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英国现代幻想小说:平面国(精装)
¥29.5¥39.8西学门径
¥41.0¥65.0过山河记 全4册
¥68.4¥159.0潮骚/青鸟文库
¥11.0¥20.0穿袜子的狐狸-苏斯博士双语经典-第2级
¥9.8¥32.8
(精)妹方 本书特色
本书荣获2016书业年度评选·年度图书。 本书以“我”听朋友沈昭平讲述的方式来逐次铺排而出,以当代语言学家沈昭平的家族为中心,讲述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建立及改革开放至今一百多年,沈昭平的外曾祖父夏玉书、外祖母夏光妹、母亲程兰玉和沈昭平四代人的命运变迁。在故事展开的转折点上,作者加入了一篇篇与故事一起呼吸的哲思手记,深入探讨天道与人道,人心人性,革命与现代,当下中国与世界的生存困境等问题,其思想主要以儒学和基督教思想为参考体系。作者以知天命之年回归儒家,却同情20世纪的革命及社会主义试验,希望达成孔夫子传统与革命传统的和解,比如借书中的前清遗老夏玉书之口说“革命就是回归天道”。全书前后贯穿的思想基调,是借助儒学、基督教等古典传统及20世纪中国革命传统,对当下盛行的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唯我主义进行猛烈批评,运用艺术的感染力和思想的冲击力,引发人们去思索人在世界中的位置等等命题,深具理想主义的情怀和深度。本书所吞吐的,是万年的妹方,而可以疗救的,是时代的病痛。
(精)妹方 内容简介
此版文字比首印有所完善,主要做了很多汤溪方言的本字校正。 妹方是一个文史意义上的地名。专指现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一带。此地古为越国西境山地,商汤后裔迁徙至此,并千年以来一直保留着那时的口音和生活方式。史书上称这些人为姑蔑人,又称为姑妹人。姑妹人在万方万邦的上古时代,拥有自己的领地,谓“妹方”。本书以妹方的生活方式和妹人的故事来探寻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意义,以及将来的可能性。书中沈昭平、夏玉书、夏光妹和程兰玉等人,都出自妹方或与妹方有血缘关系,他们从清末一直走来,又向万年故国一直走去,曾经仿佛是未来,未来又始终并不在此。这不是一部几代人百年兴衰的家国史,也不是起伏跌宕的悲欢离合,而是借着妹方的方舟,借着妹人的身形,见证永恒之国、不死之心的手记。书的体例与一般小说、著作不同,却以小说的思维做学术的文章,又以思想的心得做往事的注解。由虚构的日志、书摘、插话、章回话本、歌谣、寄诒录等新文体的元素构架骨肉,呈现一幅立体全息的画卷。
(精)妹方 目录
绪言
老人和孩子
爱情
中国发生了什么?
