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4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0(5.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53527
  • 条形码:9787020153527 ; 978-7-02-01535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本书特色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这三位诗人,遭际不同,个性有别,诗风各异。叶嘉莹先生将三人并举,分析了他们各自在诗歌中对于形象和手法的使用。内省型的陶渊明在诗中使用概念化的形象,外观型的杜甫在诗中使用现实中实有的形象而有所突破,李商隐则以想象中的非理性形象映照幽微的内心世界。这种差异不仅折射出了诗人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叶嘉莹先生面向普通读者的古诗讲座讲稿结集,共有《概论》《陶渊明诗浅讲》《杜甫诗浅讲》《李商隐诗浅讲》四讲。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这三位诗人,遭际不同,个性有别,诗风各异。本书将三人并举,分析了他们各自在诗歌中对于形象和手法的使用。内省型的陶渊明在诗中使用概念化的形象,外观型的杜甫在诗中使用现实中实有的形象而有所突破,李商隐则以想象中的非理性形象映照幽微的内心世界。这种差异不仅折射出了诗人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本书平实亲切,通俗易懂,是一本轻松的大众普及读物。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目录

前言

讲概论

第二讲陶渊明诗浅讲

第三讲杜甫诗浅讲

第四讲李商隐诗浅讲
展开全部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节选

  某种*美好的东西,你把它挖掘出来,使它能够实现,那就是一种自我的完成。陶渊明为了完成自己,不但付出了饥饿寒冷的代价,而且付出了寂寞孤独的代价。由此可见,“栖栖失群鸟”的这个鸟,果然是一个象征的形象;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果然是一首象征的诗。  我说过曾经有同学问我,李商隐的《无题》诗“八岁偷照镜”,你怎么就知道他不是真的写一个女孩子而是在象喻他自己呢?在这里你也可以问,陶渊明这首诗,你怎么就知道他不是真的写一只鸟而是有你所说的那么多象征的意思呢?我说,这是可以证明的,“栖栖失群鸟”的“栖栖”两个字就可以证明。去年我在这个礼堂里讲词的时候讲到西方语言学和符号学里所提到的语码(Code)的作用。就是说,某种语言的某个词汇在它的文学传统中常常被使用,于是就成为了一个语言的符码,当它出现的时候,就能引起你一片联想。例如你听到“蛾眉”,就联想到屈原《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等等。“栖栖”也能给我们一种联想。《论语》里面曾记载有人批评孔子说:“丘何为是栖栖者与?”(《论语·宪问》)——孔丘你这个家伙,人家都舒舒服服地吃饱了睡觉,你干嘛要在列国之间东奔西跑,总想找到一个地方实现你的理想呢?你看,“栖栖”这两个字有这么丰富的意思,它曾经和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结合在一起,因此“栖栖”就增加了象喻的意思。去年我在这里讲了大晏的词《山亭柳》,其中“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几句,说的是一个年岁老大不再被人欣赏的歌女只能喝人家的酒底,吃人家的剩饭冷肉。可是句中“残杯冷炙”这几个字出于杜甫的诗“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因此,这首词就被提高了,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同样,这里用了“栖栖”二字,所写的就不止是一只不安定的鸟,而是一个不安宁的、有理想的灵魂的追求。屈原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后来,鲁迅先生把这两句话做了他的题词。这你就可以看到,千百年前的诗人,不止是陶渊明感动了辛弃疾,宋玉感动了杜甫,屈原不是也感动了鲁迅吗?可见在我们中国的读书人之中,永远有一些人有着这种不断追求的、不死的心灵。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天已经黑了,一只失群的鸟仍然在孤独地飞着。我们上一次讲三首《玉阶怨》的时候曾经讲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所有形象总是要集中指向同一感发作用的焦点。谢朓的“夕殿下珠帘”这五个字并没有写怨情却已经传达出了怨情,那是因为黄昏已经是休息的时候,等的人却还没有来。陶渊明这首也是一样,黄昏已经是人归家、鸟还巢的时候了,可这只栖栖的不安的鸟还在飞,这就已经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悲哀,也表现了一种独自飞翔的勇气。一首好诗,它的每一个字都起一定的作用。“犹”是仍然、依旧的意思,说它依旧在独飞,就可见这只鸟独飞的时间有多么长了。有的人可以独飞两分钟,要他飞三分钟就坚持不下来了,可这只鸟是“日暮犹独飞”,不肯随别的鸟去找一个有东西吃的地方落下来。那么,这只鸟的目的难道就是独飞吗?它难道不愿意落下来找一个安定的所在?不是的。它“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它已经飞来飞去很久,而且度过了不止一个独飞的长夜。“夜夜声转悲”这里这个“转”字就和以前我讲的那个“生白露”的“生”字一样微妙。“转”者,是中间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不是同样的悲,而是一夜比一夜更加悲哀了。它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落下去呢?陶渊明说,它“厉响思清远”——听到它那哀厉的叫声就可以知道,它是要找一个真正清洁的、高远的、没有污秽的所在。它一直在来来去去地找,带着那么深切的感情——“去来何依依”!我们常说“依依不合”,那好像只是对于过去的留恋,其实不仅如此,“依依”可以留恋过去,也可以向往未来。我以为,这里的“去来”两个字是承接了上一句的“徘徊无定止”来去的飞,而“依依”两个字表现了这只鸟是怀着多么深切的依依的感情在寻找一个它真的愿意终身依托、永不离开的地方。“依依”不是对过去的怀恋,而是对未来的寻求向往。  我说过,陶渊明是一个自我实现了的人,他终于找到了这一片境界。马斯洛说“竭尽所能,趋求完美”,在这一方面,陶渊明虽然没有使整个社会都趋向完美,但是他自己实现了完美。所以,那只鸟也终于找到了它的栖身之所——“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我们刚才说,“鸟”在陶诗里是一个象征的形象;现在我们又可以看到,“松树”在陶诗里也是一个象征的形象。陶渊明的很多诗里都提到了松树,但是由于时间不多,我不能再跑野马引太多的诗句了。中国古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好诗共欣赏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地区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中。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