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4-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45.5(7.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04685
  • 条形码:9787100104685 ; 978-7-100-10468-5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本书特色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 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一册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 展示自然界之深邃的一次盛大旅程,从一米见方的土地揭示生命的波澜壮阔。 ? 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 这是一本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低级生物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真菌和土生节肢动物的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哈斯凯尔带领读者进入一种介于科学与诗歌之间的新的自然文学流派。在这种风格下,不可见之物显露原形,微小事物变成宏大的事物,生命的复杂与美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现。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哈佛大学名誉教授 ★戴维·晗斯凯尔在坎伯兰高原上一米见方的小天地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他如同以往任何作家一样,清晰地看到了整个富有生机的地球。文中的每个章节,都会教给你新的东西! ——比尔·麦吉本(Bill McKibben),著有《即将到来的地球末日》 ★在这些篇章中,戴维·哈斯凯尔以利奥波德、约翰·缪尔和梭罗的笔法,刻画出演化过程中的美与复杂。对那些希望多到野外去找灵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是非常理想的随身读物。哈斯凯尔非常了解森林以及林中的生灵。他渊博的知识给野外探险者提供了好指南。散文的写作风格,与自然研究中所觅得的诗意宁静相得益彰。这部著作堪称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 ——格雷格格拉芬(Greg Graffin),著有《无政府状态的演变:无神世界中的信仰、科学和坏宗教》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内容简介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很好图书奖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终入围作品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一册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展示自然界之深邃的一次盛大旅程,从一米见方的土地揭示生命的波澜壮阔。? 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这是一本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低级生物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真菌和土生节肢动物的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目录



1月1日 伙伴关系
1月17日 开普勒的礼物
1月21日 实验
1月30日 冬季植物
2月2日 脚印
2月16日 苔藓
2月28日 蝾螈
3月13日 獐耳细辛
3月13日 蜗牛
3月25日 春生短命植物
4月2日 电锯
4月2日 花朵
4月8日 木质部
4月14日 飞蛾
4月16日 日出的鸟
4月22日 行走的种子
4月29日 地震
5月7日 风
5月18日 植食性昆虫
5月25日 波纹
6月2日 探求
6月10日 蕨类
6月20日 混乱
7月2日 真菌
7月13日 萤火虫
7月27日 太阳光斑
8月1日 水蜥和郊狼
8月8日 地星
8月26日 蝈蝈
9月21日 医药
9月23日 毛虫
9月23日 秃鹫
9月26日 迁徙的鸟
10月5日 预警波浪
10月14日 翅果
10月29日 面容
11月5日 光线
11月15日 纹腹鹰
11月21日 嫩枝
12月3日 落叶堆
12月6日 地下动物世界
12月26日 树梢
12月31日 观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全部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节选

