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教师研修的理论与方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2233
- 条形码:9787030712233 ; 978-7-03-07122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师研修的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八章内容。其中,**章探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并进一步归纳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特色;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教师教育能力标准的内涵和特质,提出了教师数字能力标准模型,以满足"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第三章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和区域研修等及其融合模式的创新应用和实证;第四章结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形成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智能分析处理模式和方法;第五章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工作坊的研修质量,如:知识交互、教师讨论深度、用户行为投入、角色影响等。第六章聚焦于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教研活动设计、研修效果影响、教研行为分析和网络教研效果评价等。第七章探索集中面授培训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互动以及线下研修等有机融合的研修模式,以破解教师培训与实践脱离的突出问题。第八章展望了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方法和路径。
教师研修的理论与方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章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1
**节 “国培计划”与教师专业发展 2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4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及诉求 7
本章小结 10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11
**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脉络 12
第二节 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师能力模型 15
第三节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 27
第三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方法 28
**节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方法概述 29
第二节 基于视频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方法 34
第三节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云模型及其应用 50
第四节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交互深度量化方法 65
第五节 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及应用 73
本章小结 85
第四章 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及应用 86
**节 教师网络研修内涵及理论基础 87
第二节 PST视域下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及应用 93
第三节 支持教师区域研修的PAST模型及应用 102
本章小结 113
第五章 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及其应用 114
**节 教师工作坊及其应用现状 115
第二节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 118
第三节 教师工作坊的用户参与行为分析 127
第四节 教师工作坊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分析 140
第五节 教师工作坊中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网络分析 148
本章小结 161
第六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教师研修及应用 162
**节 网络学习空间分类及功能 163
第二节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教师研修发展状态 164
第三节 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研修模式及影响因素 167
第四节 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投入模型及应用 180
第五节 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及应用 195
本章小结 203
第七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及应用 205
**节 混合式培训与教师研修 206
第二节 教师混合式培训中主题研修活动设计模型及应用 211
第三节 教师混合式培训中的同侪互助模式及支持策略 221
本章小结 242
第八章 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 243
**节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 244
第二节 智能教学技术及其发展 251
第三节 融合人工智能的教师专业发展 262
本章小结 266
教师研修的理论与方法 节选
**章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实施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节 “国培计划”与教师专业发展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上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发展道路。从1978年至今的四十多年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教育作为国家*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奠基性的社会事业,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后,随着《终身教育引论》《继续教育—问题与展望》等著作的翻译出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进入我国教师教育领域。我国先后颁布或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6年)、《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2000年)、《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04年)等政策文件,汇聚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进而使教师培训从“学历补偿教育”成功转变为“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培训制度化、专业化、多样化发展。2008—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全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近百万中小学教师参加相关教师培训,以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与任务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为基础,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的通知》,全面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国培计划”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大类项目,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师培训需求,并发挥其示范与引领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作用;以“雪中送炭”的宗旨,发挥“种子”教师的骨干示范作用,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了教师教育的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撰写的《“国培计划”蓝皮书(2010—2019)》摘要中指出,在2010—2014年国家启动、规范实施阶段,“国培计划”培训教师达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比为96.4%,大幅提升了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起实施新一轮(2015—2020年)“国培计划”。聚焦乡村,并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同时将改革创新集中于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培训重心下移,打破培训项目分割状态,将“项目区县”作为载体开展送教下乡等模式的教师培训,实现一线名师培养一线教师,充分发挥名校作用,助力乡村教师、校长的能力提升。 “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全面实施至2019年已经培养了1500万余名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从项目到管理、从设计到实施、从内容到方式、从过程到绩效在内的多类型多层级多因素的教师培训体系 。“国培计划”是一项涉及范围极为广泛的伟大教育实践,同时独具“中国特色”,动员了全国教师参与到教师培训之中,在投入力度、实施范围、模式探索等方面对我国教师培训领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具有普适意义的实践模式和知识思想。尤其是“国培计划”对中西部省、市、县给予的有力支持,有效促进我国教师培训在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等方面逐步走上了正轨,拥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国培计划”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的理念和模式都已经成为地方全员常规教师培训实施的模板。因此,“国培计划”不仅通过具体的培训行动让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受益,还对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所具有的持续变革的效应和创新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过困境,对此专家和研究者对计划进行整体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传统教师培训,构建了翻转式培训模式,通过整合课程、师资、平台、环境、资源、文化、评价等培训要素,挖掘学员学习能力与增强效果;构建教师培训的评估、诊断、改进、提升一体化机制,强化培训质量评估;系统解决“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和评价体系建设为路径,重点关注和解决各个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科学、系统地提升从业机构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中央政府主导下,探索县区政府、院校、教师一体化设计协同式联动培训模式等 。社会各界努力为教师提供所需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并通过优秀教师教育者培训*优秀的教师的方式逐渐形成优质价值链;使“国培计划”服务于底层教师教育体系建构,以保证其为教师质量奠基;确立优质学校在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培育“充分发挥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基础作用”的有生力量;发挥“名师工作室(坊)”的教师教育优势以及促进发挥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龙头作用的目标 。 总的来看,“国培计划”有效促进了我国教师培训规模的极大增长,与此同时在培训体系建设、培训课程研发、培训模式创新、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机构和培训者队伍发展壮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当然,“国培计划”在政策落实等相关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并且影响教师培训实施效果的因素也具有多面性,不仅包括培训项目设计的内部因素,还包括培训项目外部管理因素以及参与培训学员的个人因素,即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体现 。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规划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5条中提到,“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年,教育部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并就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四大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以明确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所需达到的工作目标和所需完成的具体任务 。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明确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农村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得以提升,同时开展农村中小学试点工作,争取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使计算机教室能够在农村初中正常投入使用,并在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以及教学光盘播放点。 2010年7月,为有效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大要点和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对2011—2020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是“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2012年2月教育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中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区域综合试点和1600所学校试点。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试点工作包含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规模化应用,以及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 。 2012年6月教育部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进一步加强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任务,将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推动优质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提高、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与生存能力,建设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该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全员培训,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到2015年,85%以上的教师基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技能;推动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鼓励各地大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教育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的新阶段。该规划明确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及“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等任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行动,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综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其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2005年4月印发《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该计划是为了贯彻国务院批准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制定。 2006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