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作者:邹加君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4(7.4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6094758
  • 条形码:9787536094758 ; 978-7-5360-9475-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本书特色

追梦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景式讲述广州追梦路上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丛书从商贸发展、依法治市、卫生健康、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环境治理、智能制造、人才建设、志愿服务等九个方面,全景式讲述广州追梦路上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见证智能制造发展上的诸多可爱的人和感人的故事 追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景式讲述广州追梦路上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本书囊括广州智能制造发展史,从手工制作到智能制造的方方面面,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珠江钢琴、欧派家居、广药等生活中的制造业的发展史,也深入探讨了无人飞机、机器人、造船、广州地铁、广汽、国研机械等高科技产业的光明未来,通过具体案例书写广州制造业实用、优选的工艺,以及细腻、优雅的匠心。一个个技术工人、科技工作者奋斗的故事,汇成一部广州制造业的宏大史诗。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目录

**章 从风雨兼程到岁月惊艳

一 穿过岁月的河

二??大潮奔涌创奇迹

三??通向未来的蓝图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方向

汽车制造的明天

高端装备制造的优势

生物医药的担当

第二章 智能世界的有心人

一?? 一位九旬老人的智能生活

二?? 追求绝对安全的载人神鹰

三?? 让智慧农业起飞的极飞科技

四?? 国研机械的态度

五?? 他的乡愁是苦涩的经历

六?? 乡村需求就是发展重心

第三章 高端装备制造的担当

一 黄埔文冲的国之重器

被美国“制裁”的船厂

大长中国人志气的国家重器

二 瑞松科技的工业机器人

你好,机器人

艰辛征程

三 广州地铁的智慧装备

第四章 从制造到智造,广汽在行动

一 梦想正照进现实

二 广州人的造车史

三 智造,广汽在行动

布局新能源

布局智能网联

布局无人驾驶技术

布局智能制造

广汽智能概念车

通向未来的1615战略

第五章 现代生活的品质

一 洪水浸过的钢琴

二 质量追求从“肖邦”开始

三 引领“厨房革命”的欧派

四 欧派的大家居时代

第六章 百姓的健康*重要

一 仁心与爱心

回收过期药品的仁心

山乡刺梨结爱心

二 广药的长寿基因

同心济世,长发其祥

百折不挠求高寿

三 王老吉:品牌文化,王者天下

四 广药的创新基因

半为慈善半营生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五 传承与创新

敢打敢拼,毛遂自荐

临危受命,撑起广药的天

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建神农草堂,凝聚千年中医文化


展开全部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节选

巍峨的南岭像一面高墙,挡住了西伯利亚扑来的滚滚寒流,从南海缓缓升起的暖湿气流一路北上,受到南岭阻隔,在广东停留的时间更长,让这里四季温暖如春,空气湿润……中国风水学上讲究靠山面河。岭南大气魄,靠山面海。靠山,心气壮;面海,胸广阔。即使去掉形而上,靠山山有兽,面海海有鱼,珠江平原,稻米芬芳……这就是岭南得之于天助的地方。 南粤,正因为独占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八方来客,同时,又以海一样的胸怀,包容着四方文化。因此,广州除了商业繁荣,制造业也曾经不遑多让。*早引领风骚的,自然是造船了。这也是生存所需,毕竟临海,要讨海,就要有船。 《山海经》说:“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这是对广东制造业*早的记载。 番禺,过去代指广州。据考证,番禺是两座山的名字——番山和禺山。现在,番山和禺山已不复存在,人们在上面建起了擎天的楼房。但是,历史的记载还在。现在的大广州,过去面积很小,大海一直推到越秀山下,域内河涌纵横、池沼遍地……甚至到了民国初年,广州的交通,水路仍占有一半的比例,退回古代,可能就是全部了。 因此,《山海经》说“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并非神话。