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作者:刘长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9(5.7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80262
  • 条形码:9787568080262 ; 978-7-5680-802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本书特色

1.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生管理?作者刘长海创新性提出“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对中小学生管理研究进行多角度深入透视。 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内容严谨、专业。 3.本书是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的结题成果,具备较强学术意义。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的结题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教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在本书中对学生管理进行多视角透视,其紧紧围绕“自律”这个核心概念,系统研究了中小学生管理,提出了“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推动学生管理的模式创新,并探讨了如何使教育性学生管理落地,构建支持与惩戒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这个问题。同时,他还主张营造全员育人的学生管理共同体,优化班规、班级文化、班会、德育课等具体学生管理要素。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目录

绪论
第*章 教育性学生管理的理论构建
第*节 培养自律:新时代的德育使命
一、经典自律理论阐析
二、从他律走向自律:学校德育转型的社会背景分析
三、搭建通往自律之路:学校德育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学生管理:正当且重要的德育途径
一、学生管理育德的正当性辨析
二、学生管理育德功能的遮蔽
三、学生管理育德功能的实现
第三节 教育性学生管理:新时代学生管理的应然走向
一、规训式学生管理的总体特征与衍生背景
二、走向教育性学生管理:新时代学生管理的应然取向
三、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实施要点
第二章 学生管理转型的国际视野
第*节 回归育人本位:美国学生管理研究*新进展及其启示
一、惩戒失当:《学校惩戒共识报告》的研究背景
二、育人为本:《学校惩戒共识报告》的核心主张
三、《学校惩戒共识报告》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的启示
第二节 英国学生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学校中的行为与纪律》概述
二、英国中小学生管理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全校性积极行为支持及其在校园欺凌干预中的应用
一、积极行为支持与全校性积极行为支持
二、积极行为支持视角中的校园欺凌干预
三、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的中小学欺凌干预课程
四、启示
第四节 美国小学生管理的现场考察与反思
一、美国小学的包班教学
二、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举例
三、中美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比较
四、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第五节 美国中学生管理的现场考察与反思
一、走班上课背景下的美国中学班级
二、美国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与德育
三、美国中学的德育导师制
四、德育导师制的理论解析
五、美国中学德育与学生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学生管理转型的现实审视
第*节 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及其规避
一、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审视
二、小学生严苛管理的危害反思
三、小学生严苛管理的成因分析
四、学生管理严苛的规避路径
第二节 中学生管理中的教师惩戒与学生权益
一、惩戒权缺位引发的校园管理困局
二、忽视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普遍存在
三、基于纽约教育局学生管理规定的国际比较
四、平衡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益的优化建议
第三节 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契机
一、行政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审视
二、选课走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契机分析
三、适时创新学生管理的路径探讨
第四章 教育性学生管理的体系构建
第*节 构建体系: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基本使命
一、《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解析
二、系统贯彻方能彰显《守则》育人实效
第二节 德法共治: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应然体系模型
一、德治理念主导学生管理的传统格局
二、法治精神觉醒孕育学生管理创新契机
三、德法共治思维指引新时代学生管理模型
第三节 文化引领:教育性学生管理的人文追求
一、班级文化内涵与结构
二、班级文化建设必要性与常见问题分析
三、班级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第四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一)
一、主题班会表演化现状
二、主题班会表演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如何走出主题班会表演化误区
第五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二)
一、体验式主题班队会
二、戏剧化班会
第六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三)
一、从中学德育课实录说开去
二、德育课教学指引学生生活的逻辑漏洞阐析
三、德育课教学指引学生生活的逻辑完善
第七节 全员育人: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实施主体探析
一、制度德性及其评价标准
二、班主任制的德性审视及其发现
三、德育导师制: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的一种可能安排
四、在我国探索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开拓性建议
后记
展开全部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节选

