参与研究并起草《包头经济发展战略规划》,1987年受日本外务省邀请,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团秘书长赴日考察。1989—1991年任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客座研究员,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改革、宏观经济学等;1991—1994年任日本法政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主讲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社会论。2015年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