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作者:曹万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70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4.9(8.5折) 定价  ¥9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23483
  • 条形码:9787300223483 ; 978-7-300-2234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用全新的现代汉语文学史观念撰写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通史,含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程,各章节论述了时代背景、重要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目录

上册
导论
**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先导期(1898-1916)
**章 文学改良
**节 传教士、留学生、翻译与中国现代汉语文学之思想渊源
第二节 从经学启蒙到文学启蒙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
第二章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之发端
**节 “诗界革命”及近代诗歌之语言困境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与现代汉语小说之滥觞
第三节 梁启超的“文界革命”与现代汉语散文创作之勃兴
第四节 王国维的“理论革命”与近代话剧之起伏
第二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形期(1917-1927)
第三章 “文学革命”与现代汉语文学成形
**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人道主义诸思潮
第二节 “文学革命”与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形
第三节 西方文艺思想传播与初期革命文学倡导
第四章 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
**节 杂感的“热风”
第二节 “尝试”的新诗
第三节 小说的“呐喊
第四节 “难产”的话剧
第五章 纯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文学流派的产生
**节 文学研究会
第二节 创造社
第三节 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
第四节 其他文学社团及刊物
第六章 鲁迅(上)
**节 生平、思想和文学道路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前期杂文与散文
第七章 郭沫若
**节 生平、思想和文学道路
第二节 《女神》
第三节 历史剧
第八章 成形期的小说创作
**节 叶绍钧的小说
第二节 郁达夫的小说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的小说
第四节 乡土文学及其小说创作
第五节 创造社作家群的小说
第九章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
**节 自由体诗
第二节 象征诗派与李金发
第三节 格律诗派
第四节 闻一多与徐志摩
第十章 成形期的散文与戏剧
**节 朱自清和冰心的散文
第二节 周作人和郁达夫等人的散文
第三节 成形期的话剧运动与创作

第三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熟期(1928-1949)
第十一章 成熟期的文学运动与思潮
**节 20世纪30年代左翼、右翼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文艺运动与论争
第十二章 鲁迅(下)
**节 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
第三节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
第四节 《故事新编》
第十三章 茅盾
**节 茅盾的生平与文学道路
第二节 《蚀》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

下册
第四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转型期(1949-1976)
第二十八章 制度、组织与话语领导
**节 文学的组织与生产
第二节 会议与运动
第三节 批评与传媒
第四节 “两结合”
第五节 “双百方针”与人性论、现实主义深化
第六节 从《大辩论》到《纪要》
第七节 “造神”文艺
第二十九章 红色历史文学的高潮
**节 红色历史文学的出现与审美规范的形成
第二节 红色历史起源的建构:《红旗谱》
第三节 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第四节 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模式: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第五节 红色传奇与大众化追求:《林海雪原》等
第六节 红色历史中的知识分子叙事:《青春之歌》与《三家巷》
第七节 短篇中的红色历史叙事
第三十章 现实的典型叙事
**节 山药蛋派
第二节 柳青及其《创业史》
第三节 周立波与其他乡村叙事
第四节 城市题材叙事
第三十一章 红色颂歌
**节 郭小川、贺敬之诗歌及政治抒情诗
第二节 其他诗歌及歌词创作
第三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三十二章 转型期的散文与戏剧、电影
**节 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二节 戏剧
第三节 电影文学
第三十三章 人文性的早春气候
**节 反官僚主义的创作
第二节 人性与婚恋
第三节 新诗的暗流
第三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节 食指与“白洋淀诗群
第二节 黄翔和”贵州诗人群
第三节 成都“野草”诗歌群体
第四节 手抄本小说

