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5936
- 条形码:9787030725936 ; 978-7-03-07259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适应高职高专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全国多所院校、医院从事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的教师、学者悉心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寄生虫检验基本实验诊断技术,血液寄生虫检验,粪便寄生虫检验,其他体液、组织寄生虫检验,医学节肢动物检验,寄生虫检验结果报告。本教材设有学习目标、考点、案例、目标检测,并根据需要插入内容生动的相关知识链接、课程思政,编写的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图文并茂,适应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材后附实训指导。本教材主要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相关医学专业学生、各类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籍。
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状况 1
第2节 寄生虫与宿主 2
第3节 寄生虫生活史及其感染方式 5
第4节 寄生虫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6
第5节 寄生虫感染的流行与防治 9
第2章 寄生虫检验基本实验诊断技术 13
第1节 寄生虫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 13
第2节 病原学诊断技术 15
第3节 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23
第3章 血液寄生虫检验 29
第1节 丝虫 29
第2节 疟原虫 32
第3节 锥虫 37
第4节 巴贝虫 40
第4章 粪便寄生虫检验 43
医学线虫 43
第1节 医学线虫概述 43
第2节 似蚓蛔线虫 44
第3节 毛首鞭形线虫 46
第4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49
第5节 蠕形住肠线虫 53
第6节 粪类圆线虫 56
医学吸虫 59
第7节 医学吸虫概述 59
第8节 华支睾吸虫 60
第9节 卫氏并殖吸虫 62
第10节 布氏姜片吸虫 65
第11节 日本裂体吸虫 67
第12节 棘口吸虫 72
第13节 片形吸虫 73
医学绦虫 74
第14节 医学绦虫概述 74
第15节 链状带绦虫 78
第16节 肥胖带绦虫 82
第17节 细粒棘球绦虫 84
第18节 曼氏迭宫绦虫 89
第19节 阔节裂头绦虫 92
医学原虫 95
第20节 医学原虫概述 95
第21节 阿米巴 97
第22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102
第23节 人芽囊原虫 104
第24节 隐孢子虫 106
第25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 107
第5章 其他体液、组织寄生虫检验 112
第1节 广州管圆线虫 112
第2节 刚地弓形虫 115
第3节 阴道毛滴虫 119
第4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121
第5节 旋毛形线虫 124
第6节 结膜吸吮线虫 127
第7节 旋盘尾丝虫 128
第6章 医学节肢动物检验 131
第1节 概述 131
第2节 蜱 134
第3节 螨 137
第4节 蝇 139
第5节 蚊 142
第6节 白蛉 144
第7章 寄生虫检验结果报告 146
第1节 医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 146
第2节 检验废弃标本处理 148
第3节 全自动粪便分析仪验证、校准及维护保养 149
寄生虫学检验实训指导 152
第1节 实训指导总则 152
第2节 线虫检验 154
第3节 吸虫检验 159
第4节 绦虫检验 162
第5节 原虫检验 164
第6节 医学节肢动物检验 168
第7节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171
参考文献 175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177
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 节选
第1章 绪论 寄生虫学检验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以及为寄生虫感染、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的科学。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及寄生虫病进行实验诊断,使感染者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治疗,能有效地阐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达到预防、控制及消灭寄生虫病的目的。 第1节 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状况 一、全球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可见到,但以贫穷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更甚。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寄生虫病的流行仍然十分严重,并成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署(WHO/TDR)强调的十种重点防治的热带病(NTD)中,除结核病、麻风和登革热外,其余七种,如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均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热带病中,以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为*多,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21》中,2018年全球有2.41亿新发病例,62.7万死亡病例。血吸虫病是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淋巴丝虫病是一种由来已久,能导致毁容和衰弱的疾病,自2000年以来, WHO已经提供了超过50亿次治疗阻止此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实现消灭淋巴丝虫病。引起非洲锥虫病的非洲锥虫分布于非洲中部,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有多个局灶性流行区。引起美洲锥虫病的枯氏锥虫主要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尤其以拉丁美洲边远山区多见,全球有600万~700万人感染枯氏锥虫。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十分严重,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此外,一些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如隐孢子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粪类圆线虫等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器官移植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癌症化疗患者、慢性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者等也有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的发生。随着全球旅游事业的发展,某些寄生虫病可随旅行者进入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甚至可引起一定的局部流行。 二、我国寄生虫病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寄生虫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多达239种。20世纪50年代,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及钩虫病被称为我国危害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 经过不懈努力,全国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显著下降。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于1958年已被基本消灭。2007年,WHO审核认可中国成为全球**个消除丝虫病的国家。2021年6月30日,我国获得 WHO消除疟疾认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率下降,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旅游者寄生虫病、宠物性和老年性等寄生虫病不断发生,甚至引起流行或暴发,目前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在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上。 另外,新型寄生虫病不断出现,一些早已熟知的,但发病率较低的寄生虫病又死灰复燃,重新对人类构成威胁,如旋毛虫病、棘球蚴病、囊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裂头蚴病等,不但使人致病,也常使畜牧业蒙受重大损失。此外,每年都有由蜱虫叮咬而致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的报道,新出现的蠊缨滴虫造成的肺部感染也时有报道。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以往少见或未引起注意的寄生虫病,如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人芽囊原虫病及舌形虫病等也时有报道。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虫种的寄生虫危害人类的程度及其地域空间分布将会发生变化,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还会长期存在,人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寄生虫病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课堂思政 父女院士——唐仲璋和唐崇惕 唐仲璋和唐崇惕父女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寄生虫学研究事业。