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廊桥笔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廊桥笔记 版权信息

廊桥笔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曲饱含诗意和温度的建筑赞歌,一本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廊桥导览手册。 作者和摄影师通过实地寻访、考察廊桥,采访廊桥建造者、守护者,结合历史记录和文献,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廊桥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呈现出来。每座廊桥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及故事背景,从作者笔端,我们不难体会到历史的温度与人世的变迁。对廊桥这一建筑文化的探究,也能引领我们思考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引导我们审视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廊桥笔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廊桥的文化随笔。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廊桥不仅仅是公共建筑,更是一些地方的文化图腾。本书作者亲历亲历十多个省市、数百座廊桥,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中国的五大廊桥群,十七座典型廊桥,梳理了廊桥两千多年的曲折历史,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廊桥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风水文化、宗教信仰、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将自己寻访过程中的故事融入其中:对廊桥建造、保护背后一个个动人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书中配图精美,很多现已不存的精美廊桥照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利于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廊桥的灿烂历史和保存现状,引发对廊桥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廊桥笔记 目录

何以廊桥

廊桥前传:两千多年的曲折变迁

廊桥演变:宗教建筑嬗变成文化景观

桥在水口:寄托着虔诚信仰与风水理想

民间力量:廊桥变成不朽的建筑传奇

廊桥之境

浙南闽北:廊桥精华在此汇集

徽州廊桥:水上的徽派建筑长廊

闽赣粤:风格各异的绝美客家廊桥

湘桂黔:崇山峻岭中的侗族廊桥

湘渝鄂:桃花源中的“廊桥家族”

大江南北:成群廊桥剩几何

美哉斯桥

庆元:浙闽夹缝里的“廊桥王国”

泰顺廊桥:遗落人间的“虹”

景宁:“畲桥”和“水上戏台”

寿宁“徐郑”:“彩虹”上的造桥世家

屏南:碑记里的桥

安化廊桥:茶马古道上的“水殿龙舟”

三江侗家:人人心中有廊桥

廊桥遗梦

桥楼殿:天光云影共楼飞

灞陵桥:千里渭水**桥

永和桥:游荡在瓯江上的龙

高阳桥: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

龙津桥:风雨桥里话风雨

如龙桥:实境已往亦虚华

玉带桥:牵起赣粤万重山

琉璃桥:“世界屋脊”有廊桥

姥桥:永不消逝的慈爱桥

沿海到西南:与各种奇特的廊桥相遇

后记:廊桥会成为一场遗梦吗??


