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10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06078
- 条形码:9787522706078 ; 978-7-5227-060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10年)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学术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学术中具前沿性、国际性和具活力的人文学科之一。为中国比较文学编纂《年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及学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达的必然要求。 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周翰、乐黛云主编,张文定编纂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编辑整理了1985年以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重要文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比较文学年鉴》此后一直未能续编。有鉴于此,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与有关方面专家教授协商,决定继北大版《年鉴》后继续编纂,到2012年底前,分别以一年一卷(2008,2009)、二年一卷(2004-2005,2006-2007)、三年一卷(2001-2003)、五年一卷(1986-1990,1991-1995,1996-2000)的体式,用三四年的时间,以共八卷的规模,陆续编完1987-2009年各年度《年鉴》,补齐二十多年来年鉴编纂的空缺,陆续出版发行。自2010年后,可做到按部就班一年一卷。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的编撰宗旨,是为读者系统全面地提供和保存中国比较文学的信息资料。本着明确学科边界、恪守学术规范、甄别轻重、去粗取精、科学定性、恰当定位的原则,对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成果加以初步的整理、筛选与评介。为此,本《年鉴》将比较文学分为五个分支学科。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学科史研究。包括:①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②比较文学学术史与学科史研究;③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比较诗学研究。包括:①中外文论与诗学的平行比较研究;②中外文论与诗学交流史研究;③文化与诗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及相关理论问题。 三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包括:①中国与东方各国文学关系研究;②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③东方文学的综合研究与总体研究。 四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包括:①中西作家作品比较;②中西各体文学比较;③中国与西方各国文学关系研究(含华人文学的跨文化问题、各国汉学中的比较文学问题);④西方文化文学思潮与中国文学;⑤西方各国文学之间的文学关系与比较研究。 五翻译文学研究。包括:①翻译文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②翻译文学家及其译作的评论与研究;③中外翻译文学史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年鉴》除卷首的年度概观外,共分五个栏目:一、分支学科研究综述;二、重要论文摘要;三、重要论著简介及要目;四、大事记;五、文献索引。其中,各分支学科研究综述力求眉目清晰重点突出,重要成果的遴选力求科学公正,成果摘要与简介力求简明扼要,文献索引的收集编排力求齐全可靠。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10年) 目录
2010年度中国比较文学概观
Ⅰ 分支学科研究综述
一 2010年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学科史研究综述
二 2010年度比较诗学研究综述
三 2010年度东方比较文学研究综述
四 2010年度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综述
五 2010年度翻译文学研究综述
Ⅱ 重要论文摘要
一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论文摘要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
从学科层面反思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
祈向“本原”:对歌德“世界文学”的一种解读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
比较文学学术系谱中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
二 比较诗学论文摘要
“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走向和理论建构
“文学社会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
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
回顾结构主义与中国文论的相遇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化过程与四重证据法
——学术史的回顾及展望
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他国际遇
——意象论话语在日本、朝鲜、美国
异域中国文论西化的两种途径
——世界主义文论话语探究
三 东方比较文学论文摘要
《古事记》文体特征与汉文佛经
——语体判断标准刍议
池田大作与俄罗斯文学
对东方古典文学的翻译和研究
——当代北欧学界重建世界文学中的趋势
封闭的开放:泰戈尔1924年访华的遭遇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
——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
论佛教与古代汉文学思想
日藏汉籍与敦煌文献互读的实践
百年中国文学的朝鲜叙事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
——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游行柳》与中日墓树之制
朝鲜李朝古体汉诗论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
昭君出塞故事的中外文学演绎
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日本文学中陶门柳的隐士融合
日本近代《楚辞》研究评述
《徒然草》与老庄思想的影响
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生成
印度佛教创世神话的源流
四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摘要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1920年代:冯至与中德浪漫传统的关联
国内贝克特研究述评
弥尔顿在中国:1837-1888,兼及莎士比亚
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
摩尔诗歌与中国美学思想之渊源
政治东欧与文学东欧:论东欧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在关联
晚清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和中国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近代来华美国女传教士
——以《异邦客》、《战斗的天使》、《相片》及《河畔淳颐园》为例
“中心一边缘”双梦记: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中的流散/离散叙述
……
Ⅲ 重要论著简介及要目
Ⅳ 大事记
Ⅴ 文献索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10年) 节选
