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作者:张新平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B5 页数: 29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1.0(7.5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8584
  • 条形码:9787030678584 ; 978-7-03-06785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本书特色

本书科学探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与效果评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精准把脉。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一项长期战略工作。本书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时代、新阶段、新情况出发,基于问题导向、精准关切、循证本位、共建共享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文献与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计量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究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借鉴比较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经验,科学探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与效果评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精准把脉,并基于区域典型凝练我国地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路径经验。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目录

目录
导论 重新发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1
**章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理 19
**节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20
第二节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关系范畴与方法论 34
第三节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视角与理路 49
第二章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比较视野 71
**节 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72
第二节 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共同议题与价值选择 80
第三节 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共同经验 99
第三章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资源配置 108
**节 学校布局与义务教育服务水平 109
第二节 义务教育需求变动及其对学校布局的影响 122
第三节 学校布局的供需匹配 131
第四节 优化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配置的改进建议 141
第四章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农村关切 145
**节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展 146
第二节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探析 156
第三节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突破之道 165
第五章 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地样态 171
**节 学校所在县的概况与教育概览 172
第二节 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田野考察 177
第三节 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阶段构想 205
第四节 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路径保障 210
第六章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评估 221
**节 效果评估导向的转换 222
第二节 效果评估的方法设计 225
第三节 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教育充足的关系探究 231
第四节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 241
第五节 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结果的反思与政策建议 250
第七章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
典型经验 257
**节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层次阶段 258
第二节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275
参考文献 286
后记 288
展开全部

