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56739
- 条形码:9787559856739 ; 978-7-5598-5673-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卖点 作者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中外诗人的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具有诗歌史料价值。全书涉猎面广泛,论述客观独到,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 编辑推荐 这部书是王家新诗论和随笔的系统结集,对多位有影响的中外诗人的作品予以评论和研究,尤其对本人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叶芝、奥登、策兰、茨维塔耶娃等外国诗人,作者都有切中肯綮的评析。对中国诗人和诗歌研究者做了较为系统的评介,独具扶植新人的眼光。作者多次参加海外诗歌活动情况的介绍,对了解国外当代文坛状况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家新诗评随笔成果的一次系统集结,收录了《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八十年代》《“喉头爆破音”——对策兰的翻译》等作品。本书选取了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余虹、海子、蓝蓝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国内外诗人,进行了一次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全书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攥住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目录
灾难岁月的艺术
——读加缪《鼠疫》/001
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015
在一个伟大诗人的缺席中/023
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040
从《众树歌唱》看叶维廉的翻译诗学/053
纽约十二月/075
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纪念余虹/084
“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094
你深入在我们之内的钟/103
哥特兰岛上的追寻/128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135
汉语的容器/169
阿多诺与策兰晚期诗歌/177
策兰与海德格尔的对话之路/210创伤之展翅
——读策兰《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223
诗人与他的时代——读阿甘本、策兰、曼德尔施塔姆/241
“篝火已经冷却……”/254
翻译与中国新诗的语言问题/271
“静默300的远航”与“明亮的捕捞”——王佐良对洛厄尔《渔网》的翻译/300
柏林,柏林/313
我的希腊行/320
“永远里有……”——读蓝蓝诗歌/336
我的80年代/351
“卫墙”与“密封诗”/371
诗歌与消费社会/385
“嘴唇曾经知道”/398
在某颗小星下
——谈对辛波斯卡两首诗的翻译/426
一切都不会错过/441
“喉头爆破音”
——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451
从“晚期风格”往回看
——策兰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478
诗人盖瑞??斯奈德/501
她那“黄金般无与伦比的天赋”/506
后记/539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节选
灾难岁月的艺术 ——读加缪《鼠疫》 一 “这本记事中所描写的异常事件发生在一九四几年,地点在俄兰城……”这就是《鼠疫》的开头。加缪以一种编年史家的笔调开始了他的这部作品。 隐现在叙事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李尔医生,他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他的这一身份到小说的*后才透露出来)。以他为线索,并通过他的记述,读者得知一场可怖的疫情从春天到来年二月在“俄兰”的发生、肆虐和消退的过程;又看到一个个人物,他们在这场灾难中的出场,他们或死或疯或良心发现或坚持下来的命运,都给读者以某种触动,甚至是出乎意料的震动。 