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3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6(6.7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618003
  • 条形码:9787548618003 ; 978-7-5486-180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收录的剧本内容广泛,涉及古代、现代、历史、穿越等题材,以及股市、假离婚等社会热门话题;剧情或跌宕起伏,或徐徐道来,富有戏剧张力和感染力;编剧写作功底扎实,人物塑造与故事相辅相成,语言表述流畅自然,可读性强。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的出现扩大和优化了人的生活空间,丰富和诗化了人的生活内容。本书作为青年编剧的优秀作品集,既能为上海的剧本创作注入新动力,又能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增加活力,值得一读!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的成果,是基金会对获得资助的剧本的结集出版。书收录了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包括舞台类剧本和影视类剧本。其中舞台类剧本有《海岛来信》《心安何处》《茶·码·股·道》等;影视类剧本有《记忆墙》《失落广角》《撒欢儿》《暴力上班虫》《溯流前来的访客》等。本书的出版,旨在体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对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青年编剧人才,为上海的文艺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气象。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目录

序 / 周慕尧 001

【舞台类剧本】

一个剧本(话剧) / 王宏海 卢洁 001

导师评语 / 李胜英 039

大汉奸(九场次荒诞话剧) / 夏天珩 041

导师评语 / 赵化南 115

枫梓乡(原名《心安何处》)(话剧) / 何雨婷 119

导师评语 / 李守成 180

心结(话剧) / 鞠丹凤 张海岩 183

导师评语 / 曹路生 239

弄堂·口(话剧) / 陈文梓 241

导师评语 / 陆军 263

金陵·永生(话剧) / 石俊 265

导师评语 / 丁罗男 306

茶·码·股·道(话剧) / 毛承志 309

导师评语 / 李容 406

海岛来信(话剧) / 赵颖 409

导师评语 / 熊源伟 459

散户(原名《爆炒一家亲》)(话剧) / 刘思 461

导师评语 / 赵化南 516

如梅在雪(京剧) / 高源 519

导师评语 / 黎中城 561

爱不释手(音乐剧) / 俞霞婷 563

导师评语 / 陆军 634

细菌争霸战(儿童剧) / 王晓怡 637

导师评语 / 杜村 674

【影视类剧本】

记忆墙(电影) / 魏明 001

导师评语 / 彭小莲 070

溯流前来的访客(电影) / 薛远 071

导师评语 / 葛红兵 147

撒欢儿(电影) / 郭建中 149

导师评语 / 石川 266

暴力上班虫(电影) / 华玮琳 267

导师评语 / 方方 347

我的美丽校园(电视连续剧 第1集) / 杨健 349

导师评语 / 聂伟 356

(注:2015年度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资助的剧本共22个,有5个未收录本书。)