远古时代的舟,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截儿木头掏空,但是,制作起来却是一个大工程。所谓刳木为舟,便是讲造船的过程。史前时代,铁器还没有被发明,人们要造舟,只能刳木,也就是用石器一个月两个月地将大树砍倒,再花费几个月的工夫,将大树中间用石器刳空,然后推到水里,便是舟了。这样的舟虽然简单,对于生活在水天泽国的人们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河海捕鱼,还是探亲访友,没有舟,寸步难行。 30年前,番禺有人修建水渠挖到一截儿阴沉木,一番清洗后,发现是一只独木舟。独木舟化成阴沉木,其历史的遥远也就可想而知了。到秦代,广州的造船业更加兴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任嚣征服岭南。任嚣带领数十万铁骑,无坚不摧,但深入岭南腹地后,却远远没有那么顺利了。其实无他,岭南河汊纵横、古榕遍地,封闭交通,因此,尽管秦军的气焰燎天,也被自然条件给消融了。任嚣的兵马,要继续前进,只有借助船。于是他征用能工巧匠,一番叮叮当当,造出了一艘又一艘战船。有了船,任嚣不仅占领了岭南,还一直打到海南岛,设立了南海郡。 任嚣平定了岭南,大秦却出事了。 陈胜、吴广起义,引燃了反抗暴秦的怒火,秦始皇急调任嚣回师保卫,无奈任嚣病重,而且,可能他也看清了大秦的下场将会不妙,所以对龙川令赵佗道:“我是回不去了。岭南是个好地方,就在这称王吧(吾恐难归。岭南风土绝佳,可王矣)。” 赵佗早有此意,任嚣将话挑明了,正遂了他的心愿。赵佗在岭南征战,知道要让岭南长治久安,无论运兵遣将,还是进行商贸,*好的工具就是船。 1975年,人们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秦时的一处造船遗址。考古发现,当时人们已能造出宽5~8米、长30~40米的平底木船。这样的船,就是行驶在现在的江河里,也相当壮观。 赵佗当了一辈子岭南逍遥王,百余岁时无疾而终。 南越国发达的造船业,除了保卫疆域,也用来贸易。当时,南越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有商贸往来。 1983年,人们在广州象岗施工时,发现一座大墓。经考古发掘,此墓是赵佗孙子赵眜的墓。墓中除了包裹尸骨的金缕玉衣、金印和各种玉器外,还发掘出一大捆非洲象牙(亚洲象牙较细),以此证明,当时南越国和非洲都有贸易了。 汉时,南越国归顺了朝廷,广东商埠开放,一艘艘国外商船开进港湾,也极大地刺激了本土造船业。一艘艘本土大船在广州扬帆起航,去国外进行贸易。 唐宋时期,广州的造船业更加兴盛。“广州海上夷路”,和亚洲、非洲、欧洲120多个国家有着商贸往来。随着广州和各国商贸往来的增多,一些新技术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受海洋季风影响,一些海外船只到了广州后,要等到冬天才能返航,空暇时间,正好修船。他们雇用中国的工匠帮助在船上铲蚝涂油,同时,有些缝隙采用他们的技术,用桄榔纤维来黏合木船,这一技术,比用钉子更好,马上被当地工匠学到。人们对新技术的掌握,很多都是互通有无的结果。 很显然,造船业,是广州制造历千年不衰的辉煌。但是很遗憾,除了造船,值得一提的广州制造,也就是手工业了。因为商贸活动,东南亚国家的很多商人,把所在国盛产的象牙、珠玉、玳瑁大批运来,在广州形成了庞大的手工业加工市场。民国时统计,广州珠玉加工的商家有4 000多家。牙雕产业更是庞大,广府有名的象牙巷,*兴盛时占据了五六条街面……这些作坊,在秦汉时期便已成形,到了明清两代更具规模。尤其清朝同治年间,朝廷废除了“匠籍”制度,工匠可以自由流动,许多工匠被广州吸引,奔赴岭南,为广州的工艺注入了无穷活力。 独特的地理位置,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让岭南的玉雕、牙雕自成一格、独具特色——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是人们对岭南玉雕、牙雕*好的赞美。此外,扇子制作,也曾经是广州的重要手工业。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么说,确实有点寒酸,但彼时,广州造扇业,却是充满自己特色并大量出口的行业。 民间传说,扇子是炎帝发明的,是用雉鸡毛扎制而成,被人们传承下来的。苏东坡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从容、淡定,便有“羽扇纶巾”之句。说白了,古人无非是受禽鸟扇动翅膀的启发,这才发明了扇子。因此,*早的扇子不离羽毛,文献对鹅毛扇、鸡毛扇都曾有过记载。到后来发明了造纸术,柔软的纸张被人们用竹骨挑起,便有了纸扇。一些文人士大夫将其艺术化,在上面题诗作画,形成了中国画的一种形式——扇面画,一直流传至今。 岭南人制作扇子,却不用纸,而是就地取材,采集遍地都是的蒲葵叶子,压平、晒干,叶子边缘用刀割齐,用草箍固定,便制成了*为自然、质朴的扇子——蒲扇,或称葵扇。 《广东新语》记载:“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帆踔二洋,获大盈利。”资料记载,英国商船“麦士里菲尔德号”1700年7月离开广州时,船上除了载有生丝、丝织品、镶贝珠的茶桌、瓷器、上等茶叶,还有10万柄蒲扇。 