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1(4.3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8146935
  • 条形码:9787218146935 ; 978-7-218-14693-5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特色

1.梁实秋家人深情赞誉,亲自授权审定。 2.完整收录梁实秋经典美文,附赠生活态度书签。 3.一代“生活家”梁实秋趣味散文精华选,飘逸笔触道破人间百态。 4.从独处、美食、生活、人生、艺术、自然等方面,领略一代大师梁实秋八十余年的洒脱智慧,愿你活得豁达通透、洒脱自在。 5.央视推崇的文学大师,韩寒的写作模范,季羡林、余光中、冰心等集体盛赞。 6.从其2000万字的作品中反复精选,至诚推荐。其文闲适从容、幽默机警,花鸟虫鱼、诗文书画、生活琐事、人间世态无不信手拈来,堪称华语散文的典范。 7.梁实秋的作品被誉为“三代国人的人生读本”,改变了读者的生活观。 8.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心中自在,平静而活。不逐流,不随波,心中有坚守,眼眸有星辰。 9.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季羡林10.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时或滑稽突梯,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俗趣。 ——余光中11.我再大一点,对近代文学史有了兴趣,发现梁先生也和人吵过架,在整个社会都淹没在一种声音的时候,梁先生对文学自由坚持的声音犹如繁星中让我们看到了一轮新月。 ——林清玄12.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13.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14.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内容简介

《旧事新知风雨声》收录《漫谈读书》《谈幽默》《论散文 》《了生死》《早起》《说俭》《独来独往》等50余篇梁实秋经典散文。或论事说理,或剖析人生,大事小情在作者笔下都别有情味,读来生动有趣,简洁酣畅。其中有种犀利的深刻和劲道,掩卷仍觉意犹未尽。梁实秋的杂文在分析评判之余,更多了一种充满智慧的调侃,不是冷眼看世界的漠然,也并非愤世嫉俗的狂热,而是饱含深情地静观世间万象。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目录

漫谈读书 / 002

黑猫公主 / 006

听戏、看戏、读戏 / 011

莎士比亚的演出 / 017

谈幽默 / 026

回首旧游 / 031

徐志摩的诗与文 / 035

怀念陈慧 / 041

读书苦?读书乐? / 046

平山堂记 / 057

早起 / 063

学问与趣味 / 066

说俭 / 07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073

跃马中条记 / 077

“但恨不见替人!” / 082

美国去来 / 085

升官图 / 092

悼齐如山先生 / 096

新年献词 / 102

利用零碎时间 / 105

“魑魅惊人须早回” / 110

文艺与道德 / 112

略谈英文文法 / 117

国文与国语 / 120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 / 126

所谓“普罗文学运动” / 130

玛克斯·奥瑞利阿斯 / 136

《誓还小品》读后 / 145

独来独往 / 148

忆老舍 / 152

海啸 / 160

《琵琶记》的演出 / 164

忆《新月》 / 174

流行的谬论 / 184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 / 194 虐待动物 / 198

