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文化南京丛书:夫子庙史话
¥11.0¥20.0英美名家随笔
¥13.3¥38.0思考致富:你的问题不是穷,而是不知道思考致富
¥12.6¥36.0宗璞散文精选 青春珍藏本
¥23.5¥42.0不羁的骑士 拜伦
¥11.4¥38.0
散文集:留住乡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312561
- 条形码:9787551312561 ; 978-7-5513-1256-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散文集:留住乡愁 内容简介
《留住乡愁》是陕南安康作家赵攀强新乡土散文集。《留住乡愁》收录作品83篇,分为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往事如烟四辑。整部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凝练,情真意切、思想性强,往往以小视角揭示出大主题,展现了“文人一定要深入生活,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与担当。
散文集:留住乡愁散文集:留住乡愁 前言
乡村依然美丽——新乡土散文浅谈
赵攀强
相对于传统乡土散文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新乡土散文则是用原生态的方式反映乡村的萎缩及人性的扭曲。在传统乡土散文作家笔下,乡村仿佛是人间仙境,美到极致;在新乡土散文作家笔下,乡村似乎破败不堪,丑态百出。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后又长期工作在农村,自然对农村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深厚感情和独有看法。在我心目中的乡村,既没有传统乡土散文作家笔下描绘得那样“美”,也没有新乡土散文作家笔下披露得那样“丑”。
目前的乡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底如何才能客观地反映它,我有着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
一、乡村还是美的
或许是我生活的乡村风景秀丽的缘故,抑或是我对故乡感情太深的原因,我总觉得陕南旬阳的乡村很美。这里有绵延起伏的秦岭、巴山,有碧波清流的汉江、旬河,有神奇无限的太极山城,有□□悠久的蜀河古镇,还有那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乡情。这些都会令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老家所在的小村,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土地肥沃,林竹相间,景色宜人。每当看到老屋门前的毛公山、卧牛山,以及环绕村子的吕河、坝河、平定河,便觉得这里是可以寄托灵魂的地方,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正因为对故乡有了这种真挚的爱,我才会写出《旬阳的山》《旬阳的水》《旬阳太极城》《探寻蜀河古镇》《千古风云话蜀河》《水泉坪风景》《乡亲啊!我拿什么还你?》《母亲的茶饭》等一系列赞美家乡山水人文和怀念父老亲情的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化,乡村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无法掩盖乡村固有的那种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尤其是乡村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有次回家,一路上看到新修的高速公路、汉江大桥、乡村别墅以及通往村里的公交车,心情异常激动,随即写出《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篇随笔。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反映的是乡村在发展在进步这个主题,告诉读者乡村依然是美丽的。
二、乡村有了缺憾
乡村是美丽的,美中不足的是人为地对乡野自然环境的破坏。我写《老屋门前的竹园》,就是写母亲多次保护竹园不被砍伐的故事。其实农村的毁林伐竹现象极为普遍。我写这篇散文,主要是希望农村多些像母亲那样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正如文章结尾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们,人人不再砍树毁竹,人人能够植树护绿,那么我们的家园将会更加美丽”。我写《远去的秦巴柴郎》,不仅仅是对过去那个山村砍柴时代的描述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曾经犯下的罪孽的心灵忏悔,呼吁人们从我做起,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在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古老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一直是我十分担忧的问题。首先是农民进城。有年清明节回老家为父母上坟,发现农户几乎都是关门上锁,那些儿时伙伴也失去踪影。村里老人说,不少人家搬到城里去了,村里的劳力平时都在外面打工,不是逢年过节村上已看不到多少人了。心中颇感失落,我将回村的所见所闻写在了《冷清的故乡》里。