唐仲璋(1905—1993),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是我国寄生虫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从事人体、家畜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父女二人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深入血吸虫、丝虫病病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和防治工作,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危害国人健康的寄生虫学疑难问题,为世界寄生虫学研究做出了国际公认的突出贡献。唐崇惕院士还向厦门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唐仲璋生命科学育人基金”,用于支持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 第2节 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虫的定义 (一)共生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生物间密切联系、形成依赖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称为共生。根据生物之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共生关系又可分为3种类型: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 1.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例如,生活在海洋中个体较小的.鱼,利用其背鳍演化而成的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借助大型鱼类的游动,增加觅食的机会。.鱼是得益方,而被吸附的大型鱼类则既不获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长期共存,双方均获益的共生关系,且达到了彼此不能离开独立生存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互利共生。例如,在白蚁的消化道内定居的鞭毛虫,可分泌纤维素酶,以帮助白蚁将食入的木屑消化,使其获得营养成分。同时,白蚁也为鞭毛虫提供了营养和适宜的寄居环境,两者互相依赖,彼此受益。 3.寄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二)寄生虫及宿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方称为寄生物,动物性寄生物称为寄生虫,受害方称为宿主。例如,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从肠道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对人体造成损害,故蛔虫是寄生虫,人是蛔虫的宿主。 二、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有的仅寄生于人体,有的既寄生于人体,也寄生于某些动物,分别可引起人体寄生虫病或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将寄生虫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生物学分类 自林奈建立分类系统以来,随着人们对生物认识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国际上对生物和寄生虫的分类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迄今为止,我国所用寄生虫的分类体系仍是30多年前确立的,分类依据仍以形态学为主。近年来,虫种核酸序列的分析已逐步用于寄生虫的分类和鉴定。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弥补了形态学分类的不足。根据动物分类系统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阶元分类,人体寄生虫分别隶属于动物界7个门中的十余个纲。人们习惯性地将人体寄生虫分为多细胞的医学蠕虫、单细胞的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类(表1-1)。 1.医学蠕虫 蠕虫是指动物界中一类软体、内无骨骼、外无甲壳,借肌肉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与人体有关的蠕虫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的各种低等动物。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蠕虫称为医学蠕虫,由其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称为蠕虫病。 医学蠕虫的生活史经历成虫、虫卵、幼虫再到成虫的发育。根据其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发育的环境及发育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类。 (1)土源性蠕虫 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蠕虫。大多数线虫尤其是寄生肠道的线虫属于土源性蠕虫,如蛔虫、钩虫、蛲虫及鞭虫。 (2)生物源性蠕虫 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期的蠕虫。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及少数线虫(如丝虫、旋毛虫)属于生物源性蠕虫。 2.医学原虫 原虫是原生动物亚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虽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但具有感觉、运动、摄食、营养、排泄、生殖等生理活动功能。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活方式多为自生或腐生,少数营共栖或寄生生活。寄生于人体的致病性原虫,或与人体处于共栖状态的非致病性原虫统称为医学原虫。现已发现的医学原虫有四十余种,有些致病性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等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起人或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3.医学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体壁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组成的坚硬外骨骼构成的动物,由于躯体及附肢均分节故称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蜕皮和变态。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骚扰、刺螫、吸血、寄生、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6个纲,有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和五口纲。 (二)其他分类 1.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分类 (1)专性寄生虫 指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至少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如疟原虫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必须在人体和蚊体内进行,否则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兼性寄生虫 既可在外界营自生生活,又可侵入宿主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主要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营寄生生活。 (3)偶然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某些蝇蛆可在人体消化道内寄生。 (4)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等。 2.按寄生部位分类 (1)体内寄生虫 寄生于宿主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内的寄生虫。如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肠道,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刚地弓形虫寄生于各种有核细胞内。 (2)体表体外寄生虫 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如虱、蚊、蜱、螨等吸血节肢动物,有的在吸血时才接触宿主体表,有的则寄生于宿主的皮肤表层内。 3.按寄生生活时间分类 (1)长久性寄生虫 在其某一生活阶段不能离开所寄生的宿主,离开则不能存活的寄生虫。如寄生在脊椎动物肠道内的绦虫和淋巴系统内的丝虫。 (2)暂时性寄生虫 根据生活史需要而短暂寄生于宿主的寄生虫。如雌蚊和蜱间断性吸食宿主血液。 三、宿主的分类 在寄生虫的寄生生活中,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寄生于不同的宿主体内。有的寄生虫只需要一个宿主,有的则需要两个或更多的宿主,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按寄生关系中寄生虫不同阶段寄生的宿主,可将宿主分为以下几种。 1.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人是华支睾吸虫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果生活史中有多个中间宿主,则按其发育的先后顺序称为**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幼虫阶段的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寄生在螺体内,囊蚴寄生于淡水鱼、虾体内。按先后顺序,螺为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为第二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储存宿主) 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其他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或其他某些脊椎动物。例如,华支睾吸虫成虫除了寄生于人体之外,也可寄生于猫、犬等脊椎动物,猫、犬等为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又称为延续宿主。例如,并殖吸虫的正常宿主是人和犬等动物,野猪是其非正常宿主,幼虫侵入野猪体内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仅维持在幼虫状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