第五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繁荣期(1976-1989)
第三十五章 繁荣期文学运动、理论批评与创作主潮
**节 文学运动、理论与论争
第二节 创作思潮的变化
第三十六章 1985年以前的小说
**节 伤痕小说
第二节 反思小说
第三节 改革小说
第四节 都市小说的兴起
第五节 乡土叙事的多种追求
第六节 历史与军旅小说
第七节 知青小说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
**节 寻根小说
第二节 现代派小说
第三节 先锋小说
第四节 贾平凹的小说
第五节 王安忆的小说
第三十八章 莫言
**节 莫言的生平与文学道路
第二节 《红高梁家族》
第三节 《丰乳肥臀》
第四节 《生死疲劳》等
第三十九章 朦胧诗运动
**节 朦胧诗、“三个崛起”与当代诗歌革命
第二节 舒婷与北岛的诗
第三节 顾城等人的诗
第四节 其他诗人的诗与流行歌词创作
第四十章 后朦胧诗运动
**节 第三代诗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
第三节 翟永明与海子等人的诗和流行歌词
……
第六编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多元期(1989-2015)
初版后记(节)
再版后记(节)
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节选

  由于家境贫寒,他自小就独立自强、勤奋刻苦,敏于自学而饱读诗书,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19岁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任中学国文教员,完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事业上的不断进步,先后任小学校长、劝学员。早早走入社会练就了他独立但又忍让、坚强而又易妥协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而与“五四”运动失之交臂,成为这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旁观者。这种心态和姿态深刻地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他始终与真正残酷惨烈的革命和政治运动保持着某种微妙的距离。  1923年,他发表处女作白话小说《小铃儿》。1924年,他25岁时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语,为学习英文而拼命阅读了大量英国文学作品,特别钟情于狄更斯、康拉德、哈代的小说。这些欧洲文学的宝贵经验后来被他扬弃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都具有一种世界性视野和现代性品质。然而,他没有像徐志摩那样很快融入英国文化生活,相反,他一直与英国社会扦格难人,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将异国作为反观、省思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性的参照系。英国式文化思想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其心,占据他心扉的仍是故乡故国的人事,于是他为排遣思乡之情而业余醉心创作,进而真正走上文学之路。  在英国期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寄回国内发表于《小说月报》。这些小说成为现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奠基性作品。归国途经新加坡逗留期间,他还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小坡的生日》。《老张的哲学》以信奉“钱本位而三位(经商、做官、办学)一体”哲学的北京市民老张制造两对青年的恋爱悲剧的故事,开启了他对“幽默”文学语言的探究之路,也初步显现了他描绘北京市民生活画卷、刻画北京市民形象的才能。《赵子日》着眼于20年代北京青年学生群体生活,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青年形象,显露了作家对于国家与个人、时代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关系的初步思考和体悟。《二马》将人物活动场景转向伦敦,以马则仁和马威父子与房东温都太太母女的交往和冲突,在异国文化和异国人性的参照之下,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在这几部作品中,老舍将早年的初恋情结融入小说创作中,形成了一条理想爱情为“副线”的叙事线索,叙述理想爱情的追求与消解,于不自觉间透露出作家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心理。这些早期创作既是作家早年个人生活、感情和思想的投射,积淀了作家今后文学创作的基本元素,又是作家探索白话文学语言和“幽默”语言风格的肇始。不过,这些作品多在“幽默”语言轨道上滑行,缺少有力的控制和管束,甚至有时会逞口舌之快而抓住一点肆意发挥到惹人生厌的地步。好在作家有足够的反省精神和警醒自觉,很快就悬崖勒马,随着他多方面的文学创作实践而拉紧了“幽默”语言的缰绳,逐渐控制、调理而*终达至成熟,直至精妙绝伦。  由于敬服康拉德对南洋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独特书写,加之经济原因,老舍在归国时特意选择途经新加坡作短暂停留,在这里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小坡的生日》,开始有意拓宽创作路子,节制语言。