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0(5.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72813
  • 条形码:9787511572813 ; 978-7-5115-7281-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分校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满足当时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广大学生迫切求学的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办学形式,在北京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个突破,创了一条新路。实际上,这也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条改革新路。这段历史在北京高教史上,是很精彩的一笔,非常值得记述。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内容简介

该书以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为特定历史阶段,以北京联合大学分校创建、发展与整合为背景,通过对陈大白、庞文弟、罗林、邱隔法、张奇生、孙煜、赵宗英、徐永利、梁怡、王利亮等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高教局老领导、北京联合大学分校的老领导、教师、校友等18位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创立的过程,调整与合并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分享了北京地区大学分校的老领导、在建立大学分校期间亲历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所均**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目录


北京的大学分校:北京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突破1

历史唯一的选择 集体智慧的结晶29

我记忆中的清华大学分校43

我到分校(联合大学)办教育54

肩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竭力办好大学分校63

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创建奋斗发展的前前后后76

北京邮电学院分院的那些事儿93

我深爱的袖珍大学116

大学分校与改革开放同行137

教师梦联大梦157

我们的**家——旅游学院172

挺直我们的腰板183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工作的那些年203

我的幸福大学时光223

孜孜以求率性人生237

分校时光——难忘的大学生活250

北京大学**分校的当年记忆263

我在清华二分校的求学岁月280

后记286


展开全部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节选

北京的大学分校:北京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突破 时????间:2014年9月12日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办公楼三层会议室 被访谈者:陈大白(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委教育工委原书记) 访 谈 者:王文杰(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孙晓鲲(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朱科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文字整理:孙晓鲲 陈大白,女,1955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市教育工委原书记。 王文杰、孙晓鲲等(以下简称“访”):陈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课题组的访谈。首先向您介绍一下我们访谈的背景。2013年,由分管档案校史工作校领导张楠书记领衔,申报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重点课题——北京地区大学分校研究,把北京联合大学的前身——1978年建立的30多所大学分校的历史进行研究,包括经过多次调整进入北京联合大学的24所分校,也包括没有进来的和后来撤并的。我们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创建大学分校的背景;二是大学分校的调整、整合;三是大学分校时期的教学情况;四是后勤保障。关于访谈对象,包括上级领导、分校领导小组成员、分校任课教师和毕业生。上级领导这部分,我们计划对您和庞文弟局长做访谈。今天对您的访谈,主要想了解当时建立分校的背景、遇到的困难,还有调整、整合的过程。您当时在大学部工作,是大学分校办学的亲历者,您可能比较熟悉这段历史。 陈大白(以下简称“陈”):我接到这个提纲之后,因为我还在小汤山疗养,就没有马上准备,是回来以后才开始准备的。我力图按照你们四个题目的要求,根据资料给你们讲历史的事实。我觉得*好介绍点史实。 整个北京地区大学分校的成立,分三个阶段。谭元堃同志有一篇文章里讲,大概分三个阶段。**是创建阶段,第二是调整阶段,第三是联合阶段。 我觉得北京的大学分校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满足当时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广大学生迫切求学的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办学形式,在北京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个突破,创了一条新路。实际上,这也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条改革新路。我们早就强调,这段历史在北京高教史上,是很精彩的一笔,非常值得记述。所以我们写高教史,对这一段比较重视,做过不少了解,也讨论过。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讲,这一段很重要,因为在办学过程中,采用、吸取了它的很多经验,也总结了它的不少教训。大学分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的地方。为研究这段历史,成立这样的课题组非常必要,很需要把这些史料保存下来。但当时经历这个事情的人,一个个地都去八宝山了,都走了。