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28966
- 条形码:9787576028966 ; 978-7-5760-289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 本书特色
关注农村学校改进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在一般意义上构建了“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理论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探索了学校与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需求建立了相应的“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般意义上构建了“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理论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探索了学校与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需求建立了相应的“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本书基于我国农村学校发展的现实性与特殊性,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研究历程进行了相关梳理与分析,并关注到了农村学校改进与发展的现实需求,既有教育理论层面的思考与探索,也有教育实践层面的调查与研究,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充分的融合与贯通,具有理论性、思辨性、学术性,也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因此,本书受众广泛,可供多层次多类型群体阅读。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专家学者、研究生群体、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奋斗于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群体均具有可读的价值。同时,本书结构明确、内容层次丰富完整,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案例,即使是初次接触“农村学校教育、农村学校改进”等相关议题的读者也能读得懂、读得下去。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 目录
绪 论 留住乡村教育 3
农村学校消失之哀 3
农村学校边缘化之痛 4
农村学校离农之悲 5
农村学校发展之希望 6
**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设计 8
一、“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相关概念 8
(一)乡村教育 8
(二)农村教育 11
(三)农村学校 13
(四)学校改进 14
(五)“学校-社区互动” 16
(六)原生态研究 17
二、“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现状 19
(一)研究现状 20
(二)研究经验 21
(三)研究不足 23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内容 24
(一)研究对象 24
(二)研究结构 29
(三)研究目标 29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思路 30
(一)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0
(二)研究重难点 31
(三)研究创新点 32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意义 33
(一)宏观意义 33
(二)具体价值 34
第二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基础理论研究 36
一、“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历史演进 36
(一)从“乡村建设运动”“美丽乡村计划”到“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学校变迁的历史背景 37
(二)从“嵌入”“悬浮”到“回归”:农村学校发展的历史必然 38
(三)从“制度建设”“资源保障”到“人文关怀”:农村学校改进的制度变革 38
二、“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价值追求 40
(一)回归农村与扎根乡土 41
(二)记住乡愁与全人发展 42
(三)校本特色与共同成长 42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内容载体 43
(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理念提升 43
(二)教学模式建构与教师共同体发展 44
(三)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社区建设规划指导 45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现实问题 45
(一)学校与社区“隔离” 46
(二)农村学校无“乡村”气息 46
(三)农村学校教师“单向流动” 47
(四)农村学校改进“模式同一” 48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发展趋势 48
(一)从封闭、外铄走向互动、对话 48
(二)从“P-T-A”、“U-G-S”走向“U-S-C” 49
(三)从“标准化”、“自上而下”走向“个性化”“自下而上” 50
六、“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实践策略 50
(一)理解与审议 50
(二)协同与生成 51
(三)反思与提升 52
第三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计划研制 53
一、“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53
(一)基本情况 54
(二)发展优势 56
(三)改进需求 56
(四)存在问题 56
二、“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行动思路 57
(一)理论指导 57
(二)行动目标 57
(三)行动原则 58
(四)行动理念 60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内容维度 61
(一)学校文化建设 61
(二)课程体系建设 63
(三)教学体系建设 64
(四)教师团队发展 65
(五)学生成长建设 66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保障措施 67
(一)组织保障 67
(二)制度保障 67
(三)机制保障 68
(四)经费保障 68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愿景规划 68
(一)基本特征 68
(二)主要形式 69
第四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70
一、“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70
(一)课程资源概述 70
(二)社区及社区课程资源的内涵 71
(三)农村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 72
(四)农村社区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 73
二、“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逻辑 75
(一)“资源困境”——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 75
(二)“社区资源”——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土壤源泉 76
(三)“学社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 77
(四)“学校改进”——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追求 78
(五)“学生成长”——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实现 79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维度 80
(一)课程定位——立足社区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80
(二)课程教材——学校社区联动,整合社区资源 82
(三)课程实施——校内校外合作,丰富教学模式 83
(四)课程评价——全员积极参与,实施多元评价 85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策略 86
(一)拓展区域文化,展现学校办学特色 86
(二)学校社区互动,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87
(三)大学——小学合作,专家促进发展 88
(四)强化课程意识,提升校长执行能力 89
(五)提高教师素养,推动课程有效落实 90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条件 91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运行机制 91
(二)树立课程资源文化自觉意识 92
(三)建设课程资源多元支持体系 93
第五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典型案例分析 95
一、“撕”课程:撕出来的创造 95
(一)“撕”课程的背景分析 95
(二)“撕”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98
