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4(4.9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174702
  • 条形码:9787550174702 ; 978-7-5501-7470-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本书特色

1: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名单以及颁奖会手记和活动照片,值得收藏; 2:收录获奖诗人和100余首诗歌; 3:谢冕、吴思敬、林莽、商震、侯马、邹进、刘立云等知名诗人评语。 谈骁是一位对于现代抒写有着独特理解的青年诗人,他的诗 情感饱满、沉潜,有一种经历和思考后的明澈。他的诗语言朴素、 内敛,将平凡的事物呈现出丰富的诗意。鉴于他所取得的诗歌成 绩,特授予 2020 年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授奖词》 芒原是一位有着审视与反思意识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情感细 微、冷峻,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真诚。他的诗语言清晰、简洁, 使繁杂的现实生活呈现出戏剧性的诗意。鉴于他所取得的诗歌成 绩,特授予 2020 年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授奖词》 周簌是一位有着典雅抒情色彩的青年诗人。她的诗情感丰沛、 真切,体现了女性诗歌特有的敏感与爱憎。她的诗语言简洁、沉着, 在对自然的书写中呈现出温暖的诗意。鉴于她所取得的诗歌成绩, 特授予 2020 年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授奖词》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内容简介

华文青年诗人奖是由《诗探索》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诗歌奖项,该奖项面向40岁以下的年度创作成绩突出的青年诗人,旨在表彰和树立优秀青年诗人形象,倡导良好的诗歌写作方向。 《诗探索》是创办于1980年的中国**本中国新诗写作与理论研究期刊,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新诗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3家学术单位共同作为学术支持机构,由谢冕等十几位新诗专家和诗人组成编辑委员会。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目录

目录

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名单

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组织委员会

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评审委员会

华文青年诗人奖简介 历届获奖诗人名单

谈骁作品

诗人简介

授奖词

评委评语

但求理解(诗学随笔)

虚构/追土豆/语言指南/恩施时间/爷爷出门了/群山无名/河流从不催促过河的人/老成之歌/羞耻可以对人言/百年归山/山顶的果实垂到街道/水果还在山中/西和山中/我住过的地方/湖水/昨日的野鸭/五祖寺后山/过夜树/军大衣/大地之上/是我离开了他们/夜路/我*喜欢的声音/*甜的梨是不是*好的梨/酸李子,甜李子/琴/稻穗和稻草/推磨的人/屋外的声音/口信/人事音书/二高山/成为父亲/走马/虫子的声音我形容不了/生碑十四行/春联/襁褓/视野

芒原作品

诗人简介/授奖词/评委评语/在诗歌现实中重铸肉身(诗学随笔) /夜宿抚仙湖/身体里的晚钟/亮了/流水上的朗诵(节选) /清风帖/黄沙覆身(节选) / 树冠上的咒语/末日演员/梦里追凶/流水的通缉犯 /与铁轨并行的头颅/虎口中的杀人犯/大海上的供词/北方的来信/狮子美学/时空图书馆/提灯/下雨/樱桃树下/撞响/某个喝茶的下午/沸腾的黎明/白纸黑字/破庙中的审讯/江水磨孤刀/把稻草抱到天空去/在警史馆/黑色幽默

周簌作品

诗人简介

授奖词

评委评语

因为活不成一首诗,所以写一堆灰烬(诗学随笔)

一个人孤独的晚祷/亲爱的乌鸦/春寺/访稠溪怀古/只有这条小河醒着/ 一个盲人,看见南山的梅花开了/大寒帖/大雪/夜色枯寒/黄昏/理解/悲欣录/夜宿九成山舍 /麻雀之诗/未必与你重逢/在浅山茶馆/云中记/风拂过一切隐忍的孤独/秋日/我的世界寂静无声/白鹭/谁配得上今夜高贵的孤独 /未被陈述的/有神秘之美/在泊水寨/大雨滂沱/乡居/ 3月13日所见/我们都是简单到美好的人/繁花小径/向晚十六行/多么沉静/雨水记/北方冬日/颐和园冬记/灰色的下午/我现在开始嫉妒那个男人/贡江即景/

