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传播学基础词条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21cm 页数: 10,37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8(7.5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播学基础词条 版权信息

传播学基础词条 本书特色

@备考族:考前突击要背啥?不把基础知识吃透透啥都白背 @传媒人:百度一下不如一册在手,案头工具书,随用随查 @职场人:增加知识储备,助你写出“高级感”的职场文案 @每个人:媒介素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数字化生存的必须

传播学基础词条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不仅专业学生和从业者应知应会,也是万物皆媒时代每个人数字化生存需具备的通识。“新闻传播学基础词条系列教材”选择用关键词汇编和阐释的方式,勾连时间和空间的视野,以此描绘世界新闻传播业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经纬。书中的词条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理论、观点、人物、机构等进行细致梳理。《传播学基础词条》分为四章:大众传播学发展史、大众传播理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研究方法,共收录181个词条。

传播学基础词条 目录

**章 大众传播学发展史 一、大众传播基本概念 (一)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二)反馈(Feedback) (三)信源(Information Source) (四)信宿(Information Sink) (五)意义(Meaning) (六)象征符(Symbol) (七)编码与解码(Encoding/Decoding) (八)媒介(Media) (九)“5W”模式(5W Model) (十)纽科姆对称模式(Newcomb'sA-B-XModel) (十一)格伯纳模式(Gerbner's General Model of Communication) (十二)赖利夫妇系统模式(Riley and Riley Communication Model) (十三)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十四)控制论(Cybernetics) 二、代表性大众传播学人物 (一)杜威(John Dewey) (二)香农-韦弗(Shannon and Weaver) (三)勒温(Kurt Lewin) (四)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 (五)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六)西奥多·W.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七)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八)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 (九)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Rogers) (十)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H.Wlliams) (十一)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 (十二)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 (十三)马克思·霍克海默(M.Max Horkheimer) (十四)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十五)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十六)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oLuhan) (十七)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 (十八)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十九)祝建华(Jonathan Zhu) (二十)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 三、重要学派及重要研究机构 (一)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二)哥伦比亚学派(Columbia School) (三)多伦多学派(Toronto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四)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 (五)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 (六)传播政治经济学派(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 Communication) (七)技术-控制论学派(The School of Technology-Cyberneties) (八)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Structural Symbol-Power School) (九)耶鲁学派(Yale School) …… 第二章 大众传播理论 第三章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四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传播学基础词条 节选

  (九)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 1. 定义 由美国学者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Infotopia:How Many Minds Produce Knowledge)中提出。信息茧房意味着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信领域(桑斯坦,2008)。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人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the daily me)的可能,但由此就可能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喻国明,2016)。 2. 影响 彭兰指出,信息茧房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经表现出来,但随着社会化媒体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这种现象日益增强。 在其影响下,用户越来越失去对外界环境的全面感知,群体极化现象突出,社会整合将变得越来越难。同时交往理性也会弱化,不利于公共领域的塑造与形成(贾瑞,2016)。 此外,沉浸在信息茧房中,用户即使获得再多的同类信息,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反而是强化了信息茧房,扩大了与其他群体的知识鸿沟(王刚,2017)。 3. 反思 人类要摆脱居住在信息茧房所带来的梦魇,可以通过集体的产品——由公众自由参与信息发布与维护的维基等载体形式,自由、积极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信息,使社会广泛而复杂的信息得以聚合,使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客观,既影响私人行为也影响公共行为(梁锋,2013)。 喻国明提出,要避免发生信息茧房负面效应,首先要提升技术水平,使算法更聪明、更能完整准确地测度到人们信息需求的全貌和重点。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打破信息茧房的自觉意识,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自觉地将这类小圈子的资讯叠进大社会的资讯,这种资讯“混搭”将极大程度避免发生信息茧房负面效应。 从媒体角度来讲,要压实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传播要有公共精神,抓住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王刚,2017)。

传播学基础词条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赵丽芳,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进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主编 陈俊妮,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智,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