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0.4(5.5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222065
  • 条形码:9787509222065 ; 978-7-5092-2206-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本书特色

★2022年发布+经典案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经典案例 ★总结经验和问题,更好地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示范引领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2022年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评价与典型经验推广”成果。 ■非常不错发布:由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京津冀三省市、中央有关部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编写。 ■2022近期新发布:总结2021年经典案例。 ■案例经典:分综合篇、部门篇、地方篇三个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延庆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宝坻区,河北省雄安新区、唐山市、张家口市的优选发展经验。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目录

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

努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领导小组办公室

综合篇

“瓣瓣同心”向阳开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新华社

乘势而上赋众新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华社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

——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新华社

京津冀协同发展到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人

新华社

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人民日报

雄安新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全面提速

人民日报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进展与若干建议

专家咨询委员会

白洋淀治理进展与建议

专家咨询委员会

治理“大城市病”不仅要疏解人,更要疏解车

专家咨询委员会

缩小京津冀内部发展差距必须提高河北沿海地区带动力

专家咨询委员会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建议

专家咨询委员会

京津冀主要城市创新水平比较分析

专家咨询委员会

新形势下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专家咨询委员会

部门篇

精心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宣传报道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中央宣传部

扎实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教育部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科技部

多措并举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谋新篇开新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扎实推进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

民政部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财政部

唱响协作曲 绘就同心圆

奋力谱写京津冀人社事业协同发展新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自然资源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部

推动京津冀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扎实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开路先锋

交通运输部

推动京津冀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

扎实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农业农村部

统筹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商务部

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领域协同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

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

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应急管理部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持续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人民银行

推进林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支撑能力

国家林草局

银行业保险业守正创新 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银保监会

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证监会

地方篇

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北京市

不忘百年奋斗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

——天津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天津市

携手共进起宏图 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河北省

“瓣瓣同心”绽芳华

——建设国家发展新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大兴区

打造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样板”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市通州区

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天津市滨海新区

抢抓历史机遇 静海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市静海区

天津市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市宝坻区

以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为“牛鼻子”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河北雄安新区

