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作者:臧峰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3.8(7.8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06131
  • 条形码:9787300306131 ; 978-7-300-3061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对百余年来的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解读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并生发其时代意义,要深思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语境与当代社会发展语境的异同,在语境转换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这是当今把握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思想前提。本书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探赜文本语境中的思想史细节。作者揭示了马克思对苏格兰启蒙国民经济学文献的研读及批判、对法国大革命史的摘录和评注及其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学术思想关系,解读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莱茵报》时期的著述、《克罗伊茨纳赫笔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巴黎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文本,在比较语境中阐释了马克思正义论的要义,从而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形成过程。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目录

导言
**章启蒙运动与马克思政治哲学
**节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两位“亚当”
第二节马克思的欧洲史研究及其对现代政治共同体的
超越
第三节青年黑格尔派启蒙哲学思想肖像
第二章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节重塑古希腊“自由”观念
第二节《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论群的哲学主题
第三节缘何“回到黑格尔”?
第四节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的在场
第三章青年马克思在巴黎的政治哲学沉思
**节新启蒙话语与有原则高度的实践
第二节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的秘密
第三节以社会理智确立新世界的新原理
第四节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经济学语境
第五节社会生产的内在逻辑与交往异化批判
第四章对“神圣家族”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
**节法国启蒙运动与青年黑格尔派批判
第二节蒲鲁东主义批判与再论犹太人问题
第三节“巴黎的秘密”与塞利加神话的解构
第四节迈向理想的共同体:批判中的重建
第五章马克思正义论的多维审视
**节苏格兰情感正义论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
第二节正当与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与超越
第三节马克思正义论研究的两种进路及其中国语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节选

随着政治哲学在当代复兴,马克思正义论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一直是当代正义论争鸣的重要论域,而从多重角度展开的更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也是多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这是一个近乎经历百年论争的学术问题。因为马克思并非规范的政治哲学家,未尽一致的马克思政治哲学面相是由当代学人根据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勾勒而成的。此中当然要充分考量百余年来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解读史,特别是自马克思正义论研究兴起以来的理解经验,但更为重要的是:重读马克思具有政治哲学旨趣的文本群,形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文本根据。一马克思哲学文本具有丰富的政治哲学指向,近乎他的全部哲学论述都是从人类解放、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角度立意的,为此而对理想社会与人的理想生活形态的设定体现了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的独特政治哲学理路。可以说,从政治哲学层面研究马克思早期文本是“回到马克思”的必要条件,或曰研究马克思早期政治性书写的历史轨迹,是启动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时代精神并使之与现实对接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对百余年来的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具有现代形态的政治哲学视域。解读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并生发其时代意义,要深思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语境与当代社会发展语境的异同,在语境转换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这是当今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的重要思想前提。马克思受到以往的政治哲学家及与其同时代的政治哲学家的学术影响,其中*为重要的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政治学家和青年黑格尔派。苏格兰启蒙思想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源,法国革命政治学对废除旧的社会存在形式和权力机构的倡导为马克思消灭资本涂抹了浓重的底色,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和批判理论是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途中的重要中转站。马克思政治哲学源自欧洲哲学而推陈出新,具有“新世界观”特质,其中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与关于民主政治及其实现路径的阐述至今读之仍令人感到思想的力量。合理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当然要深谙《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等马克思中晚期文本的思想要义,但首先要深入解读《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简称《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马克思早期哲学文本,它们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发源地。