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民国《申报》广东华侨史料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8160559
- 条形码:9787218160559 ; 978-7-218-1605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国《申报》广东华侨史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整理与研究民国时期《申报》有关广东华侨史料的专著。全稿分为研究篇和史料篇两大部分。研究篇收录了编著者若干篇专题研究文章,如以《申报》为中心来探讨的有关华侨华人史料研究的迷思与困境,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形象塑造,以及民国时期《申报》中汕头作为出入口“始发站”形象与建构等。史料篇辑录整理民国时期(1912—1949)《申报》关于粤籍华侨的新闻报道,包括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见闻、通告、函电等;还有各种时评文章、有关华侨华人的契约和章程以及各官员进呈朝廷的奏折、禀稿等。全书约35万字。
民国《申报》广东华侨史料 目录
前言
一 研究篇
“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迷思与进路
——以《申报》为中心
一、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华侨华人史研究的交集
二、与华侨华人史主题相关的数据库
三、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迷思与困境
四、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进路
南洋来风: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形象塑造
——以《申报》为中心
一、知识来源:《申报》中南洋粤侨的形象由谁来书写
二、“诉苦”与“树标”:民国《申报》粤籍华侨媒介书写的逻辑
三、结论与余论:民国时期南洋粤侨形象塑造的媒介话语伦理
集体记忆与侨乡形象:民国时期报刊中的汕头
——以《申报》为中心
一、样本研究背景与理论前提
二、《申报》对汕头作为侨民出入口岸“始发站”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三、《申报》对汕头“回归地”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四、《申报》对汕头“涉侨信息集散地”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五、结语
二 史料篇
整理凡例
民国时期《申报》粤侨史料汇编(1912-1949年)
后记
一 研究篇
“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迷思与进路
——以《申报》为中心
一、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华侨华人史研究的交集
二、与华侨华人史主题相关的数据库
三、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迷思与困境
四、数字人文视野下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进路
南洋来风: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形象塑造
——以《申报》为中心
一、知识来源:《申报》中南洋粤侨的形象由谁来书写
二、“诉苦”与“树标”:民国《申报》粤籍华侨媒介书写的逻辑
三、结论与余论:民国时期南洋粤侨形象塑造的媒介话语伦理
集体记忆与侨乡形象:民国时期报刊中的汕头
——以《申报》为中心
一、样本研究背景与理论前提
二、《申报》对汕头作为侨民出入口岸“始发站”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三、《申报》对汕头“回归地”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四、《申报》对汕头“涉侨信息集散地”形象的塑造与建构
五、结语
二 史料篇
整理凡例
民国时期《申报》粤侨史料汇编(1912-1949年)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了不起的盖茨比(纯英文)/床头灯英语.3000词读物
¥5.5¥12.8杨靖宇
¥8.2¥18.0广告设计原理
¥33.4¥45.0(精)反对选举(八品-九品)
¥23.0¥49.0数学小丸子的导数题典(全2册)
¥5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