展开全部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节选

话剧 金陵·永生 / 石俊 【题旨】 一个浩劫的亲历者和抗争者, 一场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追寻真相来铭记的作者;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日记, 一个以柔弱身躯阻挡中国上万难民不被杀戮与蹂躏的美国女子; 一部让人们探索历史真相的著作, 一个不畏右翼威胁,亲访祖国与历史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们在一个特殊的时空相遇了…… 1995年初,旅美华裔作家张纯如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内发现了《魏特琳日记》。之后,她又从拉贝的外孙女处发现了《拉贝日记》。这两本亲历浩劫的西方人的记载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张纯如笔下的《南京大屠杀》作为*全面的英文专著,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四十年前,历经浩劫、身心疲惫的魏特琳在回到美国后,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而张纯如在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后,在右翼的压力和罪恶的梦魇下,于2004年11月9日,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她们的行为不是怯懦,而是另一种抗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年那颗没向魏特琳射出的罪恶的子弹,还在当下的时代穿梭—— 本剧从张纯如追寻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而发现魏特琳的日记,从而结识与了解了这位特殊的女性及其经历娓娓道来,为观众展开了这两位著名的女性求真求善,以及她们对抗邪恶的心路历程。 张纯如的书和魏特琳的日记等的发表,使这段历史在美国很多州成了教科书的内容,好莱坞的制片人和明星们感动于此,以200万美元完成了《南京大屠杀》纪实片的摄制,以让世人了解真相。 邪恶永远不会战胜善良,人们应该将历史铭记。 【人物】 本剧一共由三个演员扮演。 张纯如——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专业的职业作家,28岁时发表了《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此书为相关题材的首部英文著作,并数次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它以翔实的资料引发了世界对这一人类浩劫的再度关注。之后,她数次遭到美国、日本当局及右翼分子的恐吓,加上劳累与难以摆脱的苦难场景的折磨,她得了忧郁症,*后自杀身亡。人们评价她是一位值得永远怀念和尊敬的伟大女性。 魏特琳——出生在伊利诺伊州一个古朴而宁静的小镇,25岁才完成了伊利诺伊大学的学业,后来随教会慈善机构远渡重洋,到中国合肥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1916年,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担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直到那次震惊世界的浩劫。她在那个时刻挺身而出,庇护了一万多名妇女与儿童,被称为“华菩萨”(她的中文名字叫华群)。经受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后,她患上了抑郁症,回国治疗期间,在自己的寓所打开煤气阀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很久,她的事迹都被遗忘,直到张纯如在耶鲁神学院的图书馆里发现了她写的五百多页的日记。 第三个人物——一个舞者。他以声音或肢体来表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或根据剧情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有时是凶残的日本士兵,有时是温良恭顺的南京市民,有时是某个人内心的符号以及第三人称的陈述。他既能代表邪恶,也能代表善良,在这种转换中,呈现出某种隐喻。 【舞台提示】 这是一部以体验与思考为目的的戏剧。 舞台设计的基调以青灰色的立体主义构建为主。 灯光的布局和灯色应较为大胆,可以直面角色甚至观众。 舞台的音响设计也是表现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表现时代氛围,也可以外化成为代表时空的元素。本剧的舞台一开始就是向观众裸露的,仿佛是个历史的陈列馆。 舞台上大部分的布景都是抽象的,这些构建在后面的演出中会随着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呈现为一些象征性的物件。 舞台的中央稍右是一张古朴的书桌,这是舞台上唯一具象的大道具。在之后的表演中,它时而是张纯如在图书馆翻阅资料的地方,时而是魏特琳书写日记的地方。 开场时,有一束光斜打在书桌上,还有一首淡淡的乐曲相衬,显示如今的时代是平淡而温馨的。 …… 【导师评语】 丁罗男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金陵·永生》一剧的创作更具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此剧采用了“文献剧”的形式,从真实人物,即两位伟大的女性——追寻真相的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和当年写下日记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美籍校长魏特琳的视角出发,回顾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全剧的素材基本上来自她们的著作和日记,并不以连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冲突构成的戏剧性场面取胜,而是以强烈的纪实性、感人至深的人物情绪的抒发,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艺术构思上,剧本巧妙地利用了两位主人公虽相隔半个多世纪,却同为女性,同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毕业生这一点,让她们进行“隔空对话”。这种“穿越”不仅解决了两个时代的人物叙事在同一部戏中的时空整合问题,更使历史和现实的境遇得以链接,深化了剧作“战胜邪恶,铭记历史”的主题意蕴。 剧中仅有的两位女主角时而以人物身份,或跨越时空的追寻和对话进行诉说,时而又充当了戏剧的叙事者,这种角色与叙事者之间的灵活跳动,拓宽了作品的叙事面,同时也使得人物感情的抒发与启示观众理性的思考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也是本剧独特的结构风格。 剧本初稿主要依靠人物语言来贯穿,配上音乐与音响效果。充满诗情与哲思的台词固然很好,但考虑到连续的大段台词可能会使观众感到单调,作者在修改时着重加强了舞台的视觉形象,如设计一位“舞者”穿插其中,有时还让其扮演配角;增添表演场面片段,以及多媒体的资料、照片、投影等。这些综合性手段的运用,使舞台的艺术效果更为丰富多彩,也大大增强了对观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上下) 作者简介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建于1986年11月,是应上海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建立的国内首*地区性(市级)文化类基金组织,也是上海地区成立最早、规模及影响蕞大的几家基金组织之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筹措文化发展资金,资助公益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扶植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致力于上海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