(三)“撕”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99
(四)“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01
(五)“撕”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102
(六)“撕”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107
二、“绣”课程:绣出民族风采 109
(一)“绣”课程的背景分析 109
(二)“绣”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12
(三)“绣”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113
(四)“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14
(五)“绣”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116
(六)“绣”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120
三、 “编”课程:编出乡土文化 121
(一)“编”课程的背景分析 121
(二)“编”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24
(三)“编”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125
(四)“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26
(五)“编”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127
(六)“编”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132
四、“塑”课程:塑出地域风情 133
(一)“塑”课程的背景分析 133
(二)“塑”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35
(三)“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136
(四)“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38
(五)“塑”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139
(六)“塑”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142
五、“绘”课程:绘出科学艺术 143
(一)“绘”课程的背景分析 143
(二)“绘”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46
(三)“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47
(四)“绘”课程的发展与改进 149
(五)“绘”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151
(六)“绘”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152
六、“种”课程:种出长白精华 153
(一)“种”课程的历史与背景 153
(二)“种”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57
(三)“种”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158
(四)“种”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65
第六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实践效果分析 169
一、特色学校文化形成 169
(一)学校文化与特色学校文化 169
(二)特色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170
(三)农村特色学校文化形成的阶段性 171
(四)农村特色学校文化形成的条件性 173
(五)农村特色学校文化形成的实践样态分析 174
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176
(一)基于区域文化特色的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176
(二)农村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特征 177
(三)农村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追求 178
(四)农村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 178
(五)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样态分析 180
三、多样教学模式生成 182
(一)农村学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82
(二)农村学校教学模式建构的特殊意义 183
(三)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模式生成的有效路径 184
(四)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模式生成的实践样态分析 185
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186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自主发展 186
(二)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现实问题 188
(三)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路径 190
(四)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实践样态分析 191
五、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93
(一)农村学校改进与农村学生培养 193
(二)农村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路径 194
(三)农村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践样态分析 195
第七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中发现的原生态教育 198
一、原生态教育解读 198
(一)原生态教育的内涵 198
(二)原生态教育的特质 199
(三)原生态教育的发生 200
(四)原生态教育的价值 201
(五)原生态教育的保护 202
(六)原生态教育的开发 203
二、中国农村学校的原生态教育思想 204
(一)原生态教育思想的内涵 204
(二)中国农村学校原生态教育思想的实践样态分析 204
三、中国农村学校校长的原生态办学理念 206
(一)原生态办学理念的内涵 206
(二)中国农村学校校长原生态办学理念的实践样态分析 206
四、中国农村学校教师的原生态教学模式 208
(一)原生态教学模式的内涵 208
(二)中国农村学校教师原生态教学模式的实践样态分析 209
五、中国农村学校社区的原生态课程资源 210
(一)原生态课程资源的内涵 210
(二)中国农村学校原生课程资源的实践样态分析 211
六、中国农村学生家长的原生态教育信念 212
(一)原生态教育信念的内涵 212
(二)中国农村家长的原生态教育信念实践样态分析 212
七、中国农村孩子特有的原生态素质 213
(一)原生态素质的内涵 213
(二)中国农村孩子特有的原生素质实践样态分析 213
第八章“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中的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214
一、“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优化 215
(一)“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实践选择 215
(二)“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现存问题 216
(三)“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优化基础 217
(四)“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深化策略 218
二、农村学校改进中的多元文化共生 220
(一)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紧密相连 220
(二)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开放共融 220
(三)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互动发展 221
(四)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和谐共生 221
三、教师专业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223
(一)教师专业发展 223
(二)命运共同体 224
(三)教师专业发展命运共同体 225
参考文献 230
后 记 239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过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获得过多项国家、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九十余篇论文,出版《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9》《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平价研究》《和与邪 日本文化两极》等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