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我与一座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72790
- 条形码:9787511572790 ; 978-7-5115-727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与一座城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副刊“我与一座城”栏目散文75篇,记录了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以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我与一座城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从“三条石”找到的创作灵感、飞快奔跑的城市、老城新风记南皮、邢台的桥、我出发的地方、美丽的大同、行走太行看长治、贴近自然的城市、多彩满洲里、大海连着大海、大地深处的温暖、成长的边城、、浦东在我心中、温馨美丽的城市等。
我与一座城 目录
001 从“三条石”找到的创作灵感 / 武 歆
004 飞快奔跑的城市 / 黄军峰
008 老城新风记南皮 / 王 蒙
012 邢台的桥 / 刘江滨
015 我出发的地方 / 陈 晔
018 美丽的大同 / 常占库
021 行走太行看长治 / 赵晏彪
025 贴近自然的城市 / 艾 平
028 多彩满洲里 / 吕阳明
031 大海连着大海 / 李 皓
035 大地深处的温暖 / 任林举
038 成长的边城 / 尚书华
041 冰城的时光 / 阿 成
044 浦东在我心中 / 叶 辛
049 温馨美丽的城市 / 高洪波
053 来到扬州 / 王向明
057 情系第二故乡 / 杜怀超
060 盐城的海堤 / 徐向林
063 走在西湖边 / 苏沧桑
068 钱塘传奇 / 沈小玲
071 金华花木生 / 李俏红
074 宁波的桥 / 寒 石
077 绍兴古城多街巷 / 严国庆
081 青春作伴 / 刘大先
084 泾县幸福路 / 章玉政
087 带着诗歌,来到合肥 / 洪 放
090 小巷深处 / 朱谷忠
094 长汀城里故事多 / 卓国志
097 南昌城里的相遇 / 彭文斌
100 心在鄱阳 / 范晓波
104 难以忘怀的土地 / 陈世旭
109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 / 洪忠佩
112 瑞金,梦想之花绽放 / 朝 颜
116 开满杜鹃的遂川 / 黄存平
119 泉水润泉城 / 王国政
122 在烟台看海 / 王月鹏
126 在日照经山历海 / 赵德发
129 江北水城 / 李云雷
132 家在临沂 / 张 岚
135 到菏泽,看牡丹 / 潘若松
138 家在黄河边 / 李 勇
141 家在周口 / 董雪丹
145 在这滨江滨湖的城市里…… / 葛昌永
148 洪湖畅想曲 / 徐 鲁
152 荆门的红色路标 / 刘良军
155 又到襄阳 / 何向阳
159 韵味长沙 / 马笑泉
162 在怀化看火车 / 江月卫
165 寻访故乡英雄气 / 邓跃东
168 云龙在奔跑 / 张雄文
171 浏阳河边是家乡 / 谭仲池
176 花城的英雄气质 / 许 锋
179 深圳情思 / 侯 军
184 红色的记忆 永恒的力量 / 沈卫星
190 在梧州看水 / 黄咏梅
194 澳门的大街小巷 / 甘 恬
197 南川的街 / 熊 芯
200 江城万州 / 文 猛
204 走进成都 / 彭家河
208 诗文润达州 / 李明春
211 花是一座城, 城是一朵花 / 召 唤
214 南充,一片红色的土地 / 颜 庆
217 会理,春天永驻的地方 / 李美桦
220 光荣的城市 信仰的力量 / 肖 勤
226 青山环抱的小城 / 简 默
228 在平利的时光 / 沈奕君
231 我的家乡在泾阳 / 白 描
234 心底是兰州 / 陈 炜
240 逐梦在小城 / 杨军民
244 延安新貌 / 厚 夫
248 黄河边的小城 / 李光泽
251 嘉峪关的味道 / 胡美英
254 会宁有座会师楼 / 牛庆国
257 西宁的丁香 / 龙仁青
260 伊犁的桥 / 宫明春
我与一座城 节选
从“三条石”找到的创作灵感 武 歆 我的籍贯是山东宁津,但我出生在天津,已经在天津度过58年时光,所以说天津是我的家乡,一点不为过。 1983年我写出的**篇小说,便是从家乡入手,从“天津故事”启程。 大约20年前,我又开始专注“天津故事”的写作。远离熟悉的土地、生活、人物去写作,并不是明智的行为。尤其是像我这样一直生活在天津的人,我的写作怎么能够远离这座城市呢?然而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一直无法找到“**笔”的灵感。于是我决定漫游“天津卫”。在这座城市的皱褶中,寻找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给予创作的启发。 我骑着一辆单车,口袋里放着一沓稿纸和一支钢笔,脖子上挎着相机,开始在天津这座城市中漫游。