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
>
心灵四书(全4册)
-
>
非暴力沟通
-
>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让你少走弯路的60个智慧锦囊
-
>
(文学)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
>
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暖爱(黄皮)
-
>
明天,我想重新喜欢上自己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98323
- 条形码:9787518098323 ; 978-7-5180-9832-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本书特色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带你探索温和沟通的技巧本书为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姑息治疗师凯瑟琳·曼尼克斯全新力作。在本书中,她教会我们如何谈论死亡、失去、分离等艰难的话题,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冷静的、深思熟虑的、明智的评论和实用的建议。通过分享毕生的工作与经验所得,曼尼克斯教会读者善用沉默和陪伴等沟通技巧,寻找蕞合适的方式耐心倾听,妥善回应,温柔对待所爱之人。 结合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给你切实的参考和建议这是一本关于同理心的充满智慧、温柔与爱的书,由众多真实的故事构成。这些故事关于如何支持人们——无论他们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在这些令人心碎的故事背后,作者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参考。对于接到悲伤的、不受欢迎的消息,或进行临终前的对话而言,有一套实用的理论和技巧帮助人们去更好地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时刻。 从癌症护理和姑息治疗师角度出发的处世智慧本书不仅是关于开启艰难对话和学习倾听技能的指导书,更是改善人们待人接物方式的宝贵来源。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惧怕谈论死亡,不谈论它反而剥夺了我们选择面对的时机;作者还告诉我们不要强忍悲伤,悲伤只是一个使人们能够与别离妥协的过程。 ● 湛庐文化出品。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内容简介
如果你的好友正在经历痛苦,你应该怎么去劝慰他?如果你的亲人身患重病,你要如何用温柔的方式坦白那些残酷的真相?你又该如何坚强地面对临终之榻的谈话?当你准备谈论以上这些关于死亡、分离、创伤的话题时,是不是常常感到很艰难?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温柔的方式进行艰难对话的沟通宝典。“对话”在本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它并非关于“告诉”,通过强加个人观点去解决问题,而是关于双方之间的双向对话——一种口头舞蹈。沟通就像跳舞,一方引导,但从不强迫对方;而另一方追随,却从不会感受到压力。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姑息治疗师凯瑟琳·曼尼克斯结合一系列引人反思、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以及与她在医学和心理学前沿毕生的工作经验,教会读者如何开启并进行一场艰难的对话,如何理解谈话中的温和,用他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表达自我,如何用陪伴缓解他人的痛苦。 本书并不会提供一套现成的脚本让读者照本宣科,它提供的不仅是原理和规则,而是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令人深思的故事,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讨、发现、感悟一些值得被记住的实用沟通技巧和原则,学会用温柔的方式完成那些艰难的对话。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目录
第1部分 如何开启一场艰难的对话
01 发出邀请,打开通往对话的大门
02 为理解而倾听
03 理解谈话中的“温和”
04 用好奇心开启话题
05 运用开放式问题
06 用陪伴缓解痛苦
07 适时利用沉默
08 恰如其分地结束谈话
第2部分 如何让困境中的人自己走出痛苦并做出改变
09 专注倾听、关注情绪、表达好奇
10 领悟沉默的本质,坚定陪伴
11 把话语的主导权交给对方
12 倾听自我的心声
第3部分 如何跨越对话中的复杂情绪、分歧与冲突
13 利用“门槛效应”,鼓足开口的勇气
14 控制沟通中的愤怒情绪
15 倾听是一门增近感情的课程
16 沟通中的犹豫与挣扎
17 如何传达那些不受欢迎的消息
18 如何坦白*残酷的真相
19 如何解决意见分歧
20 坚强面对临终之榻旁的谈话
21 如何面对丧亲者
第4部分 如何真正达成彼此之间的连接、共情和关怀
22 找到倾听与倾诉的仁爱空间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节选
