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771571
- 条形码:9787560771571 ; 978-7-5607-715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探究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关联, 在解析人的文化存在的本质与特征、内容与方式等学理问题基础上, 深刻阐释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存在论基础,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学范式研究。在实现路径层面, 本书紧扣新时代的本质属性、时代特征与发展指向, 立足人的文化存在的主体与特性、过程与场域等多维视角,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范式研究, 重点探究教育内容的系统拓展、教育方法论的构建完善以及教育创新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人的文化存在的理论阐释
一、人的文化存在的相关界定
二、人的文化存在的内容
三、人的文化存在的本质特征
四、人的文化存在的表征方式
第三章 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存在论基础
一、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的文化存在论基础
二、价值观教育基本规律的文化存在论基础
三、价值观教育环境的文化存在论基础
第四章 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属性及其功能
一、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指向性与导向传播功能
二、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整体性与选择协调功能
三、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生成性与传承创新功能
第五章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的现实境遇分析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第六章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拓展
一、基于人的文化存在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拓展
二、基于人的文化存在过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拓展
三、基于人的文化存在场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拓展
第七章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论构建
一、构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方法论
二、构建“落细、落小、落实”的教育方法论
三、构建“全员全过程多方面育人”的教育方法论
第八章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途径实现
一、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实践
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资源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载体
四、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节选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1.价值观教育具有满足个体精神需要的价值 人的文化存在具有“为我性”,即个体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以自身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实现程度作为价值选择和评判的主体尺度。基于“为我性”特征,价值观教育应正视并承认个体价值需要的现实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以价值自觉的方式促成个体的价值实现。 首先,价值观教育具有匡正需求意识的价值。人的文化存在以对象化意识审视人与外物的基本关系。基于外在对象对主体需求的客观满足程度,人赋予了客体以主观的价值认知和理解。在对象化意识的催进下,人的文化存在以实践的方式,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满足着主体的现实需要,形成了具有主观价值色彩的需求意识。与此同时,人的文化存在以反身性意识审视人与人的双向关系。基于主体的主观意识,人的文化存在以个体的方式,通过对他人的认知、理解,深化对自身的价值省察和反思,探究自身价值存在和价值诉求的合理性。“人的存在是在欲望的驱动中,在意义与价值的观念统摄中予以感受人生。欲望是处于波浪式的变化之中,是维系人之人的‘生存的需要’。如果这一需要未被满足,人则将经历绝望或死亡;否则,欲望具有破坏性作用,消解人或世界存在的意义,将自我或世界引入毁灭之境。”由此,价值观教育立足应然的价值视角,引导人形成合理的需求意识。所谓合理的需求意识是正确理解并处理好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眼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现实需要与理想需要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合理构建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三维架构。反之,合理的需求意识不是将需要的实现与自我欲望的满足画等号,片面认为实现人的需要就是单纯追求自然本能需求。换言之,审视需求意识的合理性要辨识需要的客观现实性,以是否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价值尺度;辨识需要的主体关联性,以是否存在自身价值实现与他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为现实关系尺度。需要意识的价值匡正是以主流价值观为衡量尺度,促成个体的需求意识与群体、社会的公共需求意识相契合。 其次,价值观教育具有满足个体合理精神需要的价值。“受教育者的为我性构成了他们自身对思想政治品德内在需要之基础。”价值观教育基于人的文化存在的“为我性”,立足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应然满足合理的文化需要。一方面,价值观教育应基于文化需求的动态发展规律,从人的生存的底线保障出发,满足人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引导人合理认知社会发展现状,提升社会安全感;满足人的尊重和归属的需要,引导人适度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以理性的方式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社会公平感和社会支持感;满足人的价值实现需求,引导个体形成对自身价值的正向评价,适度调节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人的文化存在赋予终极的价值归宿、精神动力和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价值观教育在满足人的文化精神需要的途径上,价值认知深化、价值冲突化解、价值态度稳固和价值实践拓展等过程是层层递进的。在价值认知层面,价值观教育以应然的价值维度深化人的价值认知方式,以此审视和匡正人的实然存在方式。在价值选择层面,价值观教育以价值权变和价值衡量的方式,解决“双重趋避型”“双趋型”等多种价值冲突,以此达到理性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规避。在价值实践层面,价值观教育将稳定的价值认知转化为具体的价值践行,使价值认知、价值情感和价值信念在实践过程中予以稳固和协调。 2.价值观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精神世界内在协调的价值 价值观教育是以人的文化存在为价值预设的逻辑起点,也是以人的文化存在为价值实现的实践旨归。具体而言,价值观教育以“人”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首先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也承认了人之存在的精神主体性、过程生成性和本质可塑性。价值观教育也以“人”作为教育的*终价值目的,以人的本质确证、价值实现和人性和谐为价值旨归,以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为根本的价值评判标准。 ……
新时代人的文化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夏锋,1980年生,山东省新泰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在站博士后,德州学院政法学院教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项目1项,以及市厅级课题5项;曾在《学习与探索》《东岳论丛》《求实》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所参与完成以及独立完成的多项成果分别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山东省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很好作品奖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