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如何屠龙:中世纪英雄冒险指南(精装)
¥52.0¥88.0走出五代:十世纪藩镇研究/新史学与多元对话系列
¥52.9¥85.0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
¥64.7¥98.0中国古代异闻录2-呼延云
¥34.1¥58.0文史知识: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40.2¥56.0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3200372
- 条形码:9787573200372 ; 978-7-5732-003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蒙古征服之后,华北地区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社会? .华北地区人们如何努力改变、影响随后几个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力量? .全真教团和儒道,如何在重建华北地区社会秩序中发挥作用?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内容简介
蒙古征服,使中国社会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战后,华北地区的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社会?他们的努力如何改变、影响随后几个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本书基于数量惊人的碑刻资料,讲述了一个相当不寻常但未引起足够注意的故事:蒙古征服下,华北地方社会中的男男女女如何顽强地适应前所未有的环境,并在以佛道为主的宗教组织领导下创建全新的社会秩序。而因王朝更迭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这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在明朝建立200年后瓦解。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目录
致 谢
自 序
导 论
1 元好问和金代“功名社会”
2 全真教团与1234—1281年战后社会重建
3 佛教僧团、政治权势和亲属关系
4 僧道、水利组织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秩序
5 明代地方主导权的连续与变化
结 语
附录1 本书使用的未发表碑刻铭文
附录2 《亮公孝行之碑》与《宣授五台等处释教都总摄妙严大师善行之碑》录文
参考文献
索引
图表索引
中文版后记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作者简介
王锦萍,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专研宋至明时期北方中国的社会文化史。王锦萍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师从邓小南教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师从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在赴新加坡任教以前,作者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贴簿:来自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的权威收藏
¥34.3¥98.0MM优化算法与R实现
¥71.5¥98.0数理统计
¥53.8¥96.0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文库.史学类
¥24.1¥37.0高等数学-下册-第三版
¥12.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