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理想国译丛062:无尽沧桑:一纸婚约与一个法国普通家族的浮沉,1700—1900
¥75.6¥108.0城市:最初的6000年 (精装)
¥27.2¥69.0失落的文明:古罗马
¥108.9¥198.0万古江河
¥43.9¥78.0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32.4¥49.8
溯源中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912491
- 条形码:9787555912491 ; 978-7-5559-1249-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溯源中国 本书特色
◆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考古明星学者许宏重磅作品 ◆中华文明是如何崛起的?聚焦二里头文化发展全过程 ◆尧舜禹到底存在吗?晋南陶寺遗址蕴藏着什么秘密?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看东西文明如何交汇碰撞! ◆全彩印刷,百幅精美插图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溯源中国 内容简介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 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呈现出邦国林立的态势。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终于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 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 比夏朝更久远的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各类礼器,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个高度发达却并不称霸的文化,让学者联想到夏代之前“温良”的尧舜时代,陶寺遗址属于尧帝集团的说法也因此被提出。那么,作者本人怎么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 三星堆面具的诡异造型,让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但本书作者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发现超出我们既有的认知范畴。尊、罍等青铜礼容器昭示了中原文化对三星堆的深远影响;金杖又暗示着外来文化曾在此留下痕迹。三星堆正处于东西文化传播带的前沿阵地,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征,也难怪人们会误以为这里曾有外星文明。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溯源中国 目录
【寻踪】 “连续”中的“断裂”
从仰韶到齐家
礼制遗存与礼乐文化的起源
公元前 2000 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
二里头都邑的两次礼制大变革
宫室建筑与中原国家文明的形成
中国古都的恒与变
【论理】 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
商文明:中国“原史”与“历史”时代的分界点
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论“青铜时代”概念的时空适用性
精细化分析:早期国家形成研究的有效途径
【观潮】 高度与情结
“新中原中心论”的学术史解析
“夏”遗存认知推定的学史综理
冷观三星堆
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
??
溯源中国 节选
《溯源中国》 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近年,有多本书名中包含“中国”、论及古史的著作问世,如葛兆光的《宅兹中国》《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许倬云的《说中国》等,笔者的《*早的中国》和《何以中国:公元前 2000 年的中原图景》,也忝列其中。有学者认为,这显现了当下我们社会的某种整体焦虑。这种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类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切实追溯中国历史的同时,还都在认识论上进行反思,剖析了“中国”概念的建构历程。显然,何为中国,既是本体论的问题,更是认识论的问题。借此,古今中国被连接在了一起。 其中的“中国”诞生史,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于考古学的努力,更由于民族精神唤起的需求,被不断地上溯、提前,进入了史前时代,也即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之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提出,让考古学这门看似冷僻避世的学科,又开始找回点“显学”的感觉。正如它在百年前被引进时国人的期待一样,要解决的是填补“古史辨”思潮荡涤下的上古史空白,解答中国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就此而言,回观学术史很重要。 何谓“中国文明”?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早的国家在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一出现,就可以看作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的问世?围绕这些问题,中国学术界百年来有过执着而曲折的探索。总体看来,两大主线贯串其中。一是科学理性、文明认知,追求的是史实复原;二是救亡图存、民族自觉,意欲建构国族认同。就全球范围而言,中国是罕有的自现代考古学诞生伊始就以本国学者为主导进行考古探索的国家。这决定了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将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诞生史作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本土学者与其研究对象间由亲缘关系决定的、心灵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他们更易于理解、解读后者,因而收获巨大。甲骨文的成功释读就是一个佳例。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在浓厚的史学传统的浸淫下,饱含着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入到这一中国学界*大的、*重要的“寻根问祖”工程中来的。这一学术史背景或底色不能忽视。因而,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有赖于史料的不断积累,更关涉民族情感和当代的文化认同等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对考古材料的梳理谈起。 任何事物都有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发展的过程,国家起源以及中国文明的形成也不例外。考古学揭示出的距今五六千年以来的东亚大陆展现了这样的图景。大约距今 6000 年以前,广袤的东亚大陆上的史前人群,还都居住在不大的聚落中,以原始农业和渔猎为主,过着大体平等、自给自足的生活。各区域文化独立发展,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跨地域的共性。到了距今 5500~3800 年间,也就是考古学上的仰韶时代后期至龙山时代,被称为东亚“大两河流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进入了一个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阶层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摩擦冲突都日趋频繁。许多前所未见的文化现象集中出现,聚落形态上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如大型中心聚落及以其为核心形成的一个个大群落,城墙与壕沟、大型台基和殿堂建筑、大型祭坛、大型墓葬等耗工费时的工程,随葬品丰厚的大墓和一贫如洗的小墓所反映出的社会严重分化等,都十分令人瞩目。 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或古国并存且相互竞争。如中原及周边的仰韶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西北地区的大地湾文化、齐家文化,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江淮地区的薛家岗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等,在文化面貌上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邦国林立是那个时代*显著的特征。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古国时代”或“邦国时代”,有的则借用欧美学界的话语系统,将其称为“酋邦时代”。无论如何,那是一个小国寡民的时代。整个东亚大陆的面积,与现在的欧洲差不多,而当时的这些星罗棋布的古国或部族,也和现在欧洲的样态差不多。那么,问题来了:它们都属于“中国”吗?
溯源中国 作者简介
许宏 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国家与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考古科普作品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和《发现与推理》等。 许宏教授是全网粉丝超百万的明星学者,擅长将严谨的考古学知识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叙述出来。他学识渊博且思想开明,乐于向大众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他将考古学变成“热知识”带入到大众的视野,激发了无数读者对早期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4¥42.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2.9¥5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8.7¥6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6.4¥48.0
药用植物病虫害-(第2版)
¥12.9¥30.0幼儿园全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3.0¥58.0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
¥24.4¥49.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保险学
¥15.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