曹顺庆和王庆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如何改变中国古代文论“失语”状态继而让中国古代文论恢复活力的问题,从话语研究的角度展开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之对话具有充分可比性和重要学术意义的论述。文章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共存于我国的文学理论学术话语中,彼此的对话与交流成为无可避免也不应忽视的问题。从纵向看,二者存在着实际的影响关系,中国古代文论是西方当代文论或隐或显的思想来源,而西方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从横向看,二者虽有异质性差异,但却指向文心人性,具有平行研究的可比性,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有助于解决当前世界学术的前沿问题,也有助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可以说,该文章角度新颖、材料分析充分,对深化中外文论对话、中国文论重建等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而王宁的两篇文章,前一篇也是从话语权问题切入,但是具体的论述角度则集中在中国学者或学界如何争取走向世界之话语权的问题上。该文章指出,过去三十年间中外文论的交流与对话十分频繁,但这种交流与对话主要是单向度的,即大量西方理论著作进入中国,而极少有中国理论著述走向世界,这显然是中国学者缺乏话语权意识所致。因此,针对当前中外文论交流与对话的不平衡状况,中国学者首先应该掌握国际中国研究的话语权,进而在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话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终才能全方位地拓展自身与国际学术界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而鉴于目前客观存在的美国文化霸权和英语强势地位,中国学者需要通过英语直接著述和翻译中介两种途径来实现上述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国际化战略,从而使中外文论对话的路径由单一逐步过渡到双向乃至多元。该文章并不是理论维度的剖析,而是实践层面的探讨,可以说为我国学者进行中外文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而王宁的后一篇文章,首先讨论了不同理论思潮多元发展之“后理论时代”的状况,继而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新儒学”理论建构及意义问题展开论述,并指出在此背景下经过改造并重新阐释的后现代“新儒学”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学界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的重要理论资源。*后文章还谈道,“后现代时代”的来临给中国文论建设的国际化带来重要意义和启示。可以说,该文章结合当前的国际学术语境对中国文论走出国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而“中论西化”方面,本年度亦出现了一批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如曹顺庆和邱明丰的《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该文章指出中国文论在当下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这与其在现代转型时盲从西方话语的选择具有内在联系。中国文论的百年建设呈现出一种西化的历程,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从这些标志性的时代人手,作者剖析出西方理论话语对中国文论的规训,以及其所造成的中国文论更新乏力、逐渐失去与当下文学之联系的事实。另外,文章还揭示了中国文论西化的本质: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持续盲从,并且具体表现为科学化、体系化、范畴化这三个基本维度和对现实主义的倾向性。可以说,该文章对中国文论在百年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西化历程进行了一次梳理和评价,启发了学界对中国文论之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又如杨剑龙的《论西方文艺中心论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该文章指出,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发展离不开域外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的引入,却离开了对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以至于形成了中国文艺学西方中心论、数典忘祖、缺乏本土色彩、理论与创作实际脱节的尴尬状态。所以,面对中国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悠久传统与丰富资源时,当下学者应该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思维、范畴、方法等方面进行挖掘,在充分研究继承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同时,推进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真正创新。可以说,这篇文章指出了当下西化色彩过度之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困境与局限,重申了学界内要求立足本土、采纳中外众长之态度的中国文论建设与现代转型的观点。 至于“西论中化”方面,如高楠的《全球化语境中文艺学建构的西论中化》(《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该文章指出新时期文艺学建构的30年,也是在全球化语境中西论中化的30年。全球化语境及文艺学的西论中化,不仅是文艺学建构置身其中的时代背景,更是文艺学理论建构过程本身和文艺学理论形态本身。而全球化语境中文艺学西论中化的理论意义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作用于文艺学建构的全球化双面影响,即全球化在提供全球性理论构建之视野及理论资源的同时,还形成了被动的主体性压抑;二是传统在全球化中成为民族自我的身份根据;三是问题式研究是30年来文艺学主体性建构的身份标志;四是文艺学理论构建在全球化中体现出边缘化倾向;五是文艺学理论构建在全球化西论中化中形成复合性话语表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论中化”这一命题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是历年来研究的重点。如彭修银、侯平川的《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话语张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该文章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逻辑结构张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哲学基础的支撑张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实践性张力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包容吸纳张力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概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一体系的话语张力内涵,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界内关于该命题的思考。又如王小强的《意义追寻中的价值生成与流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国化历程的多重视角探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该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历史建构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话语系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美学-历史”批评、“文化诗学”批评。这三种批评话语系统的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更替,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国化在意义追寻中的价值生成及其流变过程。而正是这一历程对我们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10年) 作者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批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从事比较文学和文艺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方文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及资料汇编》,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马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首席专家。著作有《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史》《中外比较文论史》等30余部。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分会会长,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方文学研究。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