第*节 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及其规避 近年来,小学校园流传着一些灰色童谣,如将好端端的《上学歌》改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尽管有些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才这样唱,但这种改法之所以会流行,客观上折射出小学生对当下学校教育的一种抵触态度。那么,这种抵触与学生管理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若干小学的学生管理过于严苛,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活力、想象力、创造性和个性,并且不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生成。很多小学生对严苛的学生管理持抵触态度,不过,由于小学生易于服从、行动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等年龄特点,过于严苛的小学生管理不会在小学阶段引发突出的矛盾,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成深层次的阻碍。 一、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审视 尽管很多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帮助小学生放飞梦想、快乐成长为关键词,但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从进入小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在身体、精神和个性诸方面受到全方位的规训,四肢难以舒展,心灵无法放飞,个性更难张扬。 (一)主静的学生管理与身体的圈禁 身处校园,小学生的坐立言行、吃喝拉撒都处于全面的监管之中,儿童好动的天性与主静的校园管理取向形成全面交锋,并且,总体而言,儿童在交锋中处于被管理、被规训的地位,其好动天性不断被磨损,*终成为校园管理的机械服从者。 教室是首要和主要的规训场所。“一二三请安静”“小眼睛看前方,小嘴巴不讲话,小耳朵认真听”“小手放好,小脚并拢,身子坐正”之类的纪律歌在小学低年级课堂通行无阻,大行其道。无比简单的纪律歌,配上教师严肃的脸部表情、坚定而不含糊的管理者语气以及用以表扬先进、惩罚落后的小红花、小星星,在低年级课堂管理中发挥着立竿见影的神奇魔力,能够在短短几天里把刚刚告别幼儿园的“调皮鬼”变成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课间十分钟也不是学生管理的盲区。为了保障校园秩序、维护学生安全,很多学校加强课间管理、走廊和楼梯管理,甚至加强了厕所管理。课间行走要靠右行,不争抢,不跑闹,可能、可以被视为无可挑剔的课间安全公约。可是,有一所学校提出要全面打造宁静的校园,规定学生在课间如无须上厕所就不得离开教室,而厕所里会有教师或者学生干部值勤,以防学生以上厕所为由外出但并不真的大小便;一位家长考虑到孩子好动,只好提醒孩子每次上厕所都不要尿完,以保证下一个课间还能合法地上厕所。 运动场是学生自由嬉戏、自在飞翔的空间吗?并非如此。有些学校以预防安全事故、维护操场设施及清洁为由,规定学生不得随便去操场玩耍;到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都要排队前往。“做操站队快静齐,不推不闹要牢记”“ 踏步要跟节拍走,前后左右要对齐”“ 下操进班要整齐,紧闭小嘴要牢记”等纪律歌告诉我们,小学生在运动场上要遵守的规矩并不比在教室里少。而且,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每个班在大课间活动中只能占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原地踏步、小步跑、定点拍球等活动无不显示着学校活动空间的捉襟见肘和对儿童生命活力的压抑与束缚。 (二)荒芜的精神世界与心灵的圈禁 对于“小学生能不能带课外书到教室去看”这一问题,一线教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教师允许、鼓励学生带课外书到教室,希望用书籍润泽学生心田;部分教师禁止学生带课外书到教室,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分心、影响教学、引发同学之间的争抢攀比。可以想象,在后一部分教师掌管的教室里,只有教科书被允许带入教室,学生上课听教师讲教科书,下课要么玩耍、无所事事,要么主动地翻阅教科书,然而,薄薄的几本教科书,能否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是否足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想象力呢? 有些班级启动了“书香班级”建设,给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养料,但其自主性、丰富性、教育性均有待拓展。 首先,教师鼓励集体阅读而不是自主阅读。以某地一所小学为例,该校将上午第*节课之前的十五分钟作为阅读时间。我们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三年级的教室时,学生们正在集体朗读某出版社出版的《声律启蒙》:“楼对阁,户对窗……”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对这本规定读物有兴趣?我们不得而知。 其二,校内图书少,学校对学生阅读的支持不够。很多班级设有图书角,图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但没有更换机制,多数图书不受学生欢迎。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而且,大量图书是上级配发的,并不符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需要。还有一些学校压根就没有图书馆或者图书室。 其三,阅读的功利化现象突出,教科书仍被视为“圣经”,“课外书”地位较低。在*受小学生欢迎的图书评选中,“作文精选”名列榜首。论者认为,“国内现存的阅读测试大多与学校课程联系密切,测评的目的往往是了解学生对学校课程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1],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的阅读内容主要是教科书选定的课文,围绕课文做题目,阅读视野不够开阔。一些教师和家长为了确保学生掌握教材的时间和精力,不鼓励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支持学生阅读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闲书”。 相比阅读,各学科的统一教学内容、以熟练记忆为合格标志的教学目标、强调标准答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的影响更为深远。杜威指出,儿童生来就有要发表、要做事、要服务的天然欲望,然而,学校的教学安排却是让几十名儿童全都忙于读同样的书本,而且日复一日地准备和背诵相同的课文,几乎没有机会进行任何社会分工,没有机会让每个儿童完成一点专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1],儿童的表达能力、创造性、社会精神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的阻碍。 (三)整齐划一的学校生活与个性的圈禁 在小学低年级,教师手里的小红花具有无穷的魔力,吸引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把小学生引入整齐划一的学校生活之中:坐姿端正,站姿标准,看黑板认真,写字漂亮,吃饭快,中午能睡着,都可能成为得到小红花的理由。教师为自己能够迅速让学生守纪律而自豪,殊不知,学生的若干个性特点都被星星点点的红花抹杀了。 