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09675
- 条形码:9787300309675 ; 978-7-300-3096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内容简介
书立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广泛汲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从内涵阐释、理论基础、历史镜鉴、实证分析、机理规律和实践策略等方面初步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感染性的理论框架,探索凝练了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对大学生个体基于情感激发的价值观影响和人格塑造,科学提出了组织感染性的发生机制、内在机理和一般规律,为更好利用大学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实践路径及引导策略。直面回答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隐性思想教育规律,深刻回应了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等时代要求。
该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6YJC710042)*终成果。入选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文库。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目录
目 录
导论 1
**章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内涵阐释 25
**节 大学生组织的基本内涵 2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基本内涵 37
第三节 大学生组织感染性的基本内涵 43
第二章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 51
**节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的指导理论 53
第二节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的借鉴理论 63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组织建设政策文献解析 69
第三章 大学生组织发展的宏观审视与组织感染性的 历史镜鉴 75
**节 对大学生组织形成的一般认识 77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组织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组织感染性特征 83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
第三节 当前大学生组织发展的现实样态 92
第四章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实证分析 101
**节 实证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03
第二节 大学生组织归属的现状分析 107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要素分析 113
第五章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机理和规律 131
**节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 133
第二节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内在机理 141
第三节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的一般规律 150
第六章 优化大学生组织建设与强化组织感染性的 实践策略 155
**节 优化大学生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157
第二节 强化大学生组织感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164
第三节 解剖麻雀:从一间寝室看大学生组织感染性 教育引导策略 172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93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节选
**节大学生组织的基本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对于陌生对象而言,人们首先就要确定“你是谁”,“你来自哪个单位”,身份的辨识往往是通过组织来实现的。对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进行研究,关键在于完整认识大学生组织的本质内涵,包括大学生组织的概念、大学生组织的一般分类方法、大学生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的特征与功能,这是研究的出发点。一、组织与大学生组织的概念辨析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①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恩格斯认为:“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②因为生存和基本安全的需要,人类结成群体,在此基础上又因为自我发展的需要,比群体更为成熟的组织得以诞生。在这一基本趋势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开始形成。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个体人为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然要选择与其他个体发生实质性的社会关系。从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这种社会关系主观上制约了个体人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化程度,但客观上社会关系又成为满足个体需求,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回归到研究的本源,如将这种社会关系聚焦化,便是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既是组织存在的先决条件,更是组织发展的本质条件。因此可以说,组织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组织关系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完整的人不可能脱离组织而存在。(一)不同学科对组织的认识由于人类组织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可替代,对组织的认识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现实问题。因为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不同学科对组织概念的界定也存在一定差异。社会学强调组织的社会性,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①。管理学则强调组织带来的效益与效率,认为组织就是互为影响的一个团队,团队较之个人更易实现组织目标②。而心理学更为强调组织对个体意识的影响,认为组织是人们为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上发生相互联系或影响的群体③。虽然不同学科在对组织定义的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其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注意到了个体关系对组织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并没有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组织的严格定义,不足以明确提出这种概念。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逻辑起点。同时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一切矛盾的萌芽。只有既研究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规律,又研究和掌握人群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横向联系规律,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为,使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④。这让我们从侧面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的集中就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组织。因此,本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强调的组织,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驱动下,相对聚合的个体与个体思想行为矛盾的集中反映与有效引导过程。(二)大学生组织的概念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印证组织生活给个体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从宏观视角来看,社会环境从不同维度将人们界定在不同的群体中;从微观视角来看,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因社会关系又缔结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也就是自己的“圈子”。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一部分,既被社会组织所“吸收”,同时又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组织。本书强调的学生组织是指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依法设立的具有一定教育管理功能的,或是由学生根据自身价值追求、成长需要、兴趣爱好、行为特点而自发建立和自主选择的,具有一定组织特征的群众性团体。根据上述基本描述,可对大学生组织做如下定义:所谓的大学生组织,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组织成员某种共同需求为目标,由一定数量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具备组织特征与组织规范的,旨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并体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集合体。其广义上涵盖大学生参加的所有校内外组织,狭义上专指大学生参加的校内组织。本书主要以后者为研究对象。
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作者简介
王子刚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一般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重庆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东北师大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教材1部。教学科研成果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个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吉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长春市高校优秀学生管理个人等荣誉称号,辅导的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班级获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