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6386
- 条形码:9787030706386 ; 978-7-03-07063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定义信息经济主体融合概念,构建信息经济主体融合的理论体系架构,分析信息经济主体跨界融入互联网领域的驱动机制,探究信息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障碍破解途径,对产业信息化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全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目录
绪论 1
一、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基本概念 1
二、研究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学术意义 2
三、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总体模型 2
四、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研究架构 4
**篇 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机制
**章 企业基础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研究基础 7
**节 概念背景 7
一、核心概念 7
二、研究背景 8
第二节 研究现状 9
一、相关研究综述 9
二、对现有研究评价 11
三、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必要性 11
第二章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因素提炼 14
**节 数据编码过程与概念抽取 14
一、开放式编码 14
二、轴心式编码 15
三、选择式编码 16
四、饱和式检验 17
第二节 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提炼结果 17
一、发达国家挤压模块 18
二、社会舆论敦促模块 18
三、强国战略要求模块 19
四、市场生存压力模块 20
五、企业责任担当模块 21
第三章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分层作用机制 23
**节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23
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23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23
三、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原理 23
第二节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作用结构分层 24
一、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确定 24
二、驱动因素矩阵表达 25
三、可达矩阵求解分析 26
四、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分层作用关系 29
第三节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模型构建 31
一、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静态驱动模型 31
二、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动态演进模型 33
第四章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典型案例的驱动图谱变异比较 37
**节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典型案例选择 37
第二节 企业基础研究行为典型案例材料收集 37
第三节 中国中车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图谱 38
一、中国中车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提炼 38
二、中国中车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图谱刻画 38
第四节 华为公司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图谱 40
一、华为公司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提炼 40
二、华为公司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图谱刻画 40
第五节 谷歌公司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图谱 42
一、谷歌公司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提炼 42
二、谷歌公司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图谱刻画 42
第六节 典型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图谱比较 43
第二篇 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的驱动机制
第五章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的研究概述 47
**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下高校发展要求 47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代内涵 47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下创业型大学建设意义 47
三、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高校进行创业人才培养 48
第二节 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48
一、研究意义 48
二、研究内容 49
三、创新点 49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0
一、研究方法 50
二、技术路线 50
第四节 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51
一、相关概念 51
二、创业型大学相关研究 53
三、对现有研究评价 56
第六章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影响因素提炼 57
**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57
一、研究思路 57
二、案例选择 57
三、数据收集 58
四、数据编码方法 58
第二节 数据编码过程与结果 59
一、开放式编码 59
二、轴心式编码 60
三、选择式编码 60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61
一、产教融合意愿培育维度 61
二、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维度 62
三、产教融合能力提升维度 63
四、产教融合环境营造维度 63
第四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4
第七章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65
**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频次统计分析 65
一、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核心范畴显示情况分析 65
二、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主范畴显示情况分析 66
三、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副范畴显示情况分析 67
四、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频次汇总分析 69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之间影响程度分析 71
一、模糊集-DEMATEL方法 71
二、模糊集-DEMATEL分析过程 72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77
第八章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演进路径分析 78
**节 华威大学产教融合阶段划分 78
一、产教融合意愿培育阶段(1965~1980年) 78
二、产教融合实践探索阶段(1980~1995年) 79
三、产教融合能力提升阶段(1995~2017年) 79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驱动机制分析 80
一、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意愿培育机制 81
二、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实践探索机制 82
三、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能力提升机制 83
四、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环境营造机制 85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演进模型 86
第三篇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障碍破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异质性障碍破解机制
第九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核心概念及研究基础 89
**节 概念背景 89
一、核心概念 89
二、研究背景 9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92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92
二、同质化互补的相关研究 95
三、研究文献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96
第十章 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异质性关键障碍 98
**节 方法与数据 98
一、研究方法 98
二、文献搜集 98
三、编码提炼流程 99
四、产学研异质性关键障碍识别流程 99
第二节 障碍因素提炼 101
一、开放式编码 101
二、轴心式编码 101
三、选择式编码 102
第三节 障碍因素层级体系构建 103
一、产学研异质性障碍 103
二、产学研交互过程障碍 104
三、外部环境障碍 105
第四节 产学研异质性关键障碍识别 105
一、障碍因素间因果关系分析 105
二、产学研异质性关键障碍分析 107
第十一章 产学研异质性关键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 108
**节 产学研同质化过程及*优水平 108
一、产学研同质化过程解析 108
二、产学研同质化*优水平分析 110
第二节 制度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 111
一、制度异质性障碍的形成机制分析 111
二、制度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分析 112
第三节 文化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 112
一、文化异质性障碍的形成机制分析 112
二、文化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分析 113
第四节 能力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 114
一、能力异质性障碍的形成机制分析 114
二、能力异质性障碍的同质化破解机制分析 115
第十二章 产学研同质化互补动态演化路径 116
**节 同质化驱动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 116
一、知识组织阶段 117
二、知识融合阶段 118
三、知识增殖阶段 119
第二节 产学研同质化互补动态演化路径模型 120
一、产学研知识库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120
二、产学研同质化互补动态演化路径模型构建 121
第四篇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知识互补: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机制
第十三章 产学研知识互补核心概念及研究基础 127
**节 概念背景 127
一、核心概念 127
二、相关理论 130
三、研究背景 13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133
二、知识互补性的相关研究 134
三、产学研知识互补的相关研究 135
四、现有研究评述 136
第十四章 产学研知识互补理论架构 137
**节 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基本要素 137
一、产学研知识互补的主体 137
二、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客体 138
三、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媒介 139
四、产学研知识互补的情境 140
第二节 产学研知识互补的目标 141
一、完成协同创新项目 141
二、促进组织自身发展 142
第三节 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场域交互模型 142
一、场中知识的维度划分 142
二、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场域交互模型 143
第十五章 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145
**节 局部知识互补与整体知识互补 145
一、局部知识互补与微创新 145
二、整体知识互补与大创新 145
第二节 产学研局部知识互补演化过程 146
一、创新主体的知识状态 146
二、产学研局部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146
第三节 产学研整体知识互补演化过程 147
一、BS生物演化模型 147
二、产学研整体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148
第四节 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过程效应函数 149
一、局部知识互补过程效应函数 150
二、整体知识互补过程效应函数 152
第十六章 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驱动因子分析 154
**节 产学研知识互补的驱动因子提取 154
一、产学研知识互补的驱动模型 154
二、产学研知识互补的驱动因子 156
第二节 BP-DEMATEL模型构建 157
一、BP-DEMATEL简介 157
二、BP神经网络运算 158
三、DEMATEL运算 160
第三节 BP-DEMATEL模型应用 161
一、样本选择与测度 161
二、模型计算结果 163
三、基于BP-DEMATEL计算结果的驱动因子分析 166
第四节 产学研知识互补绩效提升策略 169
一、联盟主体策略 169
二、政府策略 170
参考文献 171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节选
绪论 一、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基本概念 科技主体系指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与通用技术开发的机构,主要包括科研型高等院校和学术型科研院所。经济主体系指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商业经营的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厂商。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系指科技、经济两大主体打破各自的传统边界,相互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即,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研发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与通用技术开发;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建设领域,从事知识资产经营与商业技术开发。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商业技术创新行为仍属于经济行为,不算跨入科技界;校办企业不是对学校知识资产的整体经营,不算跨入经济界。 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系指两类主体通过业务跨界而显著降低彼此之间的异质性,逐渐在组织文化、目标愿景和价值观方面趋同,并基于同质化互补实现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按融合进程又可展开为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科技经济主体跨界协同三大范畴。 科技经济主体的跨界融合,涉及三大核心概念——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科技经济主体跨界协同。三者对应的传统概念分别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传统概念相比,本书的三大核心概念强调科技经济主体在角色上跨越科技经济两界,通过跨界来实现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和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协同创新。新、老概念的分类比较参见表0.1。 二、研究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学术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研究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有助于深层解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论断,完善和丰富现有的生产力理论体系。 (2)异质世界的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制约因素;将复杂的科技经济融合问题具体化为科技经济主体跨界整合问题,有助于在众多因素中发现少数关键因素,从而将复杂的问题大大地简化。 (3)将科技经济融合问题视作中国式问题,以科技经济主体跨界整合为抓手,从国情出发构建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中国道路,有助于在科技经济融合问题上构建完全属于中国的话语体系。 (二)实践意义 应用价值。一是有助于破解我国科技经济融合的世纪难题,进而根治科技、经济“两张皮”的历史痼疾。二是有助于释放科技主体的产业潜力和经济主体的研发潜力,推动科技经济的跨界协同与共同发展,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三是从科技经济主体跨界整合的视角,探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宗旨,有助于早日实现创新型强国的“中国梦”。 社会意义。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阻止我国的和平崛起,不断强化对我国的科技封锁、经济封锁和军事封锁。在此严峻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强力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以自主研发去突破科技封锁、以创新发展去突破经济封锁、以科技经济综合国力提升去突破军事封锁,并*终达成“以我为主”、强势崛起的内生生存与内生发展战略目标。 三、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总体模型 (一)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模型 基于外驱内引双重正反馈机制,构建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的激发模型。基于制约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的关键动因,设计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的“外部驱动+内部牵引”双重正反馈机制,据此构建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的外驱内引双重正反馈激发模型(参见图0.1)。对模型进行训练调试、校正优化和运转实验,释放模型中外部动因的驱动效应和内部动因的牵引功能,驱使经济主体的事业范畴步入“科技化”正反馈循环轨道,不断地向科技领域拓展和覆盖,*终占据科学技术的主战场。随着“科技化”跨界的逐渐深入,及时引导经济主体主导高水平科技研发活动,形成创新驱动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模型 基于外驱内引双重正反馈机制,构建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的激发模型。基于制约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的关键动因,设计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的“外部驱动+内部牵引”双重正反馈机制,据此构建科技主体跨界进入经济领域的外驱内引双重正反馈激发模型(参见图0.2)。对模型进行训练调试、校正优化和运转实验,释放模型中外部动因的驱动效应和内部动因的牵引功能,驱使科技主体的事业范畴步入“经济化”正反馈循环轨道,不断地向经济领域拓展和覆盖,*终占据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化”跨界的逐渐深入,及时引导科技主体投身科技成果商业化活动,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三)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模型 基于同质化互补多重正反馈机制,构建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激发模型。基于制约科技经济主体跨界协同的关键动因,设计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同质化互补多重正反馈机制,据此构建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同质化互补多重正反馈激发模型(参见图0.3)。对模型进行训练调试、校正优化和运转实验,在外部动因驱动和内部动因牵引下,促使科技经济主体的业务交融,在两类主体之间形成足够大的业务同质化区域。借助于充分的业务同质化,整合两类主体的文化、愿景及价值观,构筑科技经济主体深度交融的多重正反馈协同系统。随着同质化互补系统的不断发育,及时引导科技经济主体组建具有共同愿景目标的协同创新联盟体,获取的协同创新效应,形成科技经济同质互补的融合发展模式。 四、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研究架构 基于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总体模型,设计科技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研究架构,如图0.4所示。 **篇 经济主体跨界进入科技领域: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驱动机制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