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作者:朱景坤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4.3(7.5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12956
  • 条形码:9787522712956 ; 978-7-5227-129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内容简介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以德性伦理学为分析工具,对大学德性相关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大学德性的伦理范畴和哲学思考,对大学德性的迷失进行现象解读和原因分析。  经过对大学德性的重审,《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指出从理念层面上而言,大学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性组织,教师应以学术为志业,通过实施彰显人文关怀的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在制度层面上则应通过形成中国的建设性、府学契约合作关系和明晰的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化地建构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和权力关系,为大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目录

导论

**章 大学德性核心概念解析
**节 大学的起源及其演进
第二节 大学德性的内涵概说
第三节 大学德性的伦理范畴
第四节 大学德性的哲学思考

第二章 大学德性迷失之现象解读
**节 大学价值观危机
第二节 大学组织的异化
第三节 大学德行的堕落

第三章 大学德性迷失之原因分析
**节 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第二节 现代性的不良后果
第三节 制度化的历史选择

第四章 大学德性之理念重审
**节 大学:以知识为基础
第二节 教师:以学术为志业
第三节 学生:以全人为指向

第五章 大学德性之重建路向
**节 传承与创新:建设中国的现代性
第二节 自主与责任:谋求契约合作关系
第三节 规范与自律:明晰大学内部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节选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二 单位制度的独特建构  1956年底,新中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转变,我国进入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全面的计划经济时代。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化组织”——单位产生了。单位是“指通过组织功能多元化的特殊社会方式,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社会行为逐一地整合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中”。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和整合正是通过单位实现的,从而使一个个的单位成为国家管理的基本单元。国家行政权力以单位为载体对社会资源进行再组织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即为单位制度。单位制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单位则是一个个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实体。中国单位制度安排之下的“单位”并不是市场分工的结果,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维护、执行计划指令的工具。正如路风所指出的:“单位是中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一方面,单位管理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大家长式的管理传统,在思想上能够切合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期待,迎合人民内心的传统文化情结;另一方面,单位管理强有力的行政动员机制,能够*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资源,体现出迅速集中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重工业建设以凸显社会主义政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无论单位的社会分工性质和专业功能是什么,“每一个作为单位的社会组织都具有行政血缘关系和行政等级,并按这种关系分别隶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同时,党的组织系统沿着这种行政组织系统延伸到一切社会基层组织,构成事实上的*终权力系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行政指令以及各种计划指标都是按照各个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下达,通过各单位的具体执行而贯彻于全社会。单位承担着包括政治控制、专业分工和社会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成为党和政府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社会控制与整合的国家组织化形式。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小单位大社会”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离开单位就无法正常运转。  事业单位是依法成立的,从事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的人身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工作。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工作价值及成果不直接或不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服务,“具有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和职责,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具有一定的公共权威”。事业单位在传统上被定位于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服务,其活动具有非经济性和政治性的色彩,而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成为法人实体。概括起来讲,事业单位主要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举办,经费开支均由国家财政拨付,政府或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它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具有行政化管理、成员依附性强等特点。这种国家所有、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导致了事业单位和政府的一体化,也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基本上成为准行政组织”。即便是在经过了几轮事业单位改革的现在,这种以身份制为基础的对组织的依附性在事业单位中依然较为明显地存在着。  中国的大学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学术组织,所持有的组织信念和目标与其他国家的大学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大学专业组织的特征曾为其他特征所遮盖。不过,独特的单位制度对大学组织结构和功能地位的特殊要求,又使中国的大学形成独特的组织特性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性机构。国家与政府直接管控大学,并通过不断的制度构建,形成大学组织独特的“两极”结构,“一级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与政府,一级是相对分散和相对封闭的一个个单位”①。具体来说,这种“单位”制运行的大学组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政府举办。国家和政府是大学资源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提供者,大学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其次,行政隶属。大学与国家之间、大学与教师之间都是行政性的隶属关系。大学的职能实际上成为国家行政职能在大学的延伸,成为准行政组织。再次,功能泛化。大学不仅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常规的学术性功能,而且具有政治动员、社会福利等非学术性功能。在这种事业单位制度下,上级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除大学本身的学术性标准外,安全卫生、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非学术性标准都被列为考核大学的指标,大学这种功能的泛化因受到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激励而不断得以强化,导致了大学负担的持续膨胀和学术再生产能力的不断萎缩。  ……

大学德性论:理念重审与制度重建 作者简介

  朱景坤,男,汉族,1972年12月生,山东费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党委书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6项。在《比较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