我在找相关材料的时候,打电话找了几个人,有的人已经年纪很大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当时筹备小组那几个人,现在只有黄宗煊一个人在,另外三个人都已经不在了。当时成立了筹备办公室,叫大学分校筹备办,就只有一个黄宗煊在。他电话里的声音已经很苍老了,而且记不太清了,说得非常简单。我们很有必要现在抢救一下这段历史,并研究一下它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 访:您说得非常对,我们课题组研究这段历史,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抢救历史。 陈:那我就按你们的题目来说吧。**个是创建大学分校的背景。我觉得背景包括当时全国的大背景和北京的背景。这一段建议你们看看《邓小平年谱》,1975到1997的上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你看我插着条的这些(陈书记手指着桌上一本文献——编者注),小平同志曾多次讲到大学招生的改革,就是恢复统一考试,扩大招生,先扩大招生,然后办大学分校,都有批示。天津办大学分校小平同志就有批示,要创点经验。后来扩大招生办大学分校的那个文件也是他批的。所以你们研究大学分校离不开小平同志当时这些批示。然后建议你们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我现在手里用的是金铁宽同志编的这本,因为我觉得这本写得比较好。它把当时的恢复高考和扩大招生记述得很清楚,先扩招,因为扩招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办了大学分校, 北京的报告,好像是1978年的9月20号提交了一个关于办大学分校和扩大招生的报告。这个报告引起教育部的重视,开了一次全国会议,同意了北京的报告,并建议几个重点省市,按照天津办大学分校的办法来招生。这都是历史背景。 据谭元堃同志说:北京办大学分校的报告得到了华国锋主席和中央教育部批准,这就态度明确了,是根据北京的报告开的会,希望全国有条件就办大学分校。我不知道这里面说的“华国锋主席批准”是口头还是文字,现在老谭也不在了,没法查。但大背景一定要了解。 我觉得这两本书你们可以很容易去图书馆找到。因为我经常用,所以这两本书不能给你们用。这一摞我都留给你们,希望你们用完了都还给我,因为我很需要。 我觉得需要研究一下全国的大背景和北京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情况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现在正在演《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其中招生考试的篇幅很大,中间一连好几集都是这个,会更助于大家理解。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十年“文革”、十年动乱结束了,当时国家面临的是“拨乱反正、整顿恢复”的繁重任务,小平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他就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研。小平同志搞全国的拨乱反正,是从教育和科研入手的,这是他们拨乱反正的突破口。这其中*突出的有三点,**是推翻了“两个估计”,第二是恢复了高考,第三是以北大、清华两校作为重点,亲自指挥北大、清华的拨乱反正,这三点和我们的关系都非常大。小平同志抓教育的拨乱反正,先推翻了“两个估计”,恢复了高考,然后抓了两个点,就把整个的教育口的“拨乱反正”推开了,把蒋南翔调去当教育部长。这三点都影响比较大。 恢复高考对全国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当时我在北医附中当副校长,叫革委会副主任,然后是支部副书记。我们市委的人都下放了,都下放到家里附近的中学去工作,下放劳动以后收回来。我先在北医附中,之后在北航附中,1979年因参与刘仁同志的追悼会又调回到机关。所以大学分校开始的酝酿、创建的那个阶段,我1979年回去才知道。开始我只能查资料。恢复高考以后,我在中学教书。“黄帅事件”以后,学生都不念书、不上课,课堂秩序没法维持,老师们气得都哭。欲教不能、欲罢不忍,说的就是这种场面。你看着这群孩子,要教没法教,学生心都没在这;但又不忍不教、不管孩子。后来恢复高考,“读书无用论”在学校里没了踪迹,所有孩子都回到课堂念书了。我当时在北医附中,给大家开家长会进行动员,因为家长的力量很重要。北医附中都是北医三院的子弟,北医子弟的家长们力量很大。然后我们就请把关教师全部开课,开大课、补课,学校和教师一起把孩子们都发动起来,结果**年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就特别多。我觉得恢复高考太重要了,当时感触特别深。 恢复高考来源于这个会议,在1977年8月4日到8月8日,小平同志召开了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座谈会。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强烈呼吁恢复高考,实际上当年的高考已经定了,但还是推荐招生,不是考试入学。所以*后,小平同志有一个讲话,说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想出一个办法,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引起波动。从此,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同志就开始重新研究恢复高考招生的问题。这次会议把“两个估计”推翻,然后恢复了高考。我们这有一本纪事的送审稿、未定稿,还在修改中,但只能供你们参考,因为它修改的地方非常多。我们现在的稿子修改的地方比*初的还要多。这里写到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邀请了30多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北大、清华、农大都有人参加。北大校长是周培源,沈克琦是副校长,清华的是何东昌和很有名的教授潘际銮,农大的是副校长沈其益。关于小平同志在*后讲的几个问题,你们也可以参考上面写的内容,大事记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历史发展的线索。这上面提到很多关于分校的信息,后来我们去掉了一部分。这是8月8日的讲话,是小平同志**次这样斩钉截铁而明确的回答。

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 作者简介

张楠,女,1963年5月生,北京联合大学原纪委书记,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高校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出版《北京地区大学分校研究(1978-1985)》等专著、编著及教材6部,在CSSCI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多个研究成果获奖。 孙晓鲲,男,1974年1月生,吉林梅河口人,副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