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作者:沈毅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57.2(6.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985346
  • 条形码:9787543985346 ; 978-7-5439-853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本书特色

以时代为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大贡献,刻画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发展脉络,从而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知识框架。本书笔触既侧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不失细致入微。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讲述清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内容涉及数、理、化、天、地、农、医等诸多领域。作者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将史料、传说和出土实物相联结,同时将孕育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背景、民生百态娓娓道来。笔触既侧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不失细致入微。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目录

一 清代科技概述
二 工业与建筑技术
(一)清前期、中期的工业技术
(二)晚清近代工业技术
(三)建筑技术
三 农业与水利科技
(一)农业科技
(二)水利科技
四 天文学
(一)欧洲天文学的有限传播
(二)国人对中西天文学的研究
(三)晚清天文学的发展
五 数学
(一)西方数学的传入与国人的研究
(二)传统数学的挖掘与研究
(三)晚清近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
六 地学
(一)清前期、中期地学的发展
(二)晚清近代地学的发展
七 医学
(一)传统医学的新发展
(二)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发展
八 物理学
(一)近代西方物理学的传入
(二)物理学家的成就
九 化学
(一)西方近代化学的传入
(二)几位化学家
十 生物学
(一)近代西方生物学的传入
(二)进化论的传入
十一 结语
展开全部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节选

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航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历史总要向前发展。鸦片战争爆发前,清代科技较之明代又有某些进步。 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于清初又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时领先于世人的欧洲科技,在中国得到有限传播。 人类社会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创造了人类璀璨科技文明的中国,却自明代中后期起失却了长期保持的世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欧洲大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如风暴猛烈冲击着黑暗中世纪束缚人类理性的樊篱。羽翼渐丰的西欧资产阶级需要海外市场,殖民主义的野心随着资本增值而急速膨胀。以武力征服中国,殖民主义者自感力有不逮,只有以宗教潜移默化中国人的精神才是可取之途。不管明末来华传教士主观动机怎样,教会赋予他们的使命的确如此。传教士有文化,懂科技,更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与好感。于是,先进的科技就随着传教士的西来而东渐。清王朝确立对全国统治后,于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0)注意发挥传教士传播科技的优势,从而使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幸而没有中断。 西洋历法首次在中国采用。明代历法,使用年久,误差很大。明末两次日食,均未测准。崇祯皇帝命以西法修改《大统历》。殆及修成,明朝覆亡,未及颁行。清初传教士汤若望受顺治之命再作整理,清廷以《时宪历》之名颁行全国。 西方科技理论进一步传入。开普勒关于行星运转椭圆形轨道的观点、牛顿计算地球与太阳和月亮距离的方法、哥白尼日心说等天文知识先后传人。《御制数理精蕴》这本百科全书式的西方数学书籍得以编成。物理、化学、地学、医学等科技知识也都不同程度地传到中国。 西学的传入,直接推动了中国科技的某些领域的发展。康熙皇帝组织传教士和国人绘成堪称世界一流水准的《皇舆全图》。梅文鼎、王锡阐等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深入开拓,成就卓然。 即便那些没有受到西学直接影响的领域,由于科学家辛勤耕耘和浇灌,科技之树也是果满枝头。叶天士等人发展、完善温病学说。王清任写出解剖学专著《医林改错》。各类农书、医书数量之大,内容之广,为史所未有。手工业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也有建树。制瓷工艺巧夺天工,达到空前的水平。靳辅、陈潢又把治理黄河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新水平。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此期取得科技进步的决定性条件。明中叶后,小农经济日遭破坏,封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田赋、徭役及说不清的各种加派,更是雪上加霜。明王朝葬身于农民起义的火海之中,清朝统治者心有余悸。这生动而血腥的一课,迫使清统治者适当考虑农民利益,调整与农民的关系。许多有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于顺治、康熙年间推出前台。 开垦荒地所有权受到承认,更明朝藩田为民地。于是自耕农数量大增。 康熙年间时免钱粮,或全国普免或各省分批轮免。若遇灾年,更是例行“蠲免”。治黄河修水利工作更受重视。赋税制度改革*为有力。康熙实行“圣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又有丁银入地赋,按亩数征收的举措。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必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国直省耕地面积由顺治八年(1651)的2.9亿亩,升至嘉庆十六年(1812)的7.9亿亩,此数尚不包括旗地、官田及黑龙江、吉林、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的耕地,大大超过了明代。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扩大,专业种植区也已出现。 城市工商业者的地位相对改善。免受丁银之扰,明以来匠人对国家人身依附的“匠籍”制度随之瓦解。国家对民营瓷窑、纺织工场及采矿等进一步放宽限制。大小城市各类作坊林立,苏杭的丝织、松江的棉纺织、景德镇的制瓷、佛山的铸铁等业名扬天下。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广州、佛山、汉口、北京,成为全国八大商业城市。中小城市星罗棋布。这也是明代无法相比的。 P1-4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 作者简介

沈毅,曾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科技史研究,曾出版若干本我国科学技术史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