显然,加缪通过一个见证人和“治疗者”的眼光(他的李尔医生),不仅是记录一场疫情,而且对人类处境,对人类内在的冲突、危机和创伤,对人生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参与和探讨。换言之,这不仅是一份“记事”,还是一个寓言,一部具有某种史诗和神话性质的艺术作品。正如加缪在小说卷首所引用的一句话:“通过一种囚禁来表示另一种囚禁,通过某种不存在的东西来表示任何确实存在的东西,这两者都是合乎情理的。” 意想不到的是,在2003年这个异常的SARS横行的春天,加缪的小说再次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场景。一个作家所要见证、抵御的一切都再次来到我们中间。难道我们经历这一切,是为了加深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 二 正是处在这样一场浓重的SARS迷雾中,加缪对人类“与黑死病天使的角斗”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我。从一只只死耗子无端暴露在人们脚下,到灾难不可阻止地发生;从黑死病的神出鬼没(“像撒旦一样容光焕发”),到焚尸炉冒起滚滚浓烟;从旷日持久的封城,身心衰竭的隔离(“所有车辆都绕开城市离去了”),到瘟神突兀而可疑的消退——“一边撤退一边抓住几个似乎命定的牺牲者”。这一切,真像是一场噩梦! 然而问题在于,“鼠疫”是邪恶的化身吗?在小说之外,加缪本人似乎倾向于这样认为,他曾谈到“鼠疫”主要影射的是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蔓延和肆虐。小说在1947年出版后,成千上万的读者也很可能是这样来读的。好在这样的意义在小说中从来没有直接地表露过。因为在小说中,加缪主要依据的是李尔的视角,而李尔首先是一位医生。 李尔与潘尼洛神父的冲突颇耐人寻味。对于这场带来可怖的灾难的瘟疫,潘尼洛神父完全是从“天谴”“神的惩罚”来看的;在他狂热的布道中,人们为了某种不可知的罪已被宣判,黑死病被比喻成“上帝之鞭”;人们要做的,是跪下来忍受它的抽打,而拯救就在其中。 潘尼洛神父不是没有来由的。在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白鲸》中就有这样一个布道者,告诉人们白鲸是上帝的可畏的使者,体现了冥冥中的神意。而在更早,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就写到流行瘟疫,这出古希腊*有名的命运悲剧把它和弑父娶母罪联系起来,对凶手的追查变成了对自身罪恶(哪怕它是无意间犯下的)的追究。悲剧合唱队那感叹人生盲目、命运无情的合唱,至今听来仍是那样震颤人心。 看来灾难总是伴随着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当灾难突然无端地发生,即使在世俗的“无神论”者们那里,也往往涌起“天谴”“报应”这类让他们浑身打战的念头。这是一种古老的恐惧,而它源自深不可测的集体无意识的汪洋大海。 然而李尔与这一切拉开了距离。他知道人们需要认识自己的苦难,但他无法把鼠疫看成是神的意志的神秘体现,他也不可能听天由命地接受它强加于人道的一切,因为这与他个人的理性不容,而且使他深感屈辱。 李尔与神父的不同,还在于他不能接受“牺牲”和神的“拯救”这类想法。当检察官的孩子忍受黑死病的可怕折磨,神父居然这样祈祷“我的上帝,饶了这个孩子吧”时,李尔再也听不下去了,“至少这个孩子是无辜的,是吧?”他忍不住这样对神父说。当神父转移话题,说李尔和他一样都是在从事“拯救”时,李尔这样回答:“对我来说,‘拯救’这两个字太重了些。我的目标没有定得那么高。我关怀的是人的健康……” 正是在这种冲突中,李尔确立了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人道的救助者、治疗者而不是审判者。加缪*认同的是这种态度,然而这部作品的意义并不是由单一的视角来建构的。正如人们已注意到的,在《鼠疫》中,加缪由他惯有的内心独白转向了不同声音的对话。小说中的李尔是一个视角,神父是一个视角,李尔的朋友、助手塔霍同样是一个视角,对这位替父负罪、不信神但却致力于自我拯救的人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瘟疫”,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这种细菌喷在别人脸上”;因而他感叹“害了瘟疫是一件让人疲倦的事,但拒绝害瘟疫却让人更疲倦”。李尔对此默然,他深知人心中的这种艰难。不过,《鼠疫》的所有人物中,只有一人李尔不能替他说话,此人是罪犯,他希望局面更混乱(“地震!大地震——把一切毁灭!”),他便可逃脱惩处。但加缪有意没有说明他犯下了什么罪。也许,他犯下的正是逃避自身的罪的罪? 这就是《鼠疫》:一个关于灾难和救治的神话。对于这部作品,在今天看来,它有着它不可简化的丰富性和启示性。小说中还有这样一位人物,从一开始的自杀冲动到*后从窗口射杀无辜,难道不是一种疯狂?这在欢庆解禁的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事件,让李尔“觉得非常不真实,像是在梦里”。但这就是存在。《鼠疫》为我们保留了某种超出理解之外的东西。 三 因而不必再问“鼠疫”是什么。