这些马克思早期哲学文本已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因为当马克思确立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开始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尽管我们可以从其中的晚期文本中提炼富有深意的哲学思想观念,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资本逻辑和现代经济生产方式,这些文本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几乎没有专门的哲学文本。尽管这些早期哲学文本均在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途中,但它们都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撰写的激情之作。正如《马克思早期政治著作选》的编者约瑟夫?奥马利所言,“直到1848年,马克思著作中的社会和政治学说都是在研究和反思中强烈的心智努力的结果,通过观察可知,其核心概念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MALLEY J O?.Marx early political wri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xxiv.。这些“强烈的心智努力”之作饱含着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激情,其中仍然适用的“核心概念”至今值得我们认真解读。在马克思早期重要文本中可见他研究政治问题的历史视野与现实支点。他深谙欧洲政治思想史的展开逻辑,明晰欧洲现代市民社会的实际问题。“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他对当代社会病症的诊断;他对现存国家理论的批判;以及他自己为了提供解决它所说的那些问题的方法所作的尝试。”WOLFF J. Why read Marx toda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可以说,对当代社会病症的诊断与批判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些充满激情的批判浓缩了苏格兰启蒙运动、法国革命政治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精华,基于对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的政治哲学是在其批判对象的废墟上确立的。马克思热切地以革命的激情与自我意识哲学呼唤自由,向往超越18世纪启蒙困境的人的解放,《莱茵报》时期的经历使他意识到剥离黑格尔哲学的精要及其悖谬的重要性。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使马克思意识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的答案要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他从而开始阅读斯密、弗格森、李嘉图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力作。他们的政治经济学以及浸润在其中的市民社会理论为马克思提供了新颖而广阔的反思空间,他像辩证汲取黑格尔哲学思想精要一样对苏格兰启蒙思想加以批判继承,并在1844年开启了研究政治问题的哲学经济学视域。这使政治哲学研究不再限于思辨的理论可能性和逻辑正当性证明,而成为直接回答现实政治问题的有效理论。可以说,在批判审视现实政治的视域中*易于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实质。二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的学习经历使马克思具有审视社会秩序的法学思维,他曾想写一部不同于黑格尔法学思想的著作,孰料这次尝试未能走出黑格尔思想的地平线。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马克思致力于开启思维着的实践先于纯粹原则的理论视域,使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彰显思想的原创性。青年马克思以澎湃的激情批判了黑格尔的法哲学,揭示了犹太人问题的实质与人的解放之路,通过解构“神圣家族”的哲学悖谬,论证扬弃“人的异化”的必要性,走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阴霾,从中可见由自我意识哲学抵达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标。马克思进而将哲学的生成置于实践的过程和结构之中,指出观念、道德、法律不是变革旧社会的基础,而是在新社会建构中日趋完善的上层建筑。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从起点就定位在现实领域,憧憬自由的他这时将宗教和政治作为研究对象,也围绕这两个领域与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生活的映像,是缓解人们苦难生活的止痛剂,而解决全部现实问题的答案要在经济生活中寻找。政治当然是更加现实的领域,而这个涉及公众利益与公共权力的领域是服务于社会治理的手段,“政治生活在其热情还富有朝气而且以后由于形势所迫又走向极端的时候,就宣布自己只是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的目的是市民社会生活”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185.。市民社会是现代上层建筑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人们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物质交往关系及其构成的生活领域。提升现代政治哲学的现实价值,需要探究完善市民社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马克思很快意识到市民社会的历史限度,并指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必将取代市民社会,使社会真正成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如果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近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那么就有必要在马克思论述市民社会的早期文本中做更多的停留,深思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系和发展市民社会的政治基础。青年马克思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错置,而且批判了启蒙思想家建构市民社会的现实困境,启蒙的愿望在现代资本逻辑的运行下失真了,无产阶级几乎无法从中找到切实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在当时改变这种境遇的*实际的方式就是革命。马克思倡导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发动一场比法国大革命更彻底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个思路后来被广泛地引入政治实践,深远地影响了百余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通常认为,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批判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与黑格尔及其弟子,这种评价当然是合理的。但还应意识到,马克思的批判是双重的,既包括对其批判对象的理论的合理性的质疑,也包括对其可行性的批判,后者当然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而前者则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高度。