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250323
- 条形码:9787305250323 ; 978-7-305-2503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本书特色
主编寄语: 海外汉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虽然海外汉学界和中国学术界,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或许没有什么不同,但前者的研究,往往体现着特定的时代要求、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学术脉络、观察立场、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因而使得其思路、角度和方法,以及与此相关所导致的结论上,显示出一定的独特性。当然,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海外”,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人员构成,都会有新的特点。随着学者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深,也难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不一定必然有截然不同的边界。关键在于学术的含量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无问西东”。《周易》中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既承认殊途,又看到一致,并通过对话,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启发更为广泛的思考,对于学术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讲授 张宏生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选入蔡宗齐教授40年来在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文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等研究领域的论文,由其亲自精选并编辑,蔡宗齐教授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研究原则,以“内文化”“跨文化”“超文化”的视角审视中西文学,将中西文学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努力促进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深度交流。全书分为古典诗歌、古代文论与比较诗学三大部分。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目录
《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序
自序
古典诗歌篇
古典诗歌篇小序
汉古诗 :抒情模式的兴起
诗体的“内联”性
七言律诗句法、结构与诗境
古代文论篇
古代文论篇小序
文学观发展轨迹 :从和谐过程的角度论文学
“文”的多重含义及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创作论发展轨迹 :意─象─言范式的演变
理解论发展轨迹 :“以意逆志”命题的嬗变
比较诗学篇
比较诗学篇小序
和谐的诗学 :柏拉图和孔子论诗
“势”的美学 :费诺洛萨、庞德和中国批评家论汉字
解构的诗学 :德里达和大乘佛教中观派论语言与本体论
唯识学与王昌龄诗学三境说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节选
如果说七律节奏、句法、结构多样化的创新造就了“言灵变”的语言特点,那么,多样化的节奏、句法、结构连锁互动的结果则是“意深远”的诗境。所谓“意深远”不仅仅指在极有限的语言空间里表达深厚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指将诗人情思发展的复杂过程直接呈现出来。前者是五律七律共有的特点,而后者则是七律尤为擅长之事。借助灵变的节奏、句法、结构,七律诗人可以纵横捭阖地遣词用字,使之与其自由驰骋的思想情感过程或状况完全同步。例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主要使用简单的主谓句,中间夹着两个复杂题评句,写出了静中有动的乡间清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相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联用八个复杂主谓句,创造出一种极为紧密的节奏,藉以把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传达出来。杜甫《登高》则是一口气联用八个复杂题评句,天地景象与自我特写并列对比,从而将诗人感慨宇宙人生、沉郁顿挫之情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李商隐《锦瑟》利用极度加深的四联之间的缝隙,创造出一种断裂的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缓慢节奏,让我们深切体验到诗人缠绵无限、惘然若失的心境。咏史应是*能展现七律“言灵变而意深远”境界的诗体。李商隐《隋宫》大量使用虚词,展开虚拟因果关系的设问、古今对比,沿着这些由虚词构成的“诗中线索”,我们可以体验诗人反思历史、讽刺昏君的整个思辨过程。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则全用实词,但通过用典化实为虚,将主谓和题评句融为一体,因而意象和典故交织成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虚拟时空。沿着由意象典故构成的“诗外线索”,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深邃感人的历史反思过程。在杜甫《秋兴》八首中,七律这种“言灵变而意深远”胜境已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超越的水平。 ——《七言律诗句法、结构与诗境》 “以意逆志”这一论断是术语模糊性的典型例证 :任何人都无法对这一论断加以确定的定义或找到普适的英译。正因为此,笔者在每一节的标题中按照“以意逆志”在具体历史时期运用的情况不断对其重新定义。中国文学批评中术语的模糊性长久以来被现代学者贬斥,被认为反映出中国文学批评是笼统含糊、不尽精确、难以理出条理的。然而这绝不是事实。只要批评家愿意耐心地将中国批评术语的使用放在具体历史情境下加以考察,必然会发现,术语的模糊性实际上正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长处所在。“以意逆志”说的历史演变就足以说明,关键术语模糊多义,正为历代批评家提供了相互对话、碰撞,竞争,推出各种新论说的宝贵空间。试问,如果“意”“逆”“志”都有精确不变的含义,而“以意逆志”一句又像英文句子那样明确设定“意”和“志”的归属,那么历代批评家还能以孟子名言为依托,发展出如此丰富多样的文学解释理论吗?同时,传统批评术语的模糊性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一个研究文论史的独特途径 :通过观察具体重要术语、论断的演变,展现相关文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真实态势,同时又揭示出各种不同论说矛盾统一的内在关系。这种微观术语考证和宏观理论思维相结合的路径在西方文论研究中是无法想象的。由此可见,术语的模糊性给中国古典文论所带来的实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优势,一种尚未被人认识的优势。 ——《理解论发展轨迹 :“以意逆志”命题的嬗变》 我考察了柏拉图和孔子诗论中许多源于他们共有的对和谐的整体关注而产生的相似之处。同时我也指出,这些相似之处立足的基点根本不同 :柏拉图的和谐模式是认识论的、理智的、纵向的和谐,而孔子的和谐模式则是生活经验的、道德的、横向的和谐。柏拉图和孔子论诗的所有观点无不带有这种根本区别的烙印。因此,他们的观点很自然地形成了两种在诸多具体问题上见解相似、而对诗的性质看法迥异的诗论。在柏拉图的诗论里,诗是一个认识论的过程 ;而在孔子的诗论里,诗是道德生活的过程。这两种对诗的不同看法,不仅构成了这两位思想家对诗的形形色色的论述的基础,也构成了西方摹仿的文学理论和中国非摹仿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基础。 ——《和谐的诗学 :柏拉图和孔子论诗》
采石与攻玉(蔡宗齐自选集)(精)/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作者简介
蔡宗齐,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教授,著、编有英文书籍十三种,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文论、古代美学、比较诗学以及佛教。中文专著有《语法与诗境:汉诗艺术破析》《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比较诗学的结构》。2014年与袁行霈教授合作创办英文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CLC; 杜克大学出版社刊行), 并任联席主编。同年又复办《岭南学报》并担任主编。2017年JCLC 成功入选世界权威期刊索引AHCI。同年又与袁行霈教授共同主编 How to Read Chinese Literature 系列丛书 ,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中文版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18年为香港岭南大学创办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棱镜:理论与现代中国文学》),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Prism 和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两部英文期刊互为补充,全方位地涵盖了中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2019年与袁行霈教授共同建立 Chinese Texts in the World 丛书,由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2020年被美国学术期刊主编协会(Council of Editors of Learned Journals;CELJ)评选为2020年杰出主编奖得主。杰出主编奖居是该协会所授予的z高荣誉。此奖在1981年建立以来,历届得主大部分都是美国著名人文期刊的编辑,获此殊荣,属亚洲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期刊首次进入获奖之列。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