颁奖笔会手记:写在内蒙太西煤集团

阿拉善记,或诗的感受 / 谈骁

硬挺挺地揳进我的骨血里 / 芒原

诗歌,是心灵的煤 / 周簌

第 18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活动掠影 111 《诗探索》简介






展开全部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节选

但求理解 ( 诗学随笔 ) 谈骁 写了近 10 年诗之后,我才开始写我的故乡。 2013 年春节,我坐一辆面包车回老家,汽车在山路盘旋。车里有几个过去生活在乡村、如今在镇上经商的亲戚,一直在谈论着过去的田间生活。经过一片陡峭的农田,一个人指着窗外说:“这些田这么陡,什么都种不住。种几个土豆吧,挖出来就跑了,追都追不到。”这一幕我太熟悉了:倾斜的山坡上,土豆在前面滚动,人在后面追赶。我就是那个追赶的人,不仅滚动的土豆如在眼前,更多的山村经验也逐渐复活,成了我取用不尽的写作资源。 之前也写过家乡,但多半是猎奇式的景观书写,或者浮泛的田园挽歌。我没有真正理解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全球化时代,地域的神秘性已经丧失,它只是构成一个人的生存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理解生活的方式。 写家乡,不可避免带有追忆性质。在这个求新求变、“每天不一样”的时代,注目过去,往往被视作对当下的逃避。我曾经 自我辩护说:所有的写作都是面向过去,即便你描述此刻正在发生之事,你写出来,它也成了过去。这是一种诡辩,只能在逻辑上安慰我。我的追忆之诗,既是认识童年观察过而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遗忘的事物,理解过往之物的“现在性”;也是借助童年的清澈和无垢,来观察此刻,理解此刻之物的“过去性”。所以,追忆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画家德拉克洛瓦曾如此论述创作的速度:“如果你的技巧不足以在从4 楼摔到地面的时间里素描出一个从窗口跳下去的人,你就永远不可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支持德拉克洛瓦的波德莱尔也说:“对于行为的速写,存在一个变化速度极快的问题,这要求艺术家们以同样的速度去完成创作。”追忆之诗写多了,我已经丧失了这种写作的速度。这丧失,归根结底是经验的缺席: 眼前的经验,仓促之间还不能成为写作的养料。就像一个池塘,因为无所不包,因为一切尚在形成、建构,所以是混浊的。我不得不等待,等池水变清,看得到池中的游鱼和水沫,也能看到池 底的淤泥和水草。 有一次和张二棍谈到写诗的速度——我们都不是善于即刻反 应的写作者。张二棍对我说:“不要怕我们跟不上光怪陆离的城 市。”张二棍的慢是相对的,厚积薄发,他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 停笔不写,一旦动笔却又能下笔千言。他不追求速度,在于他有 足够强大的消化能力——他*近写了很多长诗,似乎就是一个证明,而写长诗,需要的也不是瞬间反应,而是对各种材料的综合 处理,是一个必要的观察的距离;于我,这个“观察的距离”是 被迫的,是经验到文字的转化欠缺功力所致。但我仍然愿意相信,写作不需要追求速度,不像绘画,德拉克洛瓦对瞬间的抓取以及之后的印象派对稍纵即逝的捕捉,是因为当画家抬头再看时,一切已经面目全非了。诗歌不怕面目全非,有时候,诗歌甚至渴望 面目全非,它需要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时候,去重新建立一种坚固。 我是依仗经验的写作者。如果要仔细分析,我仰仗的经验是 “身体经验”:我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至于我们想到的、读到的,当然也是诗歌中的一部分,但它们不是诗的引线,不是诗的开端,至多是一种中介、一种激发、一种臂助,帮助我们完成一首诗。 从经验到文字,对我来说,不是立等可取的过程,不是照相机的咔嚓一声,而是一笔一画勾勒。哪怕只是呈现一个瞬间、一个画面,也得自日复一日的观察,得自对事物投注巨大的热情而 建立的个人感受,了解那些陌生新颖之物,观察那些习以为常之物,分辨那些面目相似之物:花和叶开放的先后,乌鸫和乌鸦叫声的异同,露水和雨珠的轻重......这种感受,不管是客观、全面 的,还是主观、狭隘的,我们都坦然接受。有时候,甚至是越主观、狭隘越好,我们需要在意的不是它们是否合理,而是我们对其的感受是否深刻。 基于诚实的感受,在写了几年故乡之后,我终于逐渐进入当下的生活。