  《看不见的森林(自然文库)》:  在坛城上,鹿的影响是微妙的。乍眼一看,灌木丛和细枝似乎是无忧无虑的;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树枝的末梢被掐掉了,两边露出短小的断茬。坛城上十多丛灌木,近半数被啃掉了枝干,但是还没有一株被啃得露出树桩。我推断,鹿和它们的微生物同伴是坛城上的常客,不过那些鹿并不饥饿。它们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光啃多汁的细枝,而不去碰那些木质枝干。在东部森林中,这种挑肥拣瘦的习惯即将成为白尾鹿中间一种危险的奢侈行为。在这些鹿出没的大部分地区,植被保护都是徒劳之举:鹿群增长迅猛,这些日渐增多的迁徙动物,凭借它们的牙齿和瘤胃,荡平了森林里的嫩枝、灌木和野花野草。  很多生态学家声称,近年来鹿群的增长,是遍及美洲大陆的一大灾难。这种灾难,或许相当于冬天用玉米填塞反刍动物的瘤胃;整个群落陷入了-一种不自然的混乱状态。针对白尾鹿的这段公案,似乎是无懈可击的。鹿的数量日益增多。植物种群正在减少。喜爱在灌木中筑巢的鸟类找不到安身之所。城郊的草坪上潜伏着蜱虫引发的疾病。我们消灭了捕猎者:先是美洲土著居民,接着是狼,再接着是现代的猎人,捕猎者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我们的田野和城镇将森林砍伐得七零八落,满目疮痍。鹿喜欢在我们创造出的这些边缘地带觅食。我们制定了狩猎保护法,规定打猎季节的期间,煞费苦心地监控鹿群数量,所起到的影响却极其微小。森林的多样性,确信已濒临险境了吗?  或许是的。然而更长远的愿景,给鹿在东部森林中扮演的这种黑白分明的角色,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的迷雾。在我们的文化和科学中,关于何谓“正常”森林的记忆,看起来应当是形成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数百年来鹿**次从森林中绝迹了。19世纪末期,大规模的商业狩猎将鹿群推向了灭绝的边缘。在田纳西州大部分地区,包括这座坛城上,鹿消失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坛城上没有来过一只鹿。接着,放养从别处运来的鹿,再加上消灭山猫和野狗,逐渐使鹿群数量提升上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鹿再次繁盛起来。整个东部森林中也重现了类似的模式。  这段历史扭曲了我们对森林的科学理解。20世纪针对北美东部森林生态的科学研究,大多是在一种没有食草动物干涉的非常态森林中进行。那些更早先的研究尤其如此。我们曾将那些研究当作测量生态变化的标尺,可这把标尺是具有误导性的:在森林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个时期是缺失反刍动物和其他大型食草动物的。因此,我们的记忆所呼唤的,是一种不正常的森林,是在没有大型食草动物的情况下艰难蹒跚的森林。  这段历史滋生了种种令人不安的可能性。野花和喜欢在灌丛中筑巢的柳莺或许正在欣然体验这段非常态时期的结束。鹿群的“过度啃牧”,或许能让森林返回更为普遍的稀疏、开阔状况。现今保存下来的一些早期欧洲殖民者的日记和信件,为这些观念提供了某种支持。1580年,托马斯·哈略特(Thomas Harriot)在从弗吉尼亚寄出的信中写道:“说到鹿,有些地方有一大群。”1682年,托马斯·阿希(Thomas Ashe)在报告中称:“这里有无穷无尽的牧群,整个乡村似乎就是一个连绵不绝的牧场。”1687年,汉顿的拜伦(Barondela Hanton)继续谈到这一主题:“我无法用数据来表述在这些树林中看到的鹿和火鸡的数量。”  这些欧洲殖民者的记述带有很强的暗示性,但是很难说是确定无疑的。他们的信件,很可能因为鼓吹殖民计划而带有偏见。在他们刚刚踏足的这片陆地上,大部分居民都是猎人,疾病和种族屠杀使人口大批死亡。然而,种族屠杀中幸存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先人留下的考古学证据,无不表明,甚至就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鹿的数量都是庞大的。美洲土著居民清理并焚烧林地,以促进幼嫩植被的生长,这进而激发了鹿的繁殖力。鹿肉和鹿皮使人类能在冬季生活,鹿的精神也跃动于美洲早期居民的神话中。一切历史和考古学信息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我们的森林中一直居住着大量鹿群,直到19世纪的枪炮将它们逐出森林。20世纪早期和中期那些没有鹿的森林,是偏离常态的森林。  当我们回望人类踏上这片大陆之前的时期,不利于现代人“鹿群恐惧症”的证据将会更多。在*后5500万年中,温带森林一直生长在北美东部。而在那些古老的时期,一条浓密的森林带横跨亚洲、北美和欧洲。由于全球气候变冷,这条长长的带子被分割成孤立的一片片。尤其是在周期性的冰河世纪影响下,温带森林向南推移,随后又随着冰川的退去重新向北部延伸。如今,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欧洲和墨西哥高地的那些独立成块的森林.就是当年冰川作用留下的残迹。跃动于各大陆之间的温带森林有一个不变的主题:这里总是有哺乳类食草动物出没,通常数目不小。  ……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美国南方大学生物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2009年被任命为该年度的卡内基科学教育学院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具创意的老师。    熊姣,湖北天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博物学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