展开全部

廊桥笔记 节选

“廊桥”之前,更多是叫“风水桥”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后来便形成了一门选址的学问——“堪舆术”,即后来俗称的“风水”学说。古代中国人规划理想宜居环境时,依照风水学提出了一种模板:以山脉为龙脉,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障,前临平原,左右低山护卫,水流曲折回环,流汇于聚落面前。这种“聚宝盆”环境,成为古代中国人孜孜追求的理想栖息之所。是否拥有一个上佳的“水口”,便成为这个“聚宝盆”形成与否的关键一环。 “入山寻水口,登局定名堂。”这是唐代风水大师卜应天在《雪心赋》中留下的名言。根据风水理论,后人对水口形成了普遍的认知:水口就是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也就是水流的进出口。宋代风水著作《入地眼图说》关于“水口”阐述如下:“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奉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之不竭……” 一方聚落的水口一般有两个:进水口(上水口)、出水口(下水口)。相比进水口,出水口更为重要,它被视为聚落财运、命脉的门户,是福泽子孙的保证。所以,一说到水口,主要指的就是出水口。风水典籍《山龙语类》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也。”翻译成白话就是:穿过或环绕村舍水流汇合后,在下游某个位置,从山丘包围中流出的地方,就是水口。理想的水口,有两座对峙的山头,水从两山间弯曲流淌而出,形成“一水中流、狮象把关”之势。(风水理论中把这两座山头称作“水口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从西北流向东南。在风水师看来,理想的风水格局中,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多在东南。八卦中,西北乾位代表天门,东南巽位代表地户,水从乾位流向巽位,从天门进,从地户出。所以,这条水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一条普普通通的水,而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所以有了“天门开,地户闭”的说法。“天门”处,只要有水进来即可,表示“不尽财源滚滚来”;而“地户”更为讲究,“地户”流水要尽量不被看到,象征财源的水流被“锁住”。一个昌盛的村落必须在“地户”以建筑和山形营造风水,关闭“地户”留住财气。若将村落布局比作一座民居,那么水口就是民居的大门,水流如同大门的出路,水口两侧山峰如同门框,密集的大树如同门板,溪流上的水坝如同门槛,横跨溪流的桥梁如同门锁,小庙如同镇守大门的神兽,村前案山如同民居门前的照壁。由此可见桥梁在水口乃至村落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自然条件不佳,则需要进行一些人为补救。“补救风水”的建筑有多种,如廊桥、镇水塔、望江楼、社庙等。廊桥除了被用来“补救风水”,古人也认为它可以理顺风水,阻挡村落风水外流,桥上的神灵可以辟邪 祈福,保佑村落风调雨顺、子孙昌盛。 在热衷风水的古代,廊桥的所在位置必须满足苛刻的风水条件。风水先生一脸神秘地捧着手中的罗盘,在村落四处走动着,指针在“天干地支”等方位中不停地转动,*终,针尖停止在一个固定的方位。在风水先生选择的风水宝地上,民众建造起廊桥,因此也叫“风水桥”。在风水师的心目中,座座山脉如同条条龙脉在山水间穿梭,山脉断开处要“接龙”“回龙”“护龙”,以廊桥的形式将割裂的龙脉弥合在一起。一座座廊桥在山水间不停地穿梭,不断地接龙,我似乎看得见,一条条化身为廊桥的巨龙悄然降临人间。 浙江庆元县黄水长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典型的风水廊桥。相传竣工不久,廊桥被洪水冲塌,庄稼时常歉收,六畜时有丢失,村里弥漫着不安的情绪,于是请来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指点迷津。罗盘指针缓缓指向水口,先生道出水口过宽,不聚财,风水易被邻村接走。经过面授机宜,黄水吴氏先人将桥从原址向上游迁移两百步,建在状如两犬的山峰之间。为了补救水口过宽的风水缺陷,将黄水长桥的廊屋拉长,由十五间增加到二十一间,长长的廊屋铁链一样拴住左右山峦,形成“双 犬看门”的布局。黄水长桥扼住黄水村的出水口,体积庞大的木拱廊桥宛如城门镇守着山村,桥头挤满了黑压压的大柳杉,整座水口宛如屏风一般将黄水村遮挡得严严实实。 完成改造之后,廊桥从此安然无恙,村落风调雨顺,村民安居乐业,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风水的调理。风水真的有如此玄妙吗?事实上,风水先生只是参透了地理奥秘,将河道改造成萦迂环抱之势,将廊桥选址在河道拐弯处——这是有效减缓和避免水流冲击的合理设计。在水口种植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根系紧紧地扎在堤坝上,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巩固了堤坝。风水先生以风水的名义,指导人们在黄水村水口处建起了一座集山水、桥庙、古树为一体的园林景观,绘就了绝美的人间画卷。在江西婺源游山村,村口横卧着一座始建于唐代的题柱桥,桥上遗存着一副古联:“桥高亭更高重重关闭财气,村大龙尤大隐隐稠密人烟。”“重重关闭财气”,六个字道出了此桥就是游山村关锁财气的风水桥。湖南通道县廻(回)龙桥位于坪坦乡平日村水口,桥体呈弧形横亘于坪坦河上。廻龙桥原名龙皇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1931 年复修,更名廻龙桥,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意思是龙从上游游到桥头,回头护寨、守寨,财不外流。 有的村落甚至在上下水口各建一座廊桥,称作“姊妹桥”。在闽东地区,这样的姊妹桥比较多见,比如福建屏南县岭下村的广福、广利二桥,福建寿宁县小东村的上、下二桥,芹洋乡尤溪村的上、下二桥。在浙江庆元县的月山村,两千米长的举溪上五座古廊桥遥相呼应,来凤桥扼住村落的上水口,步蟾桥锁住下水口,两座体积庞大的石拱廊桥酷似威风凛凛的城门,一前一后镇守着月山村,隐然带上了龙吟虎啸的气势。四川盐亭县金罐村来龙桥是座重檐庑殿式廊桥,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当地富人带头募捐后,由金罐村石匠李大明、樊廷德等人率众建造的。 在来龙桥上游两千多米的地方,还有一座跟来龙桥外形基本相似的古桥,名叫回龙桥,一“来”一“回”,祈盼游龙呵护金罐村。 一座廊桥如何选址,甚至会带来风水上的明争暗斗。福建古田县有一条徐州河,前讫村和廖厝村是一衣带水的沿河村落,前讫村的下水口与廖厝村的上水口紧紧相连。当前讫村人在徐州河上修建了徐州桥后,位于徐州河下游的廖厝村人非常愤怒,他们认为徐州桥在关锁了前讫水口的同时,也锁住了廖厝村的“天门”,影响了廖厝村的风水,于是雇人烧毁徐州桥。一把大火彻底点燃了两个村之间的矛盾,为了这座廊桥不停地发生纠纷。*后各退一步,由廖厝村集资在双方协商的地点重建一 座廊桥,这才平息了双方的怒气。 从现存的和已经消失的廊桥的所在位置来看,大多数廊桥地处出水口(有些地方也叫“水尾”),很多桥名直接体现了风水含义,比如水口桥、水尾桥、封锁桥、阴阳桥、永镇桥、接荫桥、保荫桥、锁星桥、护关桥等,甚至有的还以《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取名为“亨利桥”。在庆元县,有二十余座桥干脆就叫“水尾桥”。为贯通“龙脉”而衍生的桥名更是五花八门,如接龙桥、迎龙桥、交龙桥、护龙桥、抱龙桥、回龙桥、渡龙桥、攀龙桥、卧龙桥、握龙桥、飞龙桥、云龙桥、佑 龙桥等。更多的水口廊桥,不管有没有名字,当地人往往都习惯称其为“风水桥”。

廊桥笔记 作者简介

鲁晓敏,197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邀撰稿人。出版有《辛亥江南》《江南秘境:松阳传统村落》《江南之盛》等文化散文集, 致力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廊桥文化的研究及保护工作。 吴卫平,1955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交通部专职摄影师。自2001年起开始专注于中国古代廊桥的寻找和拍摄,在互联网上享有“中国廊桥摄影第一人”之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