怎么听比怎么说更重要 在一场重要的谈话中,若想高效地沟通,我们怎么听比我们说什么更重要。细心倾听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方的想法,而充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谈话的节奏:不要一次性说太多,我们要顾及对方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想法,并留意对方的情绪。在这场谈话中,我们要步调平稳,张弛有度。 让我们先忘记说话这件事。我们只倾听,不去想接下来要说什么:倾听,不是为了回应对方,而是为了理解对方。这样做就会有沉默的时候:对方整理思绪时会沉默;我们思考对方的话时会沉默;谈话中有人变得情绪化,我们也会沉默。为理解而倾听,意味着我们只有在完全消化了对方说了什么之后,才能去想接下来该说什么。 接受而不评价。每种心理学实践模式都奉行“倾听而不评价”这条准则。说话的人只有充分描述他们的经历,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所见所感;更重要的是,经过一番全面描述,他们也能以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况,可能由于之前深陷其中而不知全貌。如果担心倾听者会评价自己说的话、经历的事或者应对的方式,说话的人在描述时就会有所保留。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故事“和盘托出”,但这确实是项艰巨的任务。讲给陌生人听或许比跟我们在意的人讲更容易;而向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向有影响力和地位的老师、领导诉说,尤其困难,因为我们会担心让亲友失望,害怕让老师或领导不悦,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前程。作为倾听者,唯一有益的评价,就是知道对方能如此信任我们,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去对得起这份信任。 重视沉默。谈话中的沉默,是双方都在思考的时刻。一场谈话如果只是为了传递信息,那就不怎么需要沉默。比如,你要告诉我今晚见面的时间地点,而我又很熟悉那个地方怎么去,那么这段对话就会很简洁: “那我们今晚见?七点半在电影院门口怎么样?” “好的,等会儿见!” 但是,如果不只有一家电影院,或者我不确定从之前的活动地点耗时多久能到约定的电影院,那么我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然后说:“我不确定七点半前能到。电影什么时候开始?” 这样一来,你也需要花些时间思考:回想一下电影开始的时间,计算一开场前的广告能不能为对方提供一些缓冲时间,或者看看这部电影晚些时候还有没有其他场次。 在谈话中,沉默可以放慢一切节奏。慢下来,便于我们能更好地关注对方正在说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放慢节奏还能让他们在面对重要的、激动人心的或期待已久的谈话时,减轻焦虑。但你要注意,假如对方还没准备好讲述自己痛苦的想法,盼着对方说话的那种沉默,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我们会在本章第七节中更深入地探讨如何恰当地运用沉默。我们不要打破沉默,但可以用简短的鼓励点缀其间,比如“没关系,我在听。”“慢慢来。”“我知道你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要注意,你若直勾勾地盯着对方会让他们感到慌乱或者匆忙作答;你若移开目光或者向下看,反而能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 因此,沉默有助于谈话进行下去,给彼此留些沉默的空间,别去打破它。 确认你的理解。“为理解而倾听”还意味着要不断确认我们“真的”理解了对方所说的话。这个道理过于明显,所以经常被忽视。当别人跟我们说他们担心的问题时,我们如果能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确实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会对他们更有帮助。我们可以问对方:“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主要担心……我说的对吗?”或者“听起来,你*难过的是……”然后停下来,让他们肯定或者纠正我们。这种方法能让我们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了对方。 为了确认自己的理解,我们在谈话时偶尔打断讲话的人,通常并不会令对方不快。事实上,这么做反而让对方觉得我们在认真地倾听他们,同时还能减缓谈话的节奏。当对方倾诉盘旋在他们脑海中那些混杂的想法、情绪、话语、回忆和猜测时,放慢讲话的速度能让他们更清晰地表达它们。很多时候,他们只要大声说出来,就能帮助他们反思整个情况,找到应对的新方法。 “谢谢,你真的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倾听的对象经常这样说。实际上,一切全是他们自己的功劳,倾听者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安心的空间,然后认真地听他们说而已。 总结和确认非常重要。我教我的学生把倾听当作跳华尔兹舞,循着这样的节奏倾听他人:问题,问题,确认;问题,问题,总结。如果倾诉者不去频繁地复述和总结,我们很容易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对方,而实际上,我们会对听到的内容形成了错误的假设。所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到位至关重要。
当我们必须谈论死亡与别离时 作者简介
凯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 ●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专业姑息治疗师,认知行为治疗师。 ● 1993年,获得了认知行为治疗师的资格,创办了英国第一家专门为姑息治疗患者开设的认知行为疗法诊所,并对姑息治疗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 她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与患有不治之症和处于重症晚期的人打交道,陪伴了数千名患者走完人生的蕞后一程。 [译者简介] 张熙 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及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毕业项目课题即疗愈写作。曾任全职口译和图书编辑。现为大学教师,从事文学翻译研究。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9¥2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改社版)
¥39.5¥55 -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
¥20.3¥45 -
往里走,安顿自己
¥35.9¥59.9 -
极简关系:人是拿来爱的,东西是拿来用的
¥42.3¥59 -
我做错了什么:产生精神疾病幸存者的真实回忆录
¥2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