后来,我在西安、安康、旬阳县城遇见许多老家人,他们都进城了。我感到奇怪,村里那么好,为什么要进城呢?经过多次交流和深刻思考,我从中发现不少问题。农民进城是时代的发展和□□的潮流,对于这一现象应当肯定,但是对于农民自身来说,不能急躁冒进一窝蜂地赶热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创业有成,为城市做出贡献,举家搬到城里无可厚非;然而有些人住到城里只是盲目攀比,无事可干,只会给城市添乱。目前的情况是城市拥挤不堪,农村荒凉萧条。思考着这些问题,我写出了《守住家园》这篇散文,不仅被《□□文摘》发表,而且获了奖。其次是新农村建设。由于人们认识的偏差,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农村建设得与城市一样繁华,到处拆除传统建筑,改道河流,砍伐老树,侵占土地,集中安置,结果形成“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怪样子,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旬阳有两处很美的旅游景点就遭遇了这样的破坏,一是西沟风景区,由于在修路时,人为地炸毁了谷口的响水潭,给人留下无奈和遗憾;二是水泉坪,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拆除了三百余户的石板房而大煞风景,这些都在我的《水泉坪记忆》《留住乡愁》等文章中有所揭示。
三、乡愁需要留住
我对传统乡土散文和新乡土散文做过认真比较,发现传统乡土散文作家多数是士大夫阶层或者现代白领阶层。他们有的怀才不遇,有的仕途坎坷,有的厌倦官场,有的看破红尘。他们认为乡村是世间的一方净土,将其描绘成为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这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寄托,具有“美化”的成分。而新乡土散文作家多数是从农村走出去的打工族。他们*初生活在社会□□层,对乡村劳动的辛苦与生活的艰难感受深刻,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深恶痛绝,对乡村人性扭曲的种种□异现象耳濡目染。他们走出乡村来到城市,是一种对城市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对农村严酷现实的逃避。他们认为乡村已经污浊不堪,不适合生存,人们应该离开它,他们心中的乡村具有“丑化”的成分。尽管他们笔下的那些事情都是真实可靠的,然而是不是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和社会潮流,值得商榷。我既不是士大夫阶层或者严格意义上的白领阶层,又不是打工一族,所以我看到的乡村依然是美丽的。虽说目前乡村出现了很多问题,乡村的消失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我觉得只要留住山,留住水,留住地,留住那些传统村落,留住那片蓝天白云,留住那些淳朴民风和传统民俗,留住游子的那颗飘移的心,乡愁就一定能够留得住。所以,我的新乡土散文,本意是留住乡愁,回归乡土,而不是丑化乡村,逃离乡土。这些想法都在《守住家园》《老屋门前的竹园》《留住乡愁》等文章中有所体现。
贾平凹曾经说过“中国作家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这句话是我写新乡土散文的基本立足点。若给我的乡土散文进行分类,前期的部分作品属于传统乡土散文,后期的大多数作品则属于新乡土散文。从传统乡土散文到新乡土散文的转□,经历了一个思想斗争和写作突破的过程,这种大胆突破是出于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和对乡村的赤子之情。我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新乡土散文,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建设乡村、保护乡村,使我们的乡村更加美丽!
散文集:留住乡愁 目录
**辑 情系故乡
又闻水笑声
梦里故乡观音堂
故乡的老屋
老屋门前的竹园
老宅古树
来家垭往事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吕河
家乡的卧牛山
毛公山琐记
守住家园
乡愁,一杯千年的陈酿
乡亲啊!我拿什么还你?
故乡□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
冷清的故乡
留住乡愁
陌生的家乡地名
生活也要留白
中秋听雨
今夜秋雨愁难眠
故乡夜谈
清明故乡行
一年打工路一把辛酸泪
童年的水磨坊
第二辑 难忘亲情
母亲坟头的诉说
让心灵不再忏悔
母亲的茶饭
父亲的故事
怀念母亲
梦回长安
女儿,爸爸有话对你说
用爱心让花儿尽情绽放
为父亲迁坟
女儿,爸爸为你感动
持家女人
女儿的节俭
第三辑 旬阳风情
兰草花儿开
旬阳的水
旬阳的山
太极城风景
南羊山,心灵憩息的圣地
人间仙境西岱顶
汉水之恋
水泉坪记忆
走进太极城
宋家岭上观太极
千古风云话蜀河
黄龙洞游记
秋游冬青村
太极飞雪
□□滩
南北兰滩
吴家垭今昔
绿染汉江
探寻蜀河古镇
一位作家与一座古镇
水泉坪风景
再访水泉坪
天门山探险
第四辑 往事如烟
在那大山深处
难忘那件旧棉袄
刀豆角
五分硬币
远去的秦巴柴郎
害怕下雨
看牙
想起家乡的“夜夜甜”
缺粮的日子
那个山村
感念恩师
无私的情怀
岁月印记
空山恋读
母校情深
走出毛公山的李哥
女孩与栀子花
常忆乡村岁月
黄桥往事
村校的“许佬儿”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东河夜话
三哭黑妹
后记
散文集:留住乡愁 节选
《留住乡愁》:
乡亲啊!我拿什么还你?