我的朋友沈昭平
卷一 松元君日志
**章 从本山到中部国际机场
第二章 花残月和皐月
第三章 玉碎
第四章 闰四月和菖蒲月
卷二 成汤溪
**章 故人
第二章 从陶家站往南
第三章 席间谈
第四章 愚公移山
第五章 印鹃 开慧 杷金
第六章 补遗
卷三 齐叔公师
**章 红军
第二章 四个故事
第三章 范耑虞和丰莲馨
第四章 田野录音
第五章 布袋唱师的歌
插话
穀甫人
人生是用来虚度的
称心如意
我的妹方
智慧的裂痕
法国公园
卷四 夏光妹
**章 春泽秋霜
第二章 冷溪长似万丈剑
第三章 瑚琏
第四章 玉兰人家
第五章 盛满月光的篮子
论冒
下跪
情爱与恩义
活法
玩物丧志
法治
卷五 沈阿姨
**章 解放之路
第二章 窄门
第三章 沈阿姨的决定及片言只语
第四章 兰玉与光妹见面就要吵一架
第五章 兰玉就是从正统年走来的葛云
卷六 沈昭平
**章 光妹寄诒录
第二章 昭平简历
第三章 矜事
部分注解
人道主义
接欢
玉钥
圣灵论与心学
节日以及经书
卷七 岐阜县的沈行江
卷首
**章 墟
第二章 君奕
第三章 行江的方舟
第四章 末尾的话
(精)妹方 节选
卷二 成汤溪 第二章 从陶家站往南 人们就这样焚纸燃炮、敲锣打鼓地将丰奂英埋葬了。并没有几个人真心爱她,纪念她。中堂移尸后,羹饭也吃了,哭丧队也散了,现在奠祭的祠堂又迎来了唱革命戏的文工队。死人入土了,他的灵魂就寄居在坟茔中、墓碑上和牌位里,每逢忌日和亡醮祭拜上供便可,献果品牲肉以养魂命。如果坟碑坏了,祭祀也断了,灵魂也会饿死的。所以,乡人送葬并不以苦痛为主,只重在敬肃祀奉,礼神而不哀人。从古到今,众神万灵会不会太多呢?有的名人可能还记得,大部分祖先过了几代也就没人再去扫洒了。渺茫中,渐渐神灵也并不多得拥挤不堪,即使现在有人闹复古热,重修冢宅,灵魂也难以起死回生的。 卷二 成汤溪 第五章 印鹃 开慧 杷金 大桌摆在庭院里,一只当地的红头鸭,一只新鲜的阉鸡,清蒸火腿,豆腐干烧肉,几种不同的鱼炸在一起,还有一只桂花鳖,一坛五年陈的米酒打开放在昭平脚跟。酒是沥洒在青瓷大碗里的,入口很顺,抵不住就三大碗下去了。开慧只凑过来干一碗酒,然后扒拉两口饭,就去新屋做活去了。杷金陪着喝,陪着说话。几碗下去,昭平轻飘飘起来,主要就是吹牛,说十一进院大开时的辉煌。其实他也没见过,任凭想象胡诌。杷金也没见过,听昭平眉飞色舞地描述,竟也瞠目结舌。有村里人送来鸡蛋,说光妹的外孙来了,稀客呢。那鸡蛋都被染成红色,里面藏一个红包,包着一点钱资和两片柏叶。这里的人送礼很腼腆,那些红包往往要深藏到鸡子果品的深处,不让人当时发现。柏叶深绿如蜡,气味袭人,昭平很喜欢闻这个味道。送柏叶的意思,是常青不衰,越古老的习俗越注重人的生气,认为命贵,青春大美。 昭平后来在他研究汤溪语的论文中说:“这是一种甜美的言语。也是一种柔歌慢唱的宛转焐慰。人只要在这样的音调中,就不见暴戾、怀疑和敌视。那么软,那么爽利,有时又那么悲悯。它让你相信人,愿意把心底的喜恶流露出来,所有人都像小孩子一样乖稚呢喃,即使有对立也是幼儿那样无害而迟滞的冲撞。” 卷二 成汤溪 第六章 补遗 下面的零星段落,摘自昭平的手记,用来记忆他几次去汤溪经历过的物事。可以看作民俗生活的点滴,但我看起来更像是这个故事**的神器和道场。 夜路黑 在很长的时间里,通电前通电后,夜里屋外都漆黑一片。那种黑,真的就叫“伸手不见五指”。你怎么努力睁大眼睛,都一丝看不见自己,更何况前路。除非布满星星的日子,或者明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以前是提着灯笼走夜路,山里人也有举着松明的;后来就用手电筒,那装满粗壮电池的长长的铝筒。那些功率大一点的手电筒,光柱可以照出去很远,几个人各持一具,在夜空里比划,像是电剑在搏击。 你看见远处有移动的光点,就知道有人行走。但是很难计量距离。