整齐划一的学校生活首先将众多男孩置于不利境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 2 万名小学生家长及 2 万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潜能发挥遭遇束缚,处于一种被动的教育困境中,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 [2]。由于小学女生更倾向于配合教师,更能适应小学中以言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所以,女生在课堂学习和班级管理中往往优越于男生,而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时常受到压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兴趣倾向、优势特长、语言能力、表达方式、体质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然而,在小红花以及考试成绩的统一指挥棒下,学生的异质性被忽视,甚至被看作不应该存在的“异端”,学生为了得到奖励、避免处分而不得不向统一标准靠拢、看齐。*终的结果是,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现、活泼好动的学生不断地被教师批评、纠正,本应百花争艳、异彩纷呈的校园变成程式化、统一化盛行的地方。在这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削足适履 ; 长此以往,学校是否会变成将高个子削短、将矮个子拉长的普洛客勒斯特斯魔床,笔者对此很是担忧。 二、小学生严苛管理的危害反思 从规范的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要确切地判断小学阶段的严苛管理对学生成长具有哪些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限于能力,笔者只能就调研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分析严苛管理可能具有的危害。 首先,消磨学生的活力,阻碍终身可持续发展。每个孩子生来有着内在的活力,教育者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个性、认知、品格、习惯的发展,将学生的旺盛活力引向求真、向善、创美的阳光大道。然而,局促的学校物理空间,无处不在的校园规矩,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活力,让他们习惯于安静地坐着,不敢随便动,甚至为了少上厕所而不敢喝水,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小学生少年老成、未老先衰。 其二,抑制学生的精神发育,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然而,知识要等教师来传授、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教科书以外的书不允许出现在教室里等学校教育惯习极大地钳制了小学生的精神发育,使他们视学习为负担,视学校为监狱,害怕做作业,不愿意主动探索,慢慢地,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总体而言,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其三,抑制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各类型人才“百花齐放”。学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独特的,学生可能是未来的华罗庚,也可能是未来的姚明、袁隆平,更有可能是优秀的农民、工人;有的学生具备成长为文学家的天赋,但并不一定能够在有标准答案的语文考试中得到高分。过于严苛的学生管理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必然会在不知不觉间让潜在的爱迪生、牛顿夭折,导致“万马齐喑”,使社会发展痛失无数英才。 其四,也是*突出的一点,就是不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生成,导致学生管理育人功能的迷失。学生管理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言行实施的管理,在学校工作中,学生管理兼具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就工具性价值而言,学生管理能够创造安全、有序的学校环境,为其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可能;就本体性价值而言,学生管理是培养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于严苛的学生管理过分强调管理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一本体性价值。由于管理规定太过严苛,学生“交谈或交流方面的兴趣、探究的或发现的兴趣、制作或建造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兴趣”[1] 长期受到压制,这些内在的冲动必然会寻找别的出口,于是,有的学生学会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学会了浑水摸鱼,同学之间学会了互相包庇。还有的学生因为习惯于服从、逆来顺受而养成某种程度的奴性人格,不能真正学会管理自己和互相管理。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未来成长、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以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深层障碍。 三、小学生严苛管理的成因分析 首先,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大班额被教师们视为严苛管理的首要诱因。在中部地区的很多城市,每班学生人数超过五十是常有的事,部分县城通行的班额是六十多名学生一个班,且全校没有一间空余教室可以用来作为功能教室。调研发现,班级规模大小与学生管理的严格程度往往成正比。一位教师说:“我的班上有六十八名学生,只有严一点,凶一点,才能让学生听话,减少麻烦。” 教师们认为,如果班上学生少一点,全校学生少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就会变大,相互之间的冲撞就会少很多,自然就不用提出太多要求了。 其二,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无视儿童兴趣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对严格纪律的依赖。杜威指出,在传统学校中,学生被看成是被动的 [1],学校以内的教学与学校以外的生活是完全脱节的,学生“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2]。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缺少吸引力,不得不依赖于“吃苦药加糖”的严格纪律,一方面滥用学生的畏惧(包括畏惧身体层面的疼痛,畏惧失去别人的称赞,或畏惧失败),另一方面滥用竞赛和竞争 [3],以发放小红花、张贴小红旗、担任学生干部等来诱导学生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表现对教师的服从,争做听话的“好孩子”。 其三,学校推行的班级德育常规量化考核诱导教师们为了个人荣誉而竞相加强班级管理。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推行班级德育常规量化考核,每天学校值班领导和高年级同学代表会对各班同学的着装、教室卫生、课堂纪律、午餐及午休情况等进行检查,累计成绩优秀的班级获得荣誉称号,教师因而获得奖金或者某种荣誉(如获得评优资格);累计成绩较低的班级被通报批评,教师因而受罚或者被剥夺评优资格。