我站在一座座建筑前,走过一条条小街,一边拍照,一边在纸上记下想法,思考着如何落下这“**笔”。 当中的“遇见”,现在想来仍然颇有趣。比如在西关街烈女祠胡同时,一位穿着大红色毛裤的中年妇女,见我不住地转来转去,立即警惕地询问我。当她得知我寻访的用意后,目光马上变得温和起来,然后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这里的历史……寻访的过程中,天津这座城沧桑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不断地发生着动人的碰撞。 这样的寻访将近一年。尽管身体疲惫,但精神上却很亢奋。一方面,我感慨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给自己带来的丰沛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又因曾经对这座城市的远离而感到惭愧。 后来,我的两部关于天津的长篇作品先后出版。我在后记中写下带着感情的文字,那是发自内心对天津这座城市的感激。许多想不到的感触以及创作的灵感,正是在与家乡的亲近中,慢慢集聚起来的。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20年来,天津对我的写作的馈赠,始终没有中断。 前年,我开始写一部有关天津工业题材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动笔之初,我思索着该从哪里切入这座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 我想到了位于天津三岔河口的“三条石”。海河上游有五大支流,其中的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汇聚之后变成一条河流,即海河。三河汇聚之处叫三岔河口。这里被称作天津发祥地,也是*早的居民点、水旱码头和商品集聚地。紧邻三岔河口的便是“三条石大街”,天津人简称“三条石”。 20世纪30年代,“三条石”又被称作“铁厂街”。鼎盛时期,这条宽一丈长一里的弯曲街道上,竟然拥挤着300多家小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条石”和“三条石老工人”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到了70年代,这里建起了博物馆,上小学的我曾经多次前往参观。至今,“三条石大街”仍然存在,但是数百家工厂早已迁移,变成滨海新区的现代化大企业,往昔的记忆如今浓缩在“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里。 于是,我又像20年前一样,在三岔河口、三条石大街一带寻访,寻找创作的灵感。这里地形复杂,交叉路口多。有一次,我因为心里想着创作的事,没有看清信号灯,违反了交通规则,被开着警车巡视的交警当场拦下。我向交警“诉苦”,讲了写作“三条石”的事,希望能给予通融。交警是个年轻人,一边真诚地抱歉,一边毫不犹豫地扣了我3分。交警还是个热心肠,马上给我讲了在这一带开车应该注意的事项,并飞快地拿出一张纸,给我画了草图。*后,又用天津人特有的幽默说,祝您开车不违章、写作倍儿顺利。 在频繁的驻足中,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甚至历史人物与我自己,都产生了对照。 譬如三条石大街上**个铁匠作坊“秦记铁铺”的老板秦玉清,原本是直隶交河的农民,1860年来到天津,随着“秦记铁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他和手下的徒弟先后成为铸造机器的工人。了解他的经历后,我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在天津一家国有大企业工作了四年,算是一名真正的产业工人。从职业上看,我与100多年前的秦玉清有着特别的联系,他仿佛就是我打过交道的一位老师傅。 带着感情,我深入了解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三条石”一带的早期铸造业、机器制造业,有“三义公”“三合”“金聚成”等企业,它们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赫赫有名,有的还在各地开了分号。 因为在“三条石”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我的写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天津,我的家乡,我写作的宝藏,我的精神原乡。
我与一座城 作者简介
人民日报文艺部,系人民日报社主管部门之一,主要刊发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文艺动态等。版面主要有《大地》《读书》《文艺评论》《美术》等。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