有时候明明以为要过来了,却走远了。这样的夜晚,于人生是沉重的。无论商队、军旅,还是有更宏大心愿的行者,都难以撕开这无望的黑幕。上帝分别昼夜,原是让人作息。赐人以电火,是为了过渡白黑。但当电力发达之时,人们以夜为昼,其实是颠倒黑白,走向了更黑更深的黑暗。电影在昼之黑中造出了虚梦,娱乐在夜之亮中深陷浮华。无夜将无息,无息的生命挥霍无度。电火的降临,蕴涵着自由。让人自由选择人道或者天道。按人道的法则,建一座不夜城,斯为文明的象征,仿佛人的智慧挑战得起天的限定,渐近为所欲为的“解放”。更甚者,有一天干脆造一枚太阳,与白日分庭抗礼,彻底消灭黑夜。而自由的选择包藏着灾祸,千万年来多少人愿意分辨灾祸和限定的代价呢?限定是预先的支付,而灾祸是欠下的债务。 不知何日起,汤溪的夜越来越亮,汤溪的日越来越阴。月洒大地不再凝霜,星悬天空不见点雪,人以近处的电光遮蔽旷远的天光,傲慢而卑小的心竟窃喜不已。 为了长久的光明,欣然迎接长久的夜路吧!我这样感叹,也照样以为电筒要好过马灯。以电来摆脱野蛮,而并非仗以狂妄,这大概才是文明的真实意义吧! 米粉 乡人椿米,在一个石臼里放一些水浸过的米,人俯在架子上足踩一个大木锤,锤打不止,成为米糊。 用这米糊放进绞机里碾压,出口处堵上一片有密密麻麻孔眼的竹片,米糊自孔眼挤出,即成米粉。新鲜的米粉拌一些酱油吃,就是汤溪人的早餐。(那种味道,纯然丰雍,足以填满饥馋的种种欲壑。善食不加味,加味无善食。味以遮丑,遮败。)铺排在竹匾里晒干,即成粉干。粉干煮软后,过凉水,筛干,放肉丝炒一下,叫做炒粉干。汤溪人吃炒粉干,要就一盏米酒。下午三四点钟,歇会儿工,回来吃点心,那些壮劳力常坐在门槛上一口酒一口粉,吃得津津有味。 殷商西周,遍植粟。春秋以降,始有麦食。初不知碎为粉,蒸煮以食,谓麦饭。后北人入越楚,方知碎粒为面。故米粉在前,面条在后。中国以西至英伦,皆麦食;西人学北人,北人学南人,面条于是风行。 草灰饭 晨起,乡人用大锅盛米蒸煮,待七成熟,捞起部分干饭,置于瓮瓯中。将瓮瓯又放进灶下草灰里,靠草灰余热焖饭。剩余锅中的米,与水一起再烧,做成粥。 早餐吃粥,午间收工回来后,取瓮瓯中焖透的干饭吃。草灰为稻秸、果树或野荆燃余。用不同的柴禾,焖出来的饭滋味也不同。野荆炭灰焖的*好吃,有山野之气,有草木醇香。 当然,现在好的电饭锅焖煮的饭也不差,只是人道参与的总不比天道安排的。工业的东西,因效率而普及,是垂怜普通人的;传统农业,诚然辛苦,其成果当是为贵人预备的。试想,上山作柴,就着炉台一把一把添火,从早到晚忙一坛草灰饭,什么代价?它需要整整几个世纪的生活方式来支持!其间的饥馑饱足、人上人下,洒满了斑斑血泪。不吃也罢。 炭钵 到了隆冬,他们会用一种灰色的罐子装炭火。稀奇的是,这燃着的炭火罐又要装在一种竹编的篮子里,人提携着进进出出,遐迩行走。叫做“炭钵”。 老嬷和孩童*爱用。提着炭钵,这家走走,那家坐坐。一边玩耍,一边随身取暖。 竹篮子用竹篾编,就是那种编凉席的竹篾,是纯竹的,不像那些草杆做的篮子。用久了呈栗色,光可鉴人,爱不释手。我总担心炭火会烧坏竹篮子,可去过汤溪多次,没有一次看见有烧坏的。曾经埋过几个鞭炮在炭钵里,炸飞了,篮子也破得不像样子。 老嬷身著一件青衣,端坐在隔屏前的木椅上,拿个铁钳子夹出一块炭点烟,长长的烟杆,缭绕的烟雾,阳光透过来,景象甚美,活似一幅古书中的插图。 有时她也放一两枚蕃薯在钵里,坐久了饿了,忘记又想起来,翻找出来当点心吃。或者故意多烤几个,分一点给孩子当零食。 卷四 夏光妹 第三章 玉兰人家 如果我们仅仅想,近代工业较早登陆上海,上海才得以发达,那么我们大错特错了。是西周以来,集权集富的牢固根底造就了近代工业以及后工业,而不是工业造就了上海!上海的财富,这是一个永不可测的无底深渊,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尽管去想。