了生死 / 202

约翰逊的字典 / 206

感恩节的生活纪实 / 216

论散文 / 222

翻译 / 228

论批评的态度 / 231

新诗的格调及其他 / 237

谈志摩的散文 / 242

文学里的“幽默” / 246

文学之集合的研究 / 250

戏剧与戏剧文学 / 255

读《醒世姻缘传》 / 258

杂感三则 / 267

文学史的材料与方法 / 272

文学与大众 / 277


展开全部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节选

漫谈读书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幸运的事,他能适当地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圻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板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谈幽默 幽默是humor的音译,译得好,音义兼顾,相当传神,据说是林语堂先生的手笔。不过幽默二字,也是我们古文学中的现成语。《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幽默是形容山高谷深荒凉幽静的意思,幽是深,默是静。我们现在所要谈的幽默,正是意义深远耐人寻味的一种气质,与成语幽默二字所代表的意思似乎颇为接近。现在大家提起幽默,立刻想起原来幽默二字的意思了。 幽默一语所代表的那种气质,在西方有其特定的意义与历史。据古代生理学,人体有四种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这些液体名为幽默(humours),与四元素有密切关联。血似空气,湿热;黄胆液似火,干热;粘液似水,湿冷;黑胆液似土,干冷。某些元素在某一种液体中特别旺盛,或几种液体之间失去平衡,则人生病。液体蒸发成气,上升至脑,于是人之体格上的、心理上的、道德上的特点于以形成,是之谓他的脾气性格,或径名之曰他的幽默。完好的性格是没有一种幽默主宰他。乐天派的人是血气旺,善良愉快而多情。胆气粗的人易怒,焦急、顽梗、记仇。粘性人迟钝,面色苍白、怯懦。忧郁的人贪吃、畏缩、多愁善感。幽默之反常状态能进一步导致夸张的特点。在英国伊利沙白 时代,幽默一词成了人的“性格”(disposition)的代名词,继而成了“情绪”(mood)的代名词。到了一六〇〇年代,常以幽默作为人物分类的准绳。从十八世纪初起,英语中的幽默一语专用于语文中之足以引人发笑的一类。幽默作家常是别具只眼,能看出人类行为之荒谬、矛盾、滑稽、虚伪、可哂之处,从而以犀利简捷之方式一语点破。幽默与警语(wit)不同,前者出之以同情委婉之态度,后者出之以尖锐讽刺之态度,而二者又常不可分辨。例如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之中,孚斯塔夫 滑稽突梯 ,妙语如珠,便是混合了幽默与警语之*好的榜样之一。 幽默一词虽然是英译,可是任何民族都自有其幽默。常听人说我们中国人缺乏幽默感。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社会里,幽默可能是不被鼓励的,但是我们看《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谑而不虐仍不失为美德。东方朔、淳于髡,都是滑稽之雄。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为立滑稽列传。较之西方文学,我们文学中的幽默成分并不晚出,也并未被轻视。宋元明理学大盛,教人正心诚意居敬穷理,好像容不得幽默存在,但是文学作家,尤其是戏剧与小说的作者,在编写行文之际从来没有舍弃幽默的成分。几乎没有一部小说没有令人绝倒的人物,几乎没有一出戏没有小丑插科打诨。至于明末流行的笑话书之类,如冯梦龙《笑府序》所谓“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直把笑话与经书子史相提并论,更不必说了。我们中国人不一定比别国人缺乏幽默感,不过表现的方式容或不同罢了。 我们的国语只有四百二十个音缀,而语词不下四千(高本汉这样说)。这就是说,同音异义的字太多,然而这正大量提供了文字游戏的机会。例如诗词里“晴”“情”二字相关,俗话中生熟的“生”与生育的“生”二字相关,都可以成为文字游戏。能说这是幽默么?在英国文学里,相关语(pun)太多了,在十六世纪时还成了一种时尚,为雅俗所共赏。文字游戏不是上乘的幽默,灵机触动,偶一为之,尚无不可,滥用就惹人厌。幽默的精义在于其中所含的道理,而不在于舞文弄墨博人一粲。 所以善幽默者,所谓幽默作家(humourists),其人必定博学多识,而又悲天悯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的谈唾珠玑,令人解颐。英小说家萨克莱于一八五一年做一连串演讲,《英国十八世纪幽默作家》,刊于一八五三年,历述绥夫特 、斯特恩等的思想文字,着重点皆在于其整个的人格,而不在于其支离琐碎的妙语警句。幽默引人笑,引人笑者并不一定就是幽默。人的幽默感是天赋的,多寡不等,不可强求。 王尔德游美,海关人员问他有没有应该申报纳税的东西,他说:“没有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天才之外。”这回答很幽默也很自傲。他可以这样说,因为他确是有他一分的天才。别人不便模仿他。我们欣赏他这句话,不是欣赏他的恃才傲物,是欣赏他讽刺了世人重财物而轻才智的陋俗的眼光。我相信他事前没有准备,一时兴到,乃脱口而出,语妙天下,讥嘲与讽刺常常有幽默的风味,中外皆然。 我有一次为文,引述了一段老的故事:某寺僧向人怨诉送往迎来不胜其烦,人劝之曰:“尘劳若是,何不出家?”稿成,投寄某刊物,刊物主编以为我有笔误,改“何不出家”为“何必出家”,一字之差,点金成铁。他没有意会到,反语(irony)也往往是幽默的手段。

梁实秋雅舍小品:旧事新知风雨声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斗。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作品或描摹柴米油盐,或述说闲情逸趣,或探讨世间百态,或漫谈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洒脱与智慧。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