保定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河北省保定市

廊坊市坚决服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

河北省廊坊市

张家口市以首都“两区”建设为引领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河北省张家口市

后 记


展开全部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节选

新形势下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14年实施以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生态环境、城镇体系发展、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能源效率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必由之路。 一、京津冀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特殊的难题,尤其是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相对突出。究其原因是:能源消费总量大、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区域大气、水资源、土壤等生态环境失衡、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直接原因。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其传统能源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根本性变革的关键阶段,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水平。能源与环境密切相关,能源生产、消费全过程直接或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推进能源革命,引领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环境。 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方面,推进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将促进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的发展,激发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打造能源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的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区域打造高精尖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前,我国能源行业体制约束日益显现,能源产业价格机制不完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继续深入推进油气、电力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理顺价格机制,构建有利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还原能源产品的商品属性。 二、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认识 京津冀地区人口超过1亿,包括两个直辖市、11个地级市所辖的21.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大的能源消费中心之一,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推进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经济快速发展,但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6.5万元/人;天津的工业化也基本完成,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0.2万元/人;河北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9万元/人。 在产业结构上,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0%,贡献率合计近70%。天津的工业主要由高端制造业组成,包括航空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制造业等,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约为70%。河北则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资本集中型、现代化程度低且产能过剩的重工业。出现这种差异,有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原因,还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京津冀能源供应保障条件较好,但严重依赖化石能源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从而加剧区域能源供应对外依赖程度,总体呈现偏紧的局面。京津冀地区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的同时,开源节流、节能降耗,保供应促发展,具体来说: 一是化石能源资源贫乏,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在化石能源方面,京津冀地区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石油约3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9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京津冀地区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80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河北北部张承地区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北京、天津及河北中东部地区为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秸秆年产量4100多万吨,树木枝条年可利用量约200万吨。地热能储量可观,仅河北省地热能资源量就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在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超过70%;尤其是河北省,煤炭消费占比超过8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余个百分点。由于区域的化石能源资源匮乏,由此导致区域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形势仍严峻 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一方面,水资源有所缓解、水环境有所改善。以有着北京“母亲河”之称的永定河为例,北京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蓝本,联合津冀晋三省市共同开展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以携手共治的模式,局部改善了永定河生态功能。另一方面,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20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1.9%。 但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一是大气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艰巨。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2020年环境质量较差的20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有4个城市排在污染*重的前10位。北京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天津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污染,河北对大气影响*严重的则是燃煤排放。 二是水资源状况堪忧,已突破水资源的供应红线。京津冀两市一省以全国2.3%国土面积、不足1%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9.5%的工业增加值、近26%的钢铁产量,水资源长期处于严重超载状态,是我国*缺水的区域之一。该区域201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供水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已达到173%,远远超过了世界公认的40%安全警戒线。 三是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森林质量下降、草场退化、生态用水被挤占等,导致湿地萎缩、功能退化。现存白洋淀、北大港等八大湿地均面临干涸及水污染的困境。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4.4万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20.4%,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 (四)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推进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同发展 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决定了解决区域内大量煤炭尤其是散煤的消耗以及油气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实现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同发展将是京津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同时,区域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助力区域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 京津冀地区能源供小于求,资源比较匮乏,对外依存度高,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节能技术、能源价格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京津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京津冀能源需求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为保障京津冀能源、环境和经济协同、可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京津冀能源需求现状和未来需求量,必须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 三、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 京津冀能源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继续推进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机制革命,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全面推进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能源消费革命,提高京津冀地区资源利用率 一是倡导节能观念,推广绿色低碳消费。地区政府要加强节能消费观念的宣传,大力提倡节约能源的消费观念,宣传具体的节能方法。在公众交通方面,要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加大对城市公交和地铁的投资力度,合理降低公共交通收费标准。而对使用私家车的公众,除了要完善限号出行的政策,还需要在政策上支持公众购买节能汽车。 二是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首先应大力压减煤炭消费,加快淘汰煤炭、电力行业落后产能。其次,应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实施油品升级改造,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推进风电基地建设,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上网。 三是推动京津冀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升级,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首先,三地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生态优先的产业发展理念指引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的重新设计和定位。其次,北京加快完成淘汰技术相对成熟的高耗能产业,天津和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落后高能耗产业退出机制,在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过程中实现能源节约。*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使资源要素能够充分合理有序流动,通过产业转移升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加速京津冀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一是合理布局能源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能源供应。首先,加强区域用电保障,建设京津冀地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完善500千伏骨干网络,加强支撑电源建设,优化区域电源布局。其次,加强原油储输能力建设,推动天然气输气干线建设,加快LNG输气能力建设,加强调峰能力建设,建立气源保障统一协调机制。*后,应提升区域清洁供热水平,扩大三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规模,推动延庆实现绿色供热,实现涿州热电厂向河北涿州和北京房山供热。 二是加强战略合作,形成多向保障格局。京津冀三地内部应形成高效的战略联盟,基于共有、共建、共治和共享原则,推动京津冀能源供给整体协同发展。首先,明晰各地的自然资产产权,确认京津冀共有区域内自然财富的范围和对象,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对维护和增值自然财富的行为主体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确定统一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从地区政策方面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意识到各地发展的差异,求同存异,形成既完全合作又良性竞争的局面。 (三)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增强京津冀地区竞争实力 一是依托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协同攻关。依托京津在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地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部署一批具有战略先导性作用的前沿技术集中攻关项目,加快重大工程技术示范试验,力争突破制约能源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形成能源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二是合力开展一批能源改革示范工程,发挥地区协同创新作用。通过开展张北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等一批示范工程,在京津冀地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等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的优势,依托河北新能源及储能前沿技术示范基地、京津冀清洁电力外送基地等,攻关超临界燃煤发电、高能量密度储能等重大前沿技术,着力于电动汽车、光热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广。 三是依托京津冀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和科技资源优势,抓住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这一契机,加快发展氢能及储能产业。探索氢能产业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促进氢能利用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储能产业发展,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协同攻关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产业。 (四)加速能源体制革命,保障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 一是构建提升能源服务市场,完善能源市场协同机制。京津冀地区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以标准和规范为技术支撑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应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市场主体平等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同时应采取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两高”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级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和约束。 二是研究设立“京津冀能源发展基金”。可参考英美等国的做法,部分由国家和三地共同出资,部分按照零售电力价格的合理比例直接提取,部分来自公用事业企业的专门捐款,长期为支持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开发、提高能效、科学有序去产能和扶持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融资,助力产业升级示范。 (五)深化国内国际能源合作,助力京津冀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与能源富集地区战略合作,形成多元多向的能源安全保障格局。京津冀地区应统筹对外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与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资源富集地区和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化与区外省份的能源互联互通布局,尤其是亟须加快清洁能源输入通道建设。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形成多元多向的保障格局。 二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加强与蒙古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煤炭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输电通道等跨境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俄罗斯在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加快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建设雄安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筛选一批有合作潜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及对口项目,推动地区内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年) 作者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是国务院2014年8月成立的工作小组,旨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职责是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承担雄安新区建设相关工作,以及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