虽然看到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现实性和实践过程的强调十分必要,但以此还不足以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如果马克思只是运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颠倒了黑格尔的逻辑,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融为一体,则不足以彰显自身的哲学力度,后人也难以将其思想建构为一种政治哲学。缺乏对不限于甚至不同于苏联哲学教科书的马克思思想深度的理解,是一些政治哲学研究者质疑建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合理性的根本原因。而不深入解读马克思早期哲学文本,则无法读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路径。值得提及的是,马克思很少以肯定性的态度使用以往政治哲学家的意识形态话语,甚至以鲜明的笔触批判了很多政治哲学家空洞的言说,这种避免人们误解其思路的努力造成了另一种误解,这也是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困难所在。要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必须读懂马克思早期文本凸显的思想的双重逻辑。马克思在其所处时代看到自由、平等、正义等话语几乎沦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些理想话语为穷人描述了色彩斑斓的图景,却难以使这种图景成为现实的可行路径。这些华丽的言辞在他看来必须加上“现实的”前缀才有价值,而他展望的未来社会必然要实现自由、平等、正义等启蒙思想家畅想的社会图景,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可见,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展望新世界的曙光,将理论完善的可能性与破解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致思过程中。三在上述马克思政治哲学生成的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中解读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马克思早期文本之间、马克思早期文本群与中晚期文本之间,以及马克思早期文本群与其他思想家的文本特别是黑格尔文本之间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必经之路。此外,还要对恩格斯在马克思早期文本形成中的贡献做适当的澄清。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不同于李嘉图和穆勒等古典经济学家有某种类型的工作团体,马克思几乎只有恩格斯这个主要的合作伙伴。尽管恩格斯“不太能给予马克思以其所需要的那种学术思想帮助”,“鉴于马克思的生活处境,作为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学家,他的成就是非凡的,事实上可以说是英雄般的” RAWLS J.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19320. 。《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文本是两位思想家合写的,我们应合理分辨两位思想家的学术思想关系。马克思早期文本群是一个历史的世界,当我们走进这个世界,展读这些不乏历史跨度的文字时,发现其中的思想仍然能激发时代的情怀。合理理解青年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清晰阐述他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逻辑重设,深切领会他对人的解放的热情呼吁,恰当把握他对财产权和正义的重新理解,不仅对丰富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丰富当代政治哲学理论图景。在这个意义上,合理的姿态应是在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文本语境与现实语境的基础上,以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姿态和话语方式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内涵。马克思正义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努力的方向。毋庸置疑,马克思看重正义(Gerechtigkeit)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强调阶级社会的财产结构决定分配制度,正义是政治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前提,缺乏实践考量和现实努力的正义吁求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虚幻正义的过程中始终具有对现实正义的期待,这个态度同样适用于马克思对自由、平等的理解。但也应当看到,马克思迫切地期待共产主义早日到来,因而对致力于超越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社会缺乏充分的论述,为此必须充分研读马克思关于正义的阐述,在深入反思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接着说”,即以马克思的视野和方法分析我们的时代,立足对“有字之书”的深入解读,合理思考“无字之书”的内涵与外延,并使之成为新的“有字之书”,以解决我们时代的现实问题。为此,应在完整把握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文本的基础上,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家分析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理路与关键术语,发现并深思以往尚未得到重视的马克思话语。之所以强调这种容量不可小觑的基础性工作,是因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走向马克思思想的深处,并以规范性的表述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学术性与其现实性比肩。如此,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则可实现“小学”与“大学”之融通。相较济世经邦之“大学”而言,“小学”主要是考辨理据的基础性工作,但须知“小学明而经学明”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许慎. 说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正义论和人的解放理论,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无疑是有所裨益的。四探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原像,需要在比较视域中理解马克思与康德、黑格尔、斯密、费尔巴哈、恩格斯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学术思想的关系,通过描述、解释、并列、分析等系统综合的比较研究,得出具有历史厚度和学术深度的结论。这种比较研究并非沿袭传统观念的泛泛之论,而是致力于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史研究,梳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以及马克思对这些思想传统的借鉴与创新。如此,可以大致定位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学术地图,即马克思政治哲学在18世纪以来的哲学演进中的位置,进而可以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自传入中国百余年来的理解史,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思想价值。