每次回家,看到故乡的山水,遇见故乡的人们,总有一种淡淡的愧疚涌上心头。
是故乡的山水滋润了我,是故乡的人们哺育了我,是故乡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亲情和温暖,是故乡带给我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思念。
记得我的童年,□□的问题就是为饥饿困扰。我有一个“舅娘”,对我很是关爱,每逢她家杀猪,我就蹲在她家灶前帮忙“添火”,当“猪项圈”取下切成肉片炒熟后,“舅娘”首先舀满一大碗塞到我的手中,让我美美饱餐一顿,年年如此。其实“舅娘”与我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是那个“舅舅”与我母亲同姓而已,加之是邻居,我就叫她舅娘了。我有一个三姨,对□“□心”胜过她的儿子,每个周末我从学校回家,三姨就会“背着”她的家人悄悄来到我家,给我拿来馒头、柿饼、核桃等吃货,同时还带来一些麦面粉让母亲给我做干粮,因为三姨家的日子比我家过得好些。还有一个善良的女人,我叫她爱姨,因为她的小名叫爱,每次我从学校回家,她都要让她的小儿来叫我,然后就是给我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我□□到她家了,因为她不仅人贤惠,而且饭菜做得好吃极了。
我考上中专了,*头痛的事就是没有衣穿和没有钱用。村上开经销店的那人名叫有余,我习惯叫他有余哥。当他听母亲说想为我缝制一件新棉袄时,主动把他舍不得用的那块绸缎面料和一捆棉花送给了母亲。村上还有一个人叫金钱,身体有病,家庭也很困难,当他得知开学后我因没有路费不能起程的情况后,回家把自己仅有的五元钱拿来交给了我的母亲。本来我想毕业后有了钱要还他的,只可惜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以至于至今无法偿还。还有一个李姨,我只知道她姓李,不知道她的名字。在我上学中途陷入困境之际,她主动借给母亲十五元钱资助我。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本来我也是想等有了钱还给她的,可惜她也早早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记得有一个学期,我在安康农校用钱接济不上了,就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几天之后“三哥”来到学校找我,送给我十元钱。“三哥”不是我的亲哥,是“拜给”母亲的干儿子。他看到那封信后就赶到了学校,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无法逐一列举。
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繁忙,我很少回到故乡,担心乡情会疏远,人情会淡漠。但是,三件事情,使我对故乡的人们肃然起敬。
**件事情发生在一九九四年冬季,母亲病故了,那时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四年了。十四年来,我没有为乡亲们做过什么事情,尤其是乡亲们的大事小事我根本没有出过力送过礼。我真担心他们是否会放下家事前来帮忙。但出乎意料的是,乡亲们都来了,他们分工编组,秩序井然地做好了安葬母亲的一切工作,根本没有让我费心劳神。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由于母亲死得突然,我回家仓促没有带钱,乡亲们竟然通过赊借等办法备齐了各种物品,没有延误母亲下葬的日期。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二○○四年秋季,大哥病逝了。大哥生前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与乡亲们基本没有任何往来,加之大哥的两个女儿当时正在外地读书,要把大哥安葬在故乡,谈何容易。无奈之下,我领着大哥长女硬着头皮挨家挨户上门请人。乡亲们看到大哥遗体回到家乡,纷纷前来探望,并主动留下帮忙。我想给前来帮忙的人们开出工钱,但他们严词拒绝,说乡里人讲的就是深情厚谊,那样就会把他们的人格贬低。我感到乡亲们人格的高尚,只能把感激留在心里。
第三件事情发生在二○—○年的冬季,父亲的坟塌了,我回到家乡为父亲迁坟。村上的长辈说需要请两班人起坟抬坟,每班八人加一个班头,共计需要请够十七人。但是,村上的精壮劳力都出外打工去了,算来算去人手不够。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我家院落的几个年轻人打了电话,没想到他们五人竟然从千里之外赶了回来。当时,留在村上的部分年轻人正为高速路拉运石料挣钱,听说每日能挣一千多元,人们都担心他们是否会来帮忙。我去请时,他们都满口答应,并说乡情是钱买不来的,钱是永远挣不完的,耽搁一两天没有什么。
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乡亲们给我的太多太多,而我为乡亲们做的事情太少太少。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乡亲们给我的是涌泉之恩啊!我又将用什么来作为回报?
我也想通过辛勤工作,发奋努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为家乡修一条路、打一口井、建一座桥,也算为乡亲尽一点绵薄之力,寻求一点心灵的慰藉。可是,我苦苦奋斗二十余年,竞连这一点点的事情也无法做到。到头来也只能拿起笔来为家乡歌唱,并把几十年来所写的那些文章留给故乡的人们和他们的子孙以作纪念。
……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20.3¥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0.5¥30.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