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潜心探索白话文学语言,积极进行白话文学创作。1932年创作的长篇科幻寓言小说《猫城记》,是他回国后对国家外交内政和文化人性等全面失望而又热切渴望新生的思想感情结晶。小说假托火星上的猫国人性和文化生活细节,激烈地讽刺和批判了中国国民劣根性和当时中国混乱的政治和教育局面。因愤激情绪左右,此作毫不掩饰作家的愤怒、憎恨、失望甚至厌弃之情,语言几乎抛弃了由同情、宽容、原宥而生的“幽默”之姿,尖利的讽刺锋芒直指醉生梦死、胆小怯懦、自私糊涂的猫国人,仅对大鹰这样明了责任、勇于担当的个别人网开一面。猫国*终在矮人国的侵略下彻底灭亡,“连他们的苍蝇恐怕也不能剩下几个”,令人无尽痛惜和深切反省,也让读者触摸到作品中跃动着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民族国家命运的热切关注。  从1933年创作长篇小说《离婚》始,老舍的目光重回北京人文世界,其笔墨也重返“幽默”之路,并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文学风格。一方面,作家借助文化转型时期承载着丰富伦理文化寓意的“离婚”母题,围绕离婚事件展现北京市民社会各色人等的文化角色心理意识和矛盾尴尬的现实处境,延续和确立了书写与反思北京市民社会生活和市民文化性格心理这一主题,特别聚焦嘲讽了折中、敷衍、糊涂、怯懦等国民劣根性;另一方面,老舍着力锻造自己的文学语言,琢磨幽默与讽刺、技巧与控制、感官趣味与理性判断等等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  在创作《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的同时,老舍提炼因“一·二八”事变被毁的《大明湖》书稿片段而为短篇小说《月牙儿》、《黑白李》等,还创作了《我这一辈子》、《断魂枪》、《微神》、《柳家大院》、《老字号》等短篇杰作,陆续推出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短篇小说集。小说艺术逐渐走向成熟,语言更加丰富多姿而又不脱其素朴通俗、生动传神之质,由早期的长于叙述转向注重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并长于借助故事内**人称叙述加入旁白议论,大大提升了其作品刻画人物、营造环境氛围的细腻和深入程度。这些短篇杰作基本上都专注于北京大杂院市井小民的波折人生,人物背景里始终晃动着时代政治经济动荡的阴影。各种性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市井小民都逃不脱这个巨大阴影的笼罩,无可挽回地滑向寂静、衰败、沉沦甚至死亡,这昭示着历史前进与道德式微之间的二律背反。这些作品超越前期作品较为单纯的文化批判和人性批判,而具有了浓厚的普适性哲理意蕴。*能体现这种宿命式悲剧的,无疑是老舍1936年9月至1937年9月连载于《宇宙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老舍先后赴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积极开展通俗文艺和话剧创作,写出了《残雾》、《大地龙蛇》、《国家至上》、《归去来兮》(《新罕默列特》)等话剧,通俗文艺集《四三集》,大鼓体长诗《剑北篇》,长篇小说《火葬》,出版短篇小说集《火车集》和《贫血集》以及一些京剧作品。这一时期的话剧作品多为配合抗战宣传而成的急就章,有着鲜明的政治宣教意图,加上这是作家在话剧领域的初步尝试,总体艺术水平并不高。但毫无疑问,这些创作活动为老舍新中国成立后能取得杰出的话剧成就铺垫了厚实的艺术基础。抗战期间流离辗转的生活和多方面的创作实践,使作家更深入地接触中国抗战时期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更广泛地了解抗战时期多样分化的中国人,更好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短长,更加贴近通俗文艺并多有实践。在对通俗文艺形式的学习模拟中,他不断揣摩中国民间文化精神和民间文学语言艺术,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正是有了这些历练,加上他前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淀,终于酿就了他史诗性的抗战历史鸿篇巨制《四世同堂》。1944、1945年完成《四世同堂》前两部《惶惑》、《偷生》,1946年他应邀赴美国讲学,在美完成第三部《饥荒》。此间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以表达他对抗战时期广泛接触的通俗文艺工作者的充分敬意和深切理解与同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898—2015)(第三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曹万生,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史家、诗学家、茅盾专家,四川省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负责人。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中国当代诗学流变史》、《茅盾艺术美学》、《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流变史》等学术专著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四川省文学奖2项,领衔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