新时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探索 节选

导论 重新发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抱持更高期待,从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从关注“有学上”到关注“上好学”。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面临的现实挑战,对此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一项重大举措便是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这一议题,较早的正式表达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立为重大项目,作为一项国家行动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2014年,《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进一步提出,“推动各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的时间表、路线图”,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寄宿条件不足、上下学交通困难、基本教学仪器和图书不达标等突出问题。为响应和执行国家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号召,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根据国家教育法规、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研制、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以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等系列政策文件。譬如,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2010—2020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等。可以说,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以“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也彰显了标准化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长期以来,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环境与条件迥异,各地在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也由于经验偏差、建设随意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义务教育发展缺乏应有的“评价尺度”和科学参照。为此,2014年,国家制定或完善教育标准多达20多项,这一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教育的“标准年”,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国家教育基本标准。2018年,《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标准”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该文件还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标准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导我国教育总体水平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必须增强标准意识和标准观念,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观察、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层面,学界讨论的相关话题越来越多,在研究上贡献了很多智识与力量,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例如,有人认为在提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似乎提“标准化建设”早已是不合时宜的,更有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疑虑。在实践上,有人认为标准化使学校失去了特色化的优势;在理论上,“标准化”被部分研究者钉在教育发展的耻辱柱上;在政策上,层出不穷的各类标准形成“标准丛林”,“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无所适从。   可以说,多年来,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究竟哪些环节是*重要的,仍有待形成共识;标准化建设的真实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验证;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典型经验是什么,仍有待明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本身究竟是什么,仍有待廓清。作为一项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旨在回应新时代的这一宏大命题。但本书并不想用“宏大叙事”回答“宏大命题”,因为这样得到的答案有可能是全面而无用的、统一而无意义的。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潮并存的时代,我们将暂时悬置教育研究无所不包的“完整叙事”,转而寻求一种合乎历史与逻辑、本土与国际、理论与实务的“适切”研究范式,用四个字概括这一研究,即精准关切。   “精准关切”这一话语表达,来源于国家对农村的“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早是在2013年11月被提出的,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习近平还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由此“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所谓精准关切,即在工作与研究中注重全面、真实、系统探究的前提下,坚持以实证和务实的方式关注问题的本源,促进问题的敞现及其精准解决,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核心要义:问题导向、循证本位和共建共享。   **,坚持问题导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把握整体和关注全局的同时,强调体现科学精神与价值伦理的“精准关切”,尤其是要精准把握这项工作及其研究背后的原点问题、关键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①回归原点问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是什么,为何在实践中有多种误解,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归理论的原点,从原理层面进行概念辨析、关系比较、学科视角等方面的对话。这种基本原理的回归,还需要定位于更大范围的视域,探索全球视野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理路与基本关系。②把握关键问题。这方面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前置条件是什么,投入保障与资源配置在何种层面上形成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底层支撑”。③聚焦重点问题。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山区、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现状,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寻求方向与出路。④应对难点问题。这方面包括如何全面评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特别是从产出端给予科学评价,并凝练区域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特色经验。   第二,坚持循证本位。精准关切在何种程度上实现,需要坚持以实证与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基于证据的研究、决策与实践才能让精准关切有底气、有根基、有依据。作为一项重大政策行动,如何判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优化组合并能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对学校的投入达到了优化组合且无闲置或不足),以及如何更为全面地评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等,皆需要基于证据的研究设计,走向基于证据的教育决策与改进。就此而言,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从“经验决策”到“循证决策”的转型,始终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①本书研究团队严格落实循证本位,在调查、数据分析与挖掘中,力图准确分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改进相关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践行“无证据,不决策”②的实证研究理路。   第三,坚持共建共享。精准关切在方式上贵在“精准”,在结果上重在“关切”。关切不仅是研究与实践中的关注、关心、关怀,更是切己之关系的社会建构,是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其研究的多元关系的对话与融合。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学校自主发展、政府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新样态的形成,有利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本研究团队特别注重区域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典模式,对地方建设经验进行挖掘、汇聚、推广和分享,以点带面,力图开拓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群”的新局面。   尽管我们并非想以绝对完美的框架来设计本书,放弃所谓的宏大叙事,但并不代表本书没有自身的“四梁八柱”。在精准关切理念下,我们重点从三个层面、六个问题来阐述这项宏大议题,整体以“一三一”结构呈现,即一个原点、三大关切、一个总结。   一个原点性问题,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为什么”“是什么”问题,这是本书研究的总体问题,旨在揭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由来、理论纷争等起始状态(**章)。当然,这一基本原理问题更需要将“视域”扩大到整个“全球视野”(第二章),探索比较视域下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演变与共同议题,以形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的整体面貌,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大关切性问题,即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紧迫现实问题,分别从“条件”“区域”“结果”角度,分步分类研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与问题状态。在条件(资源投入)层面,主要研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与优化策略,重点关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投入的供需匹配问题(第三章)。在地区层面,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聚焦”,一方面在宏观上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宏观叙事,“精准关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展、问题与改进路径(第四章);另一方面,在微观意义上选取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县区的乡村学校,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田野考察(第五章)。在结果层面上,从产出端意义上科学地评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第六章)。   一个总结性问题,即从概括与升华的意义上研究我国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国“区域方案”(第七章),聚焦起步早、成体系的先行探索省份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创生了何种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如何凝练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地方性知识”。这也在某种层面上形成了研究的“回环”,即呼应**部分的全球经验比较,形成更多的鲜明参照与意义构建。   总之,本书七章内容就是对六个精准关切的问题进行聚焦研究。通过设计的系列问题,我们期待能够把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借鉴国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经验,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寻求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精准把脉,探析如何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深挖我国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路径和经验。具体来说,我们从如下方面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多维探究。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理研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长久以来持续推进的教育行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国教育标准化进程持续加快,一系列教育标准不断得到制定和实施。作为“标准”家族谱系成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种标准文件,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在不同层面上回应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我们从政策话语出发,首先考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力图科学地界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定义与范围,并将其作为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的公众议题,讨论其不断涌现的复杂多元状态及其构成的多重面向。譬如,从“元标准性”来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可以发现,标准关涉“愿景”,更关涉“效用”;标准关涉“操作”,更关涉“理据”;标准关涉“技术”,更关涉“人情”。其次,我们从系统性层面考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借助“关系范畴”解构学校标准化建设关涉的多重关系。在实践工作中,这种多重关系要求我们要尊重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方法论”原理,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明确“抓两头、带中间”的思想,牵住建设工作的“牛鼻子”,运用好工作中的“辩证法”。作为一项公共议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法学、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中均有讨论,我们需要回到学科立场,充分考量规范、秩序、效能、科学、理性、管理、育人、公平、均衡等不同理论关切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的价值立场,形成有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更为丰富的多元化解释。   第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如果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教育现代化工程进行“知识考古”,探析全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其开端、发展与完善的历史过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