不是我的写作速度变快了,而是当下的经验逐渐完成了沉淀,变得清澈,成了新的过去。我甚至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 观点:只要有生命经验的投注,所有立身之处,都是故乡。2005 年,我到武汉上大学,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每一个我住过的地方——沙湖边的湖北大学、汉口的新育村、洪山的柳 园路以及如今的野芷湖——我都投注过巨大的热情。我一直在努力记录我在这里的生活:新育村宿舍里剥落的墙皮,一打开就为你亮灯的冰箱,武昌发源于八分山消失于武泰闸的巡司河,我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的野芷湖的湖水......我曾在一首诗里写道:“我 来到野芷湖边,把一个地址变成住址。”公共的地址,因为“我” 的到来,成为我的私人空间。从地址到住址,也是从那里到这里,从新居到故乡。要完成这种转变,需要的不是别的,而是付出你的热情,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 我的这些感受之诗,往往被归入传统之列:既指言说对象,也包括语言形式。 我言说的对象,比如山中滚动的土豆,一下雨就涨水的河, 一个上山放羊、砍柴烧炭、等待死亡降临的老人,以及武汉的阳 台上的植物,植物上的露水......并非现代的意象。我使用的语言,没有陌生化,没有繁复的修辞——我曾经向一个追求绚丽语言和诡异修辞的诗人表达过我的困惑:诗歌语言是为了呈现还是为了 遮蔽?如果是呈现,是为了呈现语言的神秘性还是语言的及物性?可能并不存在标准答案,有的只是个人的美学趣味。我的选择,是回到语言的呈现和及物。当我向一个人描述所见,我会尽量把所见导向他经历过的事物。我向孩子描述快,我会用流星的一闪或者火车的呼啸而过来形容,这是孩子见过的;而不会选择 微子的运动速度——它自然比流星和火车快多了:孩子没有见过,也远在我的经验之外,没有可以形容的语言。 我理解的诗,不是语言的容器,也不是观念的容器。如果说它一定是个容器,我希望里面装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他睁眼看到世界的那一声“啊”、建立认识后将信将疑的 “哦”以及*后发现认识之有限时的“唉”。 斯宾诺莎说:不哭,不笑,但求理解。写作之路,就是理解之路。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让这理解变得更个人一些,更可信一些。既然是理解,终会导向一个结果、一种意义。这样的诗,这样的世界观,怀抱希望,也相信回报。如果说现代就是相信破 碎,相信世界并非恒定,也没有真相和意义,我接受这样的结果,却不愿意放弃追寻的过程。哪怕结果和意义*终被证明为虚妄,也是被经验和语言去探索过的虚妄:一个终将破碎的气球,在它破碎之前,我都愿意相信它的承受力,我会鼓起力气和勇气,朝里面吹气。诗歌可能是那个破碎的气球,但它首先是气球里面带有个人气味的空气。

夜空中站满了提灯的人: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作品集 作者简介

谈骁,1987 年生于湖北恩施。现供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以你之名》(2012,长江文艺出版 社)、《涌向平静》(2017,中国青年出版社)。曾参加诗刊社 第 33 届青春诗会、第 9 届《十月》诗会。获《长江文艺》诗歌 双年奖。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 12 届、13 届签约作家。现居武汉。 芒原,原名舒显富,1981 年 4 月生于云南昭通。现为警察。 在《人民文学》《诗探索》《诗刊》等刊物发表作品。有诗歌入 选多种诗歌选本。参加第 3 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获首届 中国公安诗歌新人奖等。有诗集《舒显富诗选》,诗合集《群峰 之上是夏天》。现居昭通。 周簌,本名周娟娟,1984 年生于江西崇仁。系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有诗作散见《诗刊》《诗探索》《星星》《作家》等刊, 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获第 8 届诗探索 ?? 中国红高粱诗歌奖、诗探 索 ?? 中国诗歌发现奖等。出版个人诗集《攀爬的光》。现居江西 赣州。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