它已不再只是历史上的黑色文献,它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进入的一种处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加缪会这样说:“我想通过鼠疫来表达我们曾遭受的压抑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威胁和流亡的气氛。同时,我想使这层含义扩大到一般意义上讲的生存概念”。(《记事》,1942年) 的确,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对其描述所显露的存在本身的血肉本质,是一个作家对这种人生境况的态度。据传记材料,着手写《鼠疫》时的加缪——这位《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的作者,已厌烦了“荒谬”这个词,它已由“可怖”所代替。在《鼠疫》中,他更关注的是人对自身的救治。他要创造“一种在灾难岁月生活的艺术”。 这正是加缪*可贵也*感动我的一点,“他由一种真诚的道德感所激励,将整个人生奉献于人生*基本的问题之探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因为人要在苦难和沮丧中活下去,就必须从自身中找到这活的勇气和意义;“白天和夜里,总是有那么一两个时辰,人的勇气落到*低潮,而这是他唯一惧怕的时辰”,塔霍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也许正因为如此,苦难与救治同源。恰恰是灾难的到来,“将精神重新带回其冲突的渊源”,使原本对生活淡漠的人因此而奋起;正是“生之绝望”,使人们重新发现了对生活的爱。李尔母亲的形象,在小说中着墨不多,然而却十分重要。在等待儿子归来的时候,“那操劳的一生在她脸上所留下来的沉默的自我否定,这时候似乎突然发出了一点光辉”,而已疲惫不堪的李尔,“突然感到一种已被遗忘的情感涌上来,那是他童年的爱”。 正是这些“被遗忘的情感”,恰恰在对灾难岁月的叙述的字里行间涌上来,它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书中的人们。它唤起的是对人类灵魂的赞颂,是对人性尊严的肯定,而这正是激励人们承受苦难的力量。对于母亲这样一个形象,后来寄住在李尔家的塔霍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她自己是幽暗沉默的,却在任何光亮之前都不畏缩,甚至在那黑死病的异光面前都是如此。” 感动我们的还有对疾病折磨、肉体痛苦和与死亡搏斗的讲述,这一直是《鼠疫》的重要内容。塔霍的一直持续到天明的“与黑死病天使的狰狞摔跤”,检察官儿子在病魔手中的让人不忍目睹的无辜挣扎,甚至神父孤独痛苦的、备受身心折磨的死,都是让人难忘的章节。在这些叙述中,加缪无疑融入了他本人多年来忍受肺结核折磨的痛苦经验(因而他会这样评价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说这部伟大作品“体现了一位病人所付出的努力”)。“发自内脏的咳嗽震撼病人的躯体”,也震撼着人们的灵魂。是的,这些都不单是肉体上的磨难,在加缪笔下,它具有了所有悲剧艺术中那种深刻感人的净化力量。 *出乎意料、*具有悲剧性质的是塔霍的死,这个*有希望坚持到*后的人就像他自己死前所言——“输了”!“就像一个儿子阵亡或在战争期间埋葬朋友的人再不可能有停战一样”,塔霍的死去,对李尔来说,“使得随之而来的和平成为一种永远无法治愈的疾病”。 然而,也正是这贯穿全身的悲痛,这“战败的沉默”,这些死去的不肯安息的魂灵,在让人活下去——用加缪的一句话说,活到“那想要哭泣的心境”。而这正是净化和复活之源。塔霍*终“输”了,李尔也并没有“赢”,然而他却使我不时想起那穿行在地狱中的但丁,正是他对俄兰城中男女老少痛苦的分担,将这一切升华为真实而感人的艺术。
王家新作品系列诗人与他的时代 作者简介
王家新,中国当代重要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诗论家及翻译家,1957 年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06 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诗集《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重写一首旧诗》《未来的记忆》等;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为凤凰找寻栖所》《雪的款待》《在一颗名叫哈姆莱特的星下》《在你的晚脸前》《黄昏或黎明的诗人》《翻译的辨认》《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等;翻译有叶芝、奥登、策兰、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洛尔迦、夏尔及一些欧美当代诗人的作品。其写作被称为“中国当代诗坛的启示录”。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