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作者:李森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2.4(8.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1932
  • 条形码:9787100211932 ; 978-7-100-21193-2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本书特色

一位当代汉语诗人兼文学艺术教授进入西方现代文学的十八扇方便之门。 一种创作实践的真切体悟与语言漂移说诗学理论会通生发的汉语新文体写作。 一种且行且远、风动万物般的“移动观看”“语言繁殖”和“修辞幻影”。 一次次对各种荒诞的艺术语言游戏魔方的拆解,对“现代性”这出“巨大闹剧”的指证。 这是一本特别的文学研究。在文体上,本书一方面极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论诗性书写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极力倡导诗意书写的诗话文风,以超越学报式论文写作模式,实践理论与创作并立而会通的书写途径,使艰深的学理变得富有诗意,亲切可读。它以中国传统诗学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方法相结合的、宏阔的诗学视野,讨论了西方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在著者的诗学批评中得到创造性地重读,这种批评不是用一种理论去套牢作品的解读方式,而是以唤醒杰作的艺术生命并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的方式。文学解读从来不应囿于传统,学理亦不应艰深。而本书跳跃的诗意和张力,带来的是全新的理解和走进文学的方式。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应有名文学杂志《花城》之邀,在该刊开设的“世纪经典”专栏发表的系列文论。这些文章贯穿着“批评即创作”的诗学理念,即以中国传统诗学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方法相结合的、宏阔的诗学视野,讨论了包括弗兰茨?卡夫卡、阿尔伯特?加缪、马塞尔?普鲁斯特、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罗兰?巴特、华莱士?史蒂文斯、勒内?里尔克、罗伯特?弗罗斯特、巴勃罗?聂鲁达等人物在内的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文体上,一方面,极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论诗性书写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极力倡导诗意书写的诗话文风,以超越学报式的论文写作模式,实践理论与创作并立而会通的书写途径,使艰深的学理变得富有诗意,亲切可读。作者认为,在西方主流学术文体和学术成规独大的今天,创造性地回归《文心雕龙》《人间词话》《驼庵诗话》的文体批评精神,本身就具有推动“中华文艺复兴”的一种书写力量。从本书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著者的诗学批评中已经得到创造性地重读,这种重读恰恰就是一种新的诗学理论的建构;这种批评不是用一种理论去套牢作品的解读方式,而是那种接着大师作品书写的方式,是理论高度与文体之美并肩、精神格局与杰作媲美,以唤醒杰作的艺术生命并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的方式。因此,这种批评与创作并肩而立的创造性诗学解读,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值得肯定的新范式,是中国传统诗话与当代理论结合的播扬文化道路自信的有效探索方式,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与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目录

伟大的兄长卡夫卡
从“局外”到“局内”的反抗
遥远的都柏林人
语言中的上帝
现实、谎言及其游戏
绦虫寓言
小说的“语言繁殖”或虚构的观念
渡过海浪到灯塔去
生活的别处一无所有
概念写作的话语传播
批评,写作及其幻象
孤立的人
史蒂文斯,蓝色吉他与黑鸟
诗是这首诗的主题
里尔克诗学的两条道路
弗罗斯特,已经变成行动的言辞
亚美利加的修辞幻影
西方现代诗艺术表现的三种途径
展开全部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节选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作家的文体是作家存在的根据。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体。自在的文体浑然天成,或像大理石玄武岩自显古拙,或像天然钻石流露其光华。它是语言在语言中的上帝的感召下到达的一个自足的领域。当到达这个别开生面的领域之后,语言中的上帝就回到了它混沌的自在状态,以使语言充分开放自身,无论在局部或整体,都呈现超凡脱俗的结构之美。这样的结构之美是通过作家处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在传统小说那里,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其主流是模仿的“反映”,而在现代文学中,“反映”的可靠性被质疑。因为语言哲学和语言美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即现实。这种认识的革命性,是现代小说的基础。这一信条在普鲁斯特的文学观中是再明显不过了。至于对隐喻和象征的处理方式,以及它们获得的本体地位,则更说明了语言即现实的真理性。  一般来说,隐喻起源于观念、意义,或者说隐喻是观念、意义对美的意蕴的要求,也是美的意蕴对观念、意义的生成。艺术中的隐喻总想跨越形而上的门槛,观望并拥抱栩栩如生的形而下世界,回归素朴的自在。素朴是形而下世界的“在”,而不是观念与意义浸入之后的“在者”。隐喻自己不能表达自己,因此,它需要借助文化的积淀、心灵处理支离破碎的世界的关系及某种逻辑推力来表达自己。所以,隐喻既来自文化传统,来自文学艺术和语言的历史,又来自心灵的天赋能力。  在共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心灵的丰富性和处理一切观念与事物的逻辑能力以及心灵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着隐喻的创造。可以说,没有隐喻在天赋能力推动下的生成,就没有文学艺术的深度构造。不管隐喻的创造是建构式的,还是解构式的,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建构还是解构,都意味着新的隐喻的生成——尽管有时候是不自觉的。这是语言的决定。语言在对世界(这里的世界包括文学艺术中的世界)的命名过程中,即使是所谓客观的描述,也同样包含着隐喻的生成。这里说的隐喻,自然指那种广义的隐喻,它包括观看的心理习惯、直观的语言形式自带的隐喻,也包括语言符号自身的节奏、音声、调式、形色等新滋生的隐喻。  那么,隐喻与象征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在读普鲁斯特的作品时,回避这种关系就不是专业的阅读。安德列·莫洛亚说:“通过揭示某一陌生事物或某一难以描写的感情与一些熟悉事物的相似之处,隐喻可以帮助作者和读者想像这一陌生事物或这一感情。当然普鲁斯特不是**个使用形象的作家。对于原始人形象也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手段。但是普鲁斯特比同时代任何作家更加理解形象的‘至上’重要性;他知道形象怎样借助类比使读者窥见某一法则的雏形,从而得到一种强烈的智力快感;他也知道怎样使形象常葆新鲜。”普鲁斯特在《在斯万家那边》中也写道:“不用说,在我的内心深处搏动着的,一定是形象,一定是视觉的回忆,它同味觉联系在一起,试图随味觉而来到我的面前。只是它太遥远、太模糊,我勉强才看到一点不阴不阳的反光,其中混杂着一股杂色斑驳、捉摸不定的漩涡。”  形象肯定是重要的,没有对形象的探索就没有《追忆似水年华》。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对形象的探索重要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形象,而在于形象本身是否符合文本有机和谐的统一性。还有,在语境或文本的结构中,单一的形象之构成只不过是一个出发点。一般情况下,象征直接起源于形象。单一的象征起源于单一的形象。现代文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在文本结构中,单一的形象和整体的形象融为一体,创造单一的或整体的象征,上升为复杂的、高度形式化的隐喻。而在传统文学中,形象的塑造都是有明确目的并为内容、为角色的塑造服务的。  ……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作者简介

  李森,1966年11月生,云南省腾冲市人。云南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本科教指委委员,“中华文艺复兴论坛”主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他们”诗派成员,“语言漂移说”艺术哲学理论创始人。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和作品集20部,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400余篇,代表作有长诗《明光河》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