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上海花园动植物指南
-
>
生命是什么/[奥]埃尔温·薛定谔
-
>
爱因斯坦在路上:科学偶像的旅行日记
-
>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鬼谷藏龙
-
>
动物生活史
-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新修订版)
-
>
勺子飞来了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师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854355
- 条形码:9787502854355 ; 978-7-5028-543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师版) 内容简介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师版》一书,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开阔的视野、发散的思维、广博的背景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真实震憾的案例,丰富新颖的图片和简明扼要的原理、措施及操作要领,为以往不太了解地震科学知识的广大教师,提供一本实用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学辅助参考书。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师版) 目录
一、人们探索地震成因的漫漫长路
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戒
古希腊人率先对地震的成因进行物理学解释
亚里士多德试图揭示地震成因的原理
古罗马学者认为火山和地震两者联系紧密
用牛顿定律解释地震成因开启了新的时代
里斯本大地震激发了“现代地震学之父”的灵感
用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探寻地震的地质性质
现代地震学成熟的标志:“弹性回跳”假说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说
新大陆漂移模型能够部分解释地震的成因
当今科学界公认:常见的地震成因类型
二、识别地震灾害风险
地震灾害的突出特点
常见的地震波类型和破坏性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动和震害的强弱程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对地震的感觉
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1976年唐山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收集和上报地震灾情
三、人们关心的测地震与报地震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地震的
地震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地震预测研究的黄金时代
虚假的地震预报经常会引起社会恐慌
姗姗来迟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国际地震学界:对地震做出确定性预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
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基本方法
地震预报采用的地震前兆
如何评估地震前兆是否靠谱
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对应
如何利用仪器的记录进行震源定位
为什么会感觉本世纪地震明显增多了
四、了解防御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
如何做好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工作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又可能造成新的断层
哪些证据说明强震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密切
中国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进展
在建筑选址的阶段应考虑活动断裂的影响
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
建筑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如何对既有建筑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减隔震新技术正在成为降低震害损失的法宝
五、人们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和经验
地震灾害分级和分级响应
重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不可忽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
必须重视地震应急和逃生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人人都应该掌握的防震避震常识
不幸被埋在地震废墟中怎么办
发生地震次生火灾怎么办
如何远离地震崩塌的伤害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滑坡
防范地震泥石流的基本要领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海啸
中国不存在活火山是一种错觉
震后怎样保证饮食的卫生安全
重视防止和应对地震谣传
六、关注防震减灾新技术
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地球
许多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存在盲区,但是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强震动观测在信息时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互联网技术促进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技术改变地震灾害的救援和报道进程
利用地震大数据更加关注“人”
卫星遥感观测和“张衡一号”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大显神威
物联网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
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戒
古希腊人率先对地震的成因进行物理学解释
亚里士多德试图揭示地震成因的原理
古罗马学者认为火山和地震两者联系紧密
用牛顿定律解释地震成因开启了新的时代
里斯本大地震激发了“现代地震学之父”的灵感
用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探寻地震的地质性质
现代地震学成熟的标志:“弹性回跳”假说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说
新大陆漂移模型能够部分解释地震的成因
当今科学界公认:常见的地震成因类型
二、识别地震灾害风险
地震灾害的突出特点
常见的地震波类型和破坏性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动和震害的强弱程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对地震的感觉
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1976年唐山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收集和上报地震灾情
三、人们关心的测地震与报地震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地震的
地震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地震预测研究的黄金时代
虚假的地震预报经常会引起社会恐慌
姗姗来迟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国际地震学界:对地震做出确定性预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
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基本方法
地震预报采用的地震前兆
如何评估地震前兆是否靠谱
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对应
如何利用仪器的记录进行震源定位
为什么会感觉本世纪地震明显增多了
四、了解防御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
如何做好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工作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又可能造成新的断层
哪些证据说明强震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密切
中国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进展
在建筑选址的阶段应考虑活动断裂的影响
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
建筑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如何对既有建筑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减隔震新技术正在成为降低震害损失的法宝
五、人们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和经验
地震灾害分级和分级响应
重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不可忽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
必须重视地震应急和逃生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人人都应该掌握的防震避震常识
不幸被埋在地震废墟中怎么办
发生地震次生火灾怎么办
如何远离地震崩塌的伤害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滑坡
防范地震泥石流的基本要领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海啸
中国不存在活火山是一种错觉
震后怎样保证饮食的卫生安全
重视防止和应对地震谣传
六、关注防震减灾新技术
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地球
许多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存在盲区,但是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强震动观测在信息时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互联网技术促进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技术改变地震灾害的救援和报道进程
利用地震大数据更加关注“人”
卫星遥感观测和“张衡一号”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大显神威
物联网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本类畅销
-
宇宙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20.2¥48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4.7¥39.8 -
时间简史(插图版)
¥20¥45 -
趣味数学谜题
¥17¥46 -
科学全知道-那些古怪有趣的科学现象
¥16.4¥45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时间杂学
¥18.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