这种“日日有考核、周周有评比、月月有表彰”的量化考核,迫使一些教师放弃让学生拥有更大自主空间的念头,纷纷使出狠招,确保不扣分或者少扣分。 其四,教师权威的滥用和无序张扬,容易导致学生管理严苛的问题。中国社会浓厚的尊师重教传统赋予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权威地位。多数情况下,班级管理成为小学班主任的“自留地”,制定怎样的班规、禁止出现哪些行为、对违纪学生实施怎样的处分,都由班主任说了算。一些教师以严格著称,在新生入学时就发布班规,要求家长和学生记熟,动不动就告诉家长和学生“完不成作业就不要来学校上课”“不购买指定校服你就转班吧”。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在教师的威慑下,学生和家长多数选择顺从,而这种顺从会进一步纵容某些师德素养不佳、德育素养缺乏的教师实施更为严苛的班级管理。 其五,学生管理严苛,还可能与小学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有关。在随堂听课中,我们发现,男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容忍程度更高,教学方式更为幽默、有趣,然而,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是女教师,她们对秩序的要求更高,更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教师性别差异是学生管理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调研中 , 我们也发现一些德育素养较高的女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注重关心和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 四、学生管理严苛的规避路径 “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行为规范”的不合理现象提醒我们,在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并不是对学生提出的言行标准越高越好、越严越好,而是要尊重品德成长规律,基于对儿童天性的尊重、理解、等待,慢慢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自律能力。小学阶段严苛的学生管理恰恰违背了品德发展规律,亟须引起重视,并得到遏制。 首先,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审视班级规模,以立法形式确立各学段班级规模上限。传统教育思维将教学看作知识授受的过程,认为上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纵容大班额。建构主义教育思维提醒我们,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都是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和生成的,班级规模过大,必然减少师生互动机会,加重教学组织难度,使各种现代教学方式和德育理念无从落实。鉴于各地班级规模长期居高不下的现实,政府有必要以立法形式进行强制规范,督促和支持学校遵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此外,政府还要支持开展班级规模领域的规范研究,确定不同学段班级规模的科学标准。 其二,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尊重儿童兴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杜威指出,现代教育要发生“重心的转移”:儿童变成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放置,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1]。学生生来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当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时候,这种求知欲会迸发出来,学生愿意学习,愿意进行自主探索,能够提出自己的规章,并对违规者做出合理的惩罚。这种纪律,是在儿童的活动中自然生成的,是儿童自由尝试的产物,是儿童自己的纪律,与过于严苛的管理规章有着天壤之别。 其三,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德育素养。学校管理干部和全体教师要转变德育和学生管理观念,接触、领会、掌握符合民主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育理念和学生管理模式,学会通过寓教于乐、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的方式来实施学生管理,学会倾听学生观点,学会与学生、家长平等沟通,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不应仅仅依赖理论学习,更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注重实践演练、研讨互动、行动研究 [2]。 其四,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范学生管理,开展多方对话、民主协商,共同制定校规班规,确立校规的审核和公开制度。当前我国要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就改进学生管理而言,要建立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相关规章制定的常规机制。基于多方对话,学生成长规律和基本权益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表达,校规和班规可以变得更加公正、合理。同时,校规和班规要及时上报,定期公开,加强监管,以有效遏制教师权威的滥用。英国教育部规定,校长必须公开发布本校的行为准则,每年至少一次以书面形式通知教师、家长和学生 [3]。 这一规定,对于中小学校落实依法治校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国借鉴。为了保护并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倡导教育要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1]。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也大力倡导解放教育,主张民主管理、对话教学,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和批判性思维 [2]。步入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我们有必要反思小学生管理惯习,克服过于严苛的学生管理倾向,使学生管理更加自由、更加平等,更有助于学生自主自律,从而培养一代具有发达的规则意识和健全人格、独立个性和自律品质的创新型公民。

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

刘长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助理,兼任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出版专著有《经验德育论纲》《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智慧父母育英才:成功家教的36组密码》《跟杜威学做小学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中学教师》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