马克思与黑格尔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可谓*直接的两组比较对象。马克思不仅直接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而且在参悟黑格尔思想的过程中了解了包括康德、斯密在内的启蒙哲学家,进而开始研读启蒙学者的思想文本。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原理》、《巴黎手稿》与《精神现象学》、《资本论》与《逻辑学》的比较研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可以说,如果缺乏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入理解,就难以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与鲍威尔、赫斯、卢格等19世纪德国青年学术新锐不同,马克思并非终生“黑格尔派”意义上的思想家,他确乎传神地重新演绎了辩证法的实践路向,也可谓独特的黑格尔主义者,但他以实践思维方式走出了黑格尔体系的苑囿。其中很多细微问题必须经过审慎的文本解读而做出清晰的学术判断。黑格尔也是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中介,他们在各自的文本中对黑格尔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频繁的思想交流和众多的学术合作构成了二人思想的同质性,西方马克思学家试图展现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差别乃至“断裂”。其中有些分析具有一定的新意,也有不少论述存在明显的过度解读,甚至提供的乃是一种以学术方式阐发的过时思维。对此不做精准的学术研读和互文解读,则不仅很难确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分工以及各自的理论特质,也难以在比较和分辨中适当地借鉴西方马克思学家的解读结论。与上述三组比较对象比较而言,理解马克思与斯密、费尔巴哈和康德的学术关系则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探究。马克思对斯密思想的研究和借鉴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片段,他从1844年起就开始批判斯密等“启蒙国民经济学家”的道德哲学,同时在解读启蒙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基础上展开资本批判研究。因而,对马克思与斯密的学术思想关系需要加以辩证审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学术关系看似直接,但实际上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中汲取的思想营养是相当有限的,而且二者的思想有颇多的差别。即使在唯物主义方面,马克思也对费尔巴哈做出过多次不客气的批评,以至于晚年恩格斯所说的他和马克思“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8.,要在比较视域中进行符合历史语境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所借鉴的实乃一种看问题的角度。马克思与康德的学术关系则更为复杂。虽然马克思使用的很多学术概念以及实践理性思维确实源自康德,马克思也确实对康德的思想进行过评价,但马克思绝非“康德主义者”。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需要把握康德哲学的要义,进而穿越“新康德主义”的理论布局,探究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汲取了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此外,马克思与李嘉图、穆勒、卢梭、维科、列宁等思想家的学术关系也值得在解读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文本的过程中做必要的阐明。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中国语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论形态。系统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深入解读马克思思想文本,关键在于阐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以之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的时代难题。因而,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法哲学、市民社会理论、正义论等政治哲学理论,确认这些经典理论的时代精神和中国语境,从建构层面丰富和发展其当代价值,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的成果更好、更快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仍然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和方法,以之分析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具有现实影响力的学术观念。这项富含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力图实现马克思思想的本质特征,为其与当代政治哲学的深度对话拓展了可观的学术空间。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应正本清源,梳理影响马克思政治哲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思想资源,借鉴国内外马克思文本学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既往成果,对马克思哲学文本做深入细致的学术解读,在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要义的基础上理解其中国语境,以新的话语方式阐发马克思哲学文本中的时代精神,以之解析全球化时代复杂而深刻的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章启蒙运动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章启蒙运动与马克思政治哲学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的转折点,后世思想家通常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那时的法国,而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愈益重要。其中,斯密和弗格森这两位生活在市民社会中尊重道德原则和“常识”的思想家各自构建了市民社会的法哲学和道德秩序,他们在改革语境中道出了现代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的秘密,意识到崛起中的现代工商业是市民社会的基础,而一个经济繁荣的市民社会需要良好的法律、商业合作与交易原则以及道德行为机制与之相适应,从而为现代文明人合理的利益诉求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出版专著《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通往智慧之路》《晚年恩格斯哲学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研究》,译著《不同的路径》《恩格斯传》。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高清海学术基金一等奖等,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