1905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在广州芳草围建西村士敏土厂,购入德国克虏伯-格鲁森厂的机器设备,开始生产后来叫作水泥的“洋灰”。这是广州制造走出带点现代化风气的重要一步。 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时,西村士敏土厂捐出两栋用士敏土做黏合剂建造得*牢固的公事房,作为大元帅府,同时,也为西村士敏土打了一个广告。 1959年,西村士敏土厂改名广州水泥厂,“士敏土”的名字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水泥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1915年,广州制造结出了一个相当耀眼的果实:中国**台柴油机在广州问世! 创造制造业新篇章的是均和安机器厂技师陈拔廷、陈沛霖二人,他俩与米号老板何滑文合资创办协同和米厂,制造机械是为了自身所需。当时虽然是参照外国机器仿造,照现在的知识产权标准有剽窃之嫌,但当时却是轰动业界的壮举。有了这件“法宝”,协同和如日中天,十余年时间先后创办机器厂、航运公司十数家,研制生产了内燃机、碾米机、榨蔗机、榨油机、抽水机、采矿机械等,成为华南地区*大的机器制造厂。应该说,这是广州制造业历史中值得记录的高光时段。紧跟着,又有一个人,主导广州制造业往前走了不小的一步。他就是争议颇多、曾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 1931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推出了三年施政计划,宣称要建成三民主义的新广东。陈济棠的三年施政计划包含吏治、财政、城乡建设等多方面,其中收效*显著的,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产业经济。 教育方面,陈济棠提出了至今听起来仍然挺响亮的口号:“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并且他确实采取了不少促进教育的措施,收效良好。资料记载,陈济棠八年治粤之时,全省小学增加了四百余所,学生人数增加了十四万余人;中学增加六十四所,学生人数增加一万六千余人。兴建了华南著名学府中山大学,筹办了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后又在西村大稻山开办了一所相当于大学的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总医院。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由教育厅直接创办的省立**、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 制造业方面,他采纳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冯锐的建议,以蔗糖业为龙头,带动多领域产业兴起。在他的政策支持下,一大批造纸厂、纺织厂、制药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南粤大地上,造就了一大批实业家,也使南粤的制造业出现了兴盛的气象。有观点认为,陈济棠是广东现代制造业的真正奠基人,这有溢美之嫌,但他做出了重要努力,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后来由于战乱频繁和人事变化等原因,陈济棠主导的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兴盛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但公允地说,他倾力打下的基础不应无视。尤其是他治理期间修筑的七千多千米公路,还有众多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广东产业经济的兴起,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的。尤其是广州地区的制造业,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依然顽强地发展着,缓慢地增长着,到1949年广州解放时,总产值已经超过了**产业。 也正因此,陈济棠曾经做出的贡献,被人民和历史记住了。

创新点亮未来——广州智能制造纪实 作者简介

邹加君,广东揭阳人。从军八年,立三等功五次;曾就读武汉大学作家班,担任多家报纸、刊物总编辑和文化公司总经理。25岁之前写中短篇小说,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花城》《当代作家》《湖南文学》《奔流》《作品》等多家刊物;25岁后写长篇为主,出版有《创维解码》《欧派之道》《昨天的月亮今天的云》《香江王》《将军百战死》《军法从事》等书籍二十多部;曾署名邹三开进行漫画创作,在《讽刺与幽默》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两千多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