上海是个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几本书都讲不完。不过有个秘密读者可能会忽视,我在此不妨讲一讲。人们或者以为,上海如今的繁华得益于开埠经商,所谓殖民主义带来的现代文明。其实,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上海的财富,可以说是全国的历史性财富,是真正的老钱。自西周以来的皇家宝藏,到唐宋,经安史之乱和赵宋南迁,几乎都集中到江南一带,后来的蒙古-通古斯主政的国泰中国(Cathay)没有一朝不靠从江南敛财过日子的,而开埠以来,先不说盛宣怀、李鸿章、赫德这些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即便四川地方上一个小军阀都把巨资转移到上海,让姨太陪房开出纱厂饭店。晚清国体崩坏,几千年积累的历史财富被大小官吏、皇亲贵胄相继拆移,纷纷集中到上海。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家族,通过亲信、庶出和五花八门的宗亲关系,以掩人耳目的手段暗暗吞噬掉财宝,深埋在上海大街小巷的花园洋楼中。全国汇拢江南,江南汇拢上海。这个数目,不是金融和数学可以计量的,不是均分和抄家可以翻腾出来的,虽历经日侵、解放、文革和改革,亦只见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文革时期,红卫兵抄沪上名医张聋硥的家,里外兜底翻,竟找不出多少值钱的东西,走的时候,有人不慎撞翻一把硬木椅子,磕掉地上一点灰漆,露出金闪闪一点,刮开看居然是金砖,整整一间屋子铺满金砖!这只是被找到的一星半点,在整个财富的汪洋中,不过沧海一粟。如果我们仅仅想,近代工业较早登陆上海,上海才得以发达,那么我们大错特错了。是西周以来,集权集富的牢固根底造就了近代工业以及后工业,而不是工业造就了上海!上海的财富,这是一个永不可测的无底深渊,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尽管去想。
(精)妹方 作者简介
张广天,戏剧家,音乐家,诗人,思想家。1966年生于上海,1990年移居北京,从事思想研究和美学探索,并在诗歌、文学、戏剧和音乐等诸多门类艺术方面实践其理论。其思想核心,概括起来讲,即心学为体,诸学为用。此外,在认识论领域,他提出了字主义的意象认知方式,并建筑起他的非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切·格瓦拉》(2000年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出品)《圣人孔子》(2002年 广州市话剧团出品 2005年欧洲艺术节维也纳受邀演出作品)《眼皮里摘下的梅花》(2006年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野草尖叫蓝靛厂》(2009年 独立制作)《哈姆雷特危机》(2009年 韩国导演协会出品)《基尔凯廓尔药丸》(2009年 丹麦王国哥本哈根马姆特剧院出品)等。音乐作品:唱片《杨柳枝》(中国唱片深圳公司)电影音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音乐《离开雷锋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等 书籍《我的无产阶级生活》(花城出版社)《人类的当务之急》(东方出版社)《板歌》(作家出版社)《手珠记》(作家出版社)。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