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26cm 页数: 19,482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42.6(7.2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492076
  • 条形码:9787502492076 ; 978-7-5024-920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和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研究了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特征及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区别;分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核心指标体系;梳理了当前我国标准化边临的形势、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研究制定了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包括目标、研究方向及实施路径;绘制了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主攻方向框架图;研究提出了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相关对策建议。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目录

**篇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总体战略
**章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节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策文件和文献
二、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一、经济发展维度
二、社会发展维度
三、生态发展维度
第三节 标准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标准化有利于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三、标准化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章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节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特征
一、总体特征
二、具体特征
第三节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区别
一、对现有标准体系的梳理和整合
二、对现有标准体系的补齐和完善
三、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
四、更好适应社会治理新变化
第三章 形势与需求
**节 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战略需求
一、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业态预测
二、面向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化的重大要求
第三节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核心指标体系
第四章 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节 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国际贡献
二、中国各领域国际标准化(ISO、IEC、ITU)现状
三、区域标准化(CEN、APEC等)现状
四、发达国家(美、德、英、日、法等)标准化现状
第二节 我国标准化能力水平
一、农业标准化现状
二、制造业标准化现状
三、服务业标准化现状
四、社会治理标准化现状
五、生态文明标准化现状
六、NQI标准化现状
第三节 我国标准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支撑重大国家战略存在短板弱项
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战略目标
**节 总体目标
一、建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二、建成契合社会治理实践需要的标准体系
三、建立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体系
第二节 阶段目标
第三节 分领域目标
一、农业农村领域
二、制造业领域
三、服务业领域
四、社会治理领域
五、生态文明领域
六、NQI领域
第六章 主攻方向及战略路径
**节 农业领域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二、2025年主攻方向及实施路径
三、2035年主攻方向及实施路径
第二节 制造业领域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
第二篇 农业标准体系战略
第三篇 制造业标准体系战略
第四篇 服务业标准体系战略
第五篇 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战略
第六篇 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战略
第七篇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发展战略
展开全部

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战略研究 节选

  (一)产业发展规模适度产业重点领域的产能规模与社会需求(包括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相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具有实现规模经济、经营者成本降低等特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制造业重点领域产能规模满足国内市场发展,兼顾国际市场需求。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产能总量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  服务业产业规模发展适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特征的高技术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服务业提高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共同选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  (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高  农业经济从注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逐步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由“增产”向“提质”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产品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智能制造、精细制造,掌握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服务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定制化需求,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产业结构合理  科技、资本要素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增高;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  提高标志性产业的集中度。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钢铁企业目前有2000多家,产业集中度低于40%。钢铁行业是流程性产业,具有规模效应,必须提高集中度,才能提高对上下游产业和金融业的议价能力,我国钢铁工业要素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整体创新能力不强。要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快资源整合,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宝钢和武钢合并后,再次与马钢合并,就是一个例证。  (四)产业国际间伸缩能力强  高水平“引进来”和全方位“走出去”并举,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形成全球化生产体系和跨国供应链,产业生产资料、工程、产品、服务全球布局,国际产能合作更加深入。  (五)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强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主要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达到较高水平。以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导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形成高效立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制造业突破核心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卡脖子”短板,实现关键共性技术有效供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六)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不同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先进要素、技术创新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紧密交融、互相促进。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大数据为核心,智能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信息产业有力支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以工业、互联网、服务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与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物流、金融等一体化协调发展,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逐步建立。二、社会发展维度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利益结构更加合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提升,重大群体性事件有所减少,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系统,社会治理手段更加精细化、现代化,社会治理配套的相关综合管理服务更加智能化、便利化。  (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2019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未来15年内,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有望翻倍。北京师范大学曾做了一个系统研究,预测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到2025年可以超过5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指出,2020年到2035年是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中等收入群体比例需要从现在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  (二)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安全,抗灾害和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得到有效保障。在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责险制度,调动社会专业技术服务力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村民(代表)会议、村级议事协商等各类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完善落实,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实现规范化建设,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定型、稳定发展,以覆盖城乡的基本保障制度为基础,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并在规范、有序的条件下实现良性运行。到2050年,完成社会保障由基本保障型向生活质量型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将不